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漂亮的民生答卷
——新蔡縣社會事業發展回眸
摘要:梁靈芝 宋超喜 文/圖悠悠萬事,民生為大。寒冬時節,一項項落地開花的民生工程,升騰起百姓幸福生活的溫暖度:保障房里傳出歡笑,均等教育鋪通坦途,居民收入穩步增加,貧困
梁靈芝 宋超喜 文/圖
悠悠萬事,民生為大。
寒冬時節,一項項落地開花的民生工程,升騰起百姓幸福生活的溫暖度:保障房里傳出歡笑,均等教育鋪通坦途,居民收入穩步增加,貧困居民就醫無后顧之憂……民生工程像一股春風,細致入微地穿掠過百姓柴米油鹽的生活。
從校園改擴建到興修水利交通設施,從關心困難群體到提高保障水平,改革開放40年來,新蔡縣在促進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同時,把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民生問題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公共財政支出的方向和重點越來越多向民生領域傾斜。
改革開放40年來,新蔡縣在教育、衛生、醫療、社保等民生領域大刀闊斧,啃硬骨頭,涉艱險灘。在保持全縣經濟較快發展、做大“蛋糕”的同時,注重分好“蛋糕”,推動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互促并進、良性循環,圍繞百姓所需鋪就了一條條民生坦途,直通百姓心中的美好未來。
貧有所濟
完善的社保體系增強百姓幸福感
“感謝黨和政府的好政策,讓我現在的日子過得十分舒暢。”60歲的王漢中,15年前在幫別人卸磚時被砸斷肋骨,喪失了勞動能力,成了村里的貧困戶。2015年,他成為新蔡縣委書記王兆軍的幫扶對象,幫扶企業、公益崗位、光伏發電分紅,再加上5畝地的收入和平常打零工的收入,王漢中老兩口一年收入近2萬元。
扶助一戶貧困戶,溫暖一個家庭;實施一項惠民工程,造福一方百姓。近年來,新蔡縣委、縣政府始終堅持“以民為本、為民解困、為民服務”的工作宗旨,實干干實,打響了脫貧攻堅戰,并以此為抓手,全面推進民生事業轉型升級發展。
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的背后,是老百姓幸福指數的進一步提升。
以就業再就業、農民工返鄉創業、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和城鄉勞動力就業技能培訓、就業扶貧等工作為重點,深入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全面深化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大力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穩步推進人事制度和工資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各項重點工作和重大改革都取得新進展、新成效。
組織開展就業援助月、春風行動、民企招聘周、“星創杯”優秀項目大賽、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月、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進校園等專項活動,積極建設就業創業園區平臺體系,突出抓好以高校畢業生為重點的各類群體就業。
僅2017年,新蔡縣新增城鎮就業崗位9322個,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7474人,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再就業711人,高校畢業生就業1403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99%,動態消除了城鎮“零就業”家庭;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新增轉移13122人,年創勞務收入超過81億元。全縣參加失業保險職工33011人,全年征繳失業保險金592萬元;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整合工作全面實施。
每一組數字都體現著溫情,每一項政策都表現出關切,每一次改革都滲透著希望。
40年來,新蔡人民享受到越來越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百姓的幸福感從每一項惠民實事中得以實現。
病有所醫
全方位的醫療保障助力百姓幸福
49歲的李衛(化名)突發胸背部劇痛,經診斷患上了被稱為死亡殺手的B型主動脈夾層,得益于省人民醫院與豫東南分院建立的航空醫療救援急救通道,88分鐘轉運至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河南省人民醫院心臟中心),不到1個小時,手術成功,險情解除。李衛康復后,感慨地說:是及時的診斷和空中綠色通道救了自己的命。
時光回溯至2017年10月11日,經過三年的謀劃、磋商,河南省人民醫院正式托管新蔡縣人民醫院,掛牌河南省人民醫院豫東南分院。一年來,省人民醫院豫東南醫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醫院的管理體系初步建立,能力大幅提升,現代化醫院的雛形初步顯現,大型醫療設備陸續投入使用,學科建設實現新突破,疑難重癥救治水平和診療服務能力顯著提升,外轉率持續下降。事實證明,新蔡縣委、縣政府和河南省人民醫院全面托管新蔡縣人民醫院建立深度融合醫聯體的模式,是落實新醫改精神、深入推進分級診療的成功典范。
像抓經濟建設一樣抓民生保障,像落實發展指標一樣落實民生任務。
