東莞松山湖全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創新高地
摘要:松山湖材料實驗室效果圖中國散裂中子源已正式投入使用11月24日,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粵港澳交叉科學中心在松山湖揭牌成立,這標志著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建設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松山湖材料實驗室效果圖
中國散裂中子源已正式投入使用
11月24日,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粵港澳交叉科學中心在松山湖揭牌成立,這標志著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建設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也預示著實驗室將以更加開放的姿態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近年來,東莞科技創新領域最顯著的突破之一,就是一批重大科研平臺載體的涌現,其中不乏國家和省級項目。今年,松山湖材料實驗室揭牌,散裂中子源通過國家驗收,東莞和中科院簽署南方光源共建協議……利用這些重大科學裝置和平臺,東莞正加快向創新型一線城市挺進。
松山湖作為國家級高新區,地處粵港澳大灣區中樞,也是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重要節點,依托這些重大科學裝置和平臺載體,松山湖也正積極思考謀劃自身定位,主動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努力將松山湖打造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創新高地。
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建設邁出重要一步
今年4月,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在松山湖正式揭牌。按照規劃,松山湖材料實驗室計劃用地1200畝,首期約400畝,初步經費預算超50億元。
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由中科院物理所牽頭,圍繞散裂中子源、擬新建設南方光源、極端材料環境設施三大科學裝置,計劃打造具有國際重大影響的一流創新高地、高端人才匯聚地、產業技術創新策源地。
作為廣東省首批啟動的四家重點實驗室之一,松山湖材料實驗室成功爭取到北京大學原校長、中科院原副院長王恩哥院士擔任實驗室理事長。目前,該實驗室建設進展順利,實驗室共入駐雙聘和全職科研人員160多人,首批10個科研團隊已落戶東莞。
半年多時間過去,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在11月又取得了突破性進展。11月24日,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粵港澳交叉科學中心在松山湖揭牌成立,該中心將致力于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學術交流和合作研究平臺。
王恩哥介紹,粵港澳交叉科學中心的揭牌,標志著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建設又邁出了重要的一步。在地方黨委政府的支持下,在廣大專家的指導下,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粵港澳交叉科學中心將有望成為粵港澳科技領域的亮麗名片。
接下來,粵港澳交叉科學中心將依托松山湖材料實驗室,聯合國內外各大學、中國科學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等機構,積極搭建成為高水平、長期、穩定的學術交流和合作研究的平臺,吸引人才聚集。
同時,粵港澳交叉科學中心也將以材料科學為核心,面向生命、能源、先進制造、人工智能等多學科交叉,組織不同學科和專業背景的科研人員開展協同合作研究,推動學科間的思維碰撞與技術共享,為學科交叉融合提供創新思想和成果源泉。
未來,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和粵港澳交叉科學中心將通過利用好廣東、香港、澳門的高校資源和工業發展等優勢,在全國培養科研人才、開展前沿的科學研究等方面發揮積極的作用,同時,也將推動我國基礎研究的發展。
利用大科學裝置推動科研成果轉化
身處東莞的大國重器——中國散裂中子源項目,今年8月23日順利通過國家驗收并正式投入運行,填補了國內脈沖中子源及應用領域的空白。
散裂中子源是我國“十二五”期間啟動建設的單項投資規模最大的大科學裝置,是世界上第四臺脈沖式散裂中子源,為我國產生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提供有力支撐,為解決國家可持續發展和國家安全戰略需求的許多瓶頸提供先進平臺支持。
王恩哥表示,近年來,我國啟動建設了一大批大科學裝置,這給極端條件下開展科學研究提供了支撐和保障。但建設大科學裝置只是開展科學研究的第一步,如何用好大科學裝置、推動科學研究出成果才是關鍵。
珠三角一直處于改革開放的前沿,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了世界的制造中心,并聚集了一系列國際知名高校和大批高水平的學者、專家。在東莞建設材料實驗室、粵港澳交叉科學中心,正是為了更好地利用粵港澳地區在產業、高校等方面的優勢,推動我國的基礎研究發展。
自主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今年,東莞獲批開展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當前,東莞正積極系統構建原始創新、技術創新、成果轉化、企業培育等多層次的功能完備、協同高效、開放融合的區域創新體系,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先進制造業中心和華南科技成果轉化中心,爭取早日成為有全球影響力的國家創新型城市。而在這其中,大科學裝置將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
接下來,東莞也將大力推進散裂中子源的應用,加快高標準建設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和粵港澳交叉科學研究中心,打造材料領域的“國家隊”,參與國際競爭。此外,東莞還將積極推進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東莞新能源研究院、東莞高能前沿技術應用產業創新中心等平臺的建設。
打造世界級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
同樣在11月,中科院高能所同東莞市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同推進南方光源項目規劃建設。由此,繼中國首臺散裂中子源這一大科學裝置在東莞落成投用后,東莞有望迎來另一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落地。兩大裝置分工互補,構建起世界級科研創新平臺集群。
據了解,南方光源項目所采用的同步輻射光源,與散裂中子源都是觀察物質微觀結構的手段,都是多學科交叉,多手段驗證,二者應用上具有互補性。雖然兩大裝置都能單獨運行和使用,但是兩者建造在一起所產生的集聚效應更為突出,這已經被英國盧瑟福實驗室等國外著名研究機構的成功經驗所驗證。
為充分發揮散裂中子源在基礎研究領域的作用,松山湖管委會在廣深科技創新走廊動員大會上提出了中子科學城的概念,依托散裂中子源、南方光源等國家大科學裝置建設一個國家級的科技創新高地,打造大科學裝置集聚之城、原始創新策源之城、高端科學人才薈萃之城,為東莞市產業轉型升級發展創造原生動力。
東莞中子科學城位于松山湖南部與大朗鎮交界地區,是廣深科技創新走廊的重要節點,規劃面積53.3平方公里,包括松山湖南部片區9.2平方公里、臺灣高科園片區6.7平方公里、大朗象山片區11.7平方公里、散裂中子源及生態綠地25.7平方公里。
在中子科學城規劃中,“兩個核心”最受外界關注,其中第一個核心是大裝置創新中心:其功能定位是打造大科學裝置高度集聚的區域,即以大科學裝置為依托,以產業轉型升級為引擎,以基礎研究、技術研發、產業轉化為核心,引入南方光源、省材料實驗室,構建大科學裝置集群及區域科技創新中心。
依托中國散裂中子源規劃建設中子科學城,東莞正致力于打造成世界級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國家級科技創新策源地。而隨著中國散裂中子源、南方光源、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等重大科研裝置和平臺的建設推進,松山湖也將迎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這些重大科研裝置和平臺所加速匯聚的創新合力,也將為松山湖注入強大的發展動能,助力園區高質量發展。(譚婷婷 龍躍梅)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科技日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