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精圖治40年 鑄就古塔新輝煌
摘要:□鄧丹華 王付云天中大地上,玉帶般的汝河猶如跳動的音符,記錄著汝南發展的最強音。以千年古老悟穎塔打造的汝南名片——古塔街道辦事處就坐落在這條“玉帶
□鄧丹華 王付云
天中大地上,玉帶般的汝河猶如跳動的音符,記錄著汝南發展的最強音。以千年古老悟穎塔打造的汝南名片——古塔街道辦事處就坐落在這條“玉帶”的臂彎里。
汝南縣古塔街道民風淳樸,歷史文化積淀深厚,傳誦古今的“瓜子橋”、“鳳凰眼”就位于在古塔街道轄區內。全街道現轄6個村4個社區,121個村民小組,7017 戶,轄區總人口3.3萬人,其中農村人口2.9萬人,耕地面積4.01萬畝,總面積50平方公里。
市委副書記、市長朱是西到古塔街道范胡村調研脫貧攻堅工作。
數字見證巨變
縣委書記彭賓昌在街道黨工委書記施惠杰、辦事處主任張冬陪同下到街道敬老院了解建設情況。
“過去到熊灣村根本沒有路,路上都是大坑,最大的能臥一頭牛。”提起40年前的生活經歷,現任熊灣村黨支部書記孔令賀感慨道。
過去的古塔街道,傳統農業占據著街道經濟的主要份額。改革開放短短幾年間,街道的經濟總額猶如沖刺一般,發生著跳躍:1980年古塔街道全年總收入468萬元,其中農業收入462.8萬元,占全年總收入的91.2%,農民人均收入128元。1983年,街道農業總產值達1491萬元,農民收入由1980年的128元上升到399元,全鄉儲蓄總額100萬元,財政收入111.1萬元。1991年,街道農業總產值達到1836萬元,人均收入上升到550元。2011年財政收入達到64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435元,增長率達到12%。2017年街道財政收入穩步增長,全年財稅收入完成820萬元,國稅收入完成530萬元;地稅完成240萬元,街道企業生產總值完成17.8億元。
數字是枯燥的,但數字最客觀、最能說明問題,也最能衡量工作的績效。40年來,古塔人民以特別能戰斗的工作精神,打造出各項工作新業績。
四十年春風化雨,四十年跨越騰飛,改革開放讓古塔這片土地充滿新的力量,改變了無數人的命運。2018年正值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回顧這四十年的風風雨雨,是感嘆,更是激勵。回首望去,古塔街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每一位見證亦處于變革中的古塔人,以敢闖敢干的勇氣和自我革新的擔當,譜寫著改革創新的新篇章。
產業帶農致富
黨工委書記施惠杰、辦事處主任張冬在扶貧車間了解生產情況。
圍繞脫貧攻堅,古塔街道把增加農民收入、提高群眾幸福指數作為一項政治任務來抓,按照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的要求,圍繞農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一件事接著一件事辦、一年接著一年干,努力把鄉村振興作為幸福美麗新家園。街道把產業扶貧作為根本之策擺上突出位置,把產業扶貧作為最大的“民生工程”,圍繞家庭種植養殖、農村資源再利用、金融扶貧等十大產業,發展種植、養殖、加工等增收項目10余個,依托產業脫貧,街道已有近400戶貧困戶摘掉窮帽子,走出了一條村村有產業、戶戶有項目的特色產業扶貧新格局。
街道立足增收,把發展產業作為帶動貧困戶增收的重要途徑和推動穩定脫貧的“抓手”,緊盯種植、家庭養殖產業、農機產業、金融扶貧、來料加工、電商產業和光伏發電“十大”產業,在貧困村規模推廣地膜覆蓋優質花生、獼猴桃、葡萄、甘蔗、黃金梨、黃金桃、節水蓮藕、溫棚瓜果蔬菜等特色種植。在此基礎上,街道整合扶貧資金加強新建殘疾人康復中心、文化活動服務中心、來料加工、電子商務、光伏發電項目,項目總數20多個。街道以范胡村為示范村,以點帶面,抓好產業示范推廣。先后抓好地膜覆蓋優質花生種植、新型農業合作組織發展、來料加工、電子商務、農產品資源加工、金融扶貧、冷儲配送、光伏發電、新能源開發利用、健康養老中心等10多項產業。在三產業發展上,街道在范胡村引進汝南縣巧媳婦服裝產業河南東順制衣有限公司制衣項目,安排制衣工50名,其中貧困戶15名。屈莊村整合脫貧資金70多萬元,新建了780平方米的扶貧車間,引進了河南省金潤德服裝有限公司制衣生產項目,主要生產成人和兒童四季服裝,銷往蘇州和廣州,帶貧近10戶。目前,街道制衣來料加工廠已經遍及范胡、熊灣、屈莊等3個村,制衣廠實行底薪+計件的務工方式,每人月收入2000元以上。
水清、岸綠、河美
屈莊村獼猴桃碩果累累。
在人居環境改善上,古塔街道始終堅持“以黨建解難題、激活力、補短板、促發展,帶動工作全面發展”的工作思路,圍繞農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人居環境改善問題,一件事接著一件事辦、一年接著一年干,農村人居環境工作取得明顯成效,農村面貌煥然一新,農民精氣神明顯提升。兩年來,街道整合扶貧資金1.2億元,進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確保把基礎設施建設轉變為改善群眾生產生活環境、提升群眾自身造血功能的“民心工程”、“幸福工程”。兩年來,街道實施“雙十工程”項目18項,通過基礎設施建設,4個貧困村村室得以重建,建成了標準化的文化廣場,農民辦事不出村、村醫療所均按標準建設,安全飲水、光纖通信覆蓋率達到100%。圍繞“三無一規范一眼凈”目標,街道先后危房改造140余戶,僅范胡村就有60戶危房進行了改造。街道還對4個省定貧困村主次道路進行硬化,先后硬化大小道路近50公里。突出示范帶動。街道重點抓好范胡村人居環境示范村建設,沿村莊道路修建花園柵欄2200米,制作文化宣傳墻2000多平方米,新安裝太陽能路燈80多盞,在新修道路兩旁新栽綠化樹10000多棵,做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體現生態美、主體美,通過人居環境整治,美麗鄉村雛形初現。
街道堅持脫貧攻堅與環保違規治理工作相結合,以大氣污染防治攻堅為契機,對農村多年積存的垃圾、道路河溝、背街小巷角落遺漏垃圾全面清除,研究制訂了農業污染綜合整治實施方案,逐漸消除農藥、化肥、秸稈焚燒、垃圾污水、揚塵對大氣環境質量的影響。針對河道水污染整治,街道對河流岸邊污染源進行排查清理,短期內查出違規建設項目18家,對違規項目逐一統計并建立了相關臺賬,完成了18家項目的清理整治,其中淘汰關閉6家、整頓規范8家、完善備案4家。同時,街道還深入開展污染源隨機抽查、重點行業專項執法檢查、環境安全隱患排查、環保綜合督查整改等環保執法行動,僅2018年上半年就關閉畜禽養殖企業4家,退養6家,初步達到了“水清、岸綠、河美”的標準。
“面向未來,我們的工作思路是以抓黨建促脫貧為政治保障,著力塑造大美古塔、實力古塔。”提起街道的工作,街道黨工委書記施惠杰信心滿滿地說。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