近年來,新蔡縣深化改革,創新思路,全面提升,統籌推進,健全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大病補充保險、民政大病救助、政府醫療救助、就急難救助“六重”醫療保障體系,切實提高醫療救助和保障水平,破解“因病致貧、因病返貧”難題,并深入“放管服”改革,在縣內定點醫療機構和縣醫保大廳開展“一站式”即時報結服務,醫療保障精準扶貧工作取得顯著成效。貧困戶就醫政策范圍內醫療費用實際補償比重達100%,自費醫療費用救助比例50%以上,非貧困戶重病住院政策范圍內醫療費用實際補償比重達85%。2016年至今,全縣累計投入5746萬元,為85000人次提供醫療保障。
新蔡縣還高度重視健康新蔡建設,并以“國產診療裝備貧困地區醫療健康一體化”項目應用示范縣為契機,依托健康事業和健康產業“雙輪驅動”,創建國家數字健康示范縣,探索有特色的主動健康發展模式。
在以民為本的大民生事業中,新蔡縣邁出的每一步都堅定有力,每一步都真真切切。
學有所教
讓每個孩子都能享受均等教育
冬日暖陽下潔凈開闊的操場上,學生們正在認真聽體育老師講解運動技能,明亮寬敞的教室,以及記錄著學校輝煌發展足跡的光榮榜,讓人很難想像,這是一所基層農村學校。“現在學校硬件與城里學校已經基本一樣。”余店鄉某小學校長說。
變化,悄然發生;幸福,油然而生。近年來,新蔡縣把教育當作最大的民生,不斷改善辦學條件,讓每個孩子都能沐浴陽光。
把教育擺在突出位置,不斷加大教育投入力度。2016以來,全縣累計投入數千萬元,為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發放助學金。同時,還對全縣教育工程和項目統籌安排,在總體規劃內適當向貧困村傾斜,優先安排支持貧困村教育發展。先后投入近5800萬元,改善貧困村學校辦學條件40所;為77個貧困村學校購置電教設備,完成了寬帶網絡校校通;為31所貧困村學校添置了課桌、飲水機、圖書等教學設備,使其全部達到“20條底線”要求。此外,還對全縣農村義務教育階段457所學校、13.4萬多名學生,全部實施營養改善計劃。積極落實殘疾兒童入學“零拒絕,全覆蓋”政策,優先安排555名殘疾兒童普通學校隨班就讀,對116名重度殘疾兒童實行送教上門服務,全縣義務教育階段適齡殘疾兒童入學率達到97%。
在筑牢夯實基礎教育的同時,從2015年秋季開始,新蔡縣結合全縣教育實際,在教育系統大力推行和實施學校星級管理制度改革,在這一管理辦法中,教學質量監測所占比重達70%,進一步推動各級各類學校將“提升教學質量”放在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加強課堂教學改革為抓手,圍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主題,總結教學經驗,探索課改新路,創新工作機制,有力推動了全縣教育教學質量全面提升。五年來,新蔡縣高考成績持續攀升,高考工作實現了報考人數、本科一批上線人數、錄取人數、錄取率的逐年增長,多名考生被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香港大學等重點大學錄取,空軍招飛錄取工作也位于全省先進位次。新蔡高招工作由原來的落后位次已躍居駐馬店全市中游。
努力完善保障機制,確保師資力量向貧困村傾斜,通過社會招教、特崗計劃、小學全科教師計劃、編制調整等措施,為農村貧困村學校打造了一支“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教師隊伍。
為解決“入園難”“擇校熱”等教育民生問題,新蔡縣進一步加大對民辦教育的指導、管理和扶持力度,創設了寬松優越的發展環境,促進了全縣民辦教育事業的健康、快速發展。目前,新蔡縣共有民辦學校107所,其中職業中專2所、初中16所、小學78所、獨立幼兒園11所,在校學生64435人,在崗教職工3515人。學校占地總面積5856畝,民辦教育總資產達12.67億元。
新蔡縣委、縣政府審時度勢,高瞻遠矚,規劃建設新蔡縣問津教育園區,著力打造豫東南一流的教育園區——新蔡縣問津教育園區,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力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目前,該項目進展順利。
住有所居
讓每個居民實現安居夢想
隨著新型城鎮化的快速推進,改善城鎮居民的居住環境,成了縣委、縣政府的重要關注事項。在加強城區規劃建設的同時,新蔡縣決定將棚改項目由個體開發商自行組織實施改為由政府主導實施,把棚改作為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和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內容和抓手,加快推進。
強化規劃先行,本著讓利于民、服務于民的宗旨,新蔡縣依據棚戶區改造布局規劃,按照新蔡縣“一路一循環、一庫一連通”城市建設,將棚戶區改造具體項目融入其中,充分發揮棚改的多重功效。并變以往“先拆遷、后安置”為“先安置、后拆遷”,對居民實行貨幣化安置。該縣廣開渠道,多方籌措,千方百計保障棚改資金,實現了全部實行貨幣化安置,政府團購地段好、質量高、價格低的商品房轉安置房,并實行先拆先選、不計樓層差價的鼓勵政策。對因拆遷暫時無房可住的困難戶,符合公租房條件的,可以直接分配入住。
讓利于民、服務于民的政策激發拆遷戶的拆遷熱情,爭先恐后地簽訂拆遷協議,創下了七天之內整村和諧拆遷的奇跡。2016年,該縣拆遷1886套,2017年拆遷4509套,2018年拆遷5204套。城市建設突飛猛進,居民居住環境也得到了極大改善。
民生連著民心,民心凝聚民力。
回顧新蔡縣40來的發展成果,無不飽含著民眾的期待,并凝聚起強大的發展合力。幸福是奮斗出來的。勤勞勇敢的新蔡人民也將勾畫出自己的“民生藍圖”,擘畫出未來的努力方向,用智慧和力量走好新的長征路。
歡樂的群眾的文化生活。
校園創新教育。
專家下鄉義診。
承辦全國青少年自行車比賽。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