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晚報總編魅力臺州山海行”采風活動舉行
摘要:“全國晚報總編魅力臺州山海行”采風活動舉行上山下海 觸摸臺州美景□全媒體記者 劉榮亞 文/圖 2018年11月,浙江臺州。這座被稱為中國民營經濟重要發源地的浙東之
“全國晚報總編魅力臺州山海行”采風活動舉行
上山下海 觸摸臺州美景
□全媒體記者 劉榮亞 文/圖
2018年11月,浙江臺州。
這座被稱為中國民營經濟重要發源地的浙東之城,這座曾誕生大陳島墾荒精神的海邊之城,迎來了來自全國60多家晚報的老總。
在11月28日到12月1日這幾天里,他們先后到路橋峰江萬畝花卉基地、黃巖鄉村振興學院和中國柑橘博物館、椒江一江山島和大陳島等地采訪,并走訪中新科技、西馬科技、海正藥業等企業,在感受臺州美景和城市變化的同時,了解臺州的民營經濟和臺州制造。
“全國晚報總編魅力臺州山海行”采風活動由中國晚報協會和中共臺州市委宣傳部共同主辦,臺州日報報業傳媒集團承辦。
橘鄉秋韻
寧溪鎮烏巖頭村
臺州花木城
西馬科技
中新科技
海正臺州廠區
固體制劑生產線
思歸亭
鳳凰涅槃
路橋峰江拆出了“南花園”
路橋區峰江街道,位于臺州市核心都市圈南大門。提到這兒,以往大家最先想到的就是廢舊金屬集散地。
峰江曾是全國最大的廢舊金屬綜合利用基地,每年拆解銷售廢金屬材料300多萬噸,很多人因此發家致富,當地也為此付出了較大的土壤污染代價。
如今,走在峰江的路上,路兩旁堆滿拆解物的場景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分布在道路兩側大大小小的苗木園。
為何這里會有這么大的改變?原來,2011年,在路橋區委、區政府的支持下,路橋區峰江街道對涉重行業、金屬熔煉行業、固廢拆解行業進行全面徹底整治,關停淘汰一大批污染小作坊,并將符合環保要求的企業整體東遷至濱海工業園區。
如何尋找新的增收渠道,關鍵是讓廢棄土地長出新產業。
那一年,峰江街道鼓勵村民將土地流轉出來,并不斷引進苗圃企業,為他們免費修好道路、溝渠,建好大棚、灌溉系統等基礎設施,讓企業“拎包”進駐。
2014年,周微和她的丈夫的園林公司在峰江蔣僧橋村包下了近300畝土地,用來嫁接育苗。看地時,周微突然明白了自己想要的是什么——造一個莊園,圓她很久以來的夢想。
走進Vivian莊園,入目便是美麗的玻璃花房,里面滿滿當當地陳列著各色綠植花卉和多肉植物,花房外有綠色的草坪,耳邊有噴泉“叮咚”聲。往內深入是一片花海,各色的歐月遍地盛開。自2015年10月試營業以來,莊園迎來了許多慕名而來的客人。可以說,這里承載了周微的夢想,同時也折射著“綠滿峰江”工程的寄托與愿景。
正在建設中的花木城則是峰江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花卉苗木基地,占地2000畝的基地,不僅扮演著銷售花卉苗木的角色,更是擔起了產業升級的重擔。
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截至目前,峰江街道已引進39家花卉苗木企業,其中省級龍頭企業1家、市級2家,100畝以上的企業15家,總占地面積達7000畝。
這些企業中,既有羅漢松、香樟、紅豆杉、紅葉石楠等珍稀苗木及大型根雕,也有大量的鮮切花、盆栽花種植和銷售,年銷售額高達2億元。
“下階段,峰江街道將以打造省級花木農業特色強鎮為目標,深入推進田園綜合體建設,不斷引進花卉苗木企業,將峰江打造成萬畝花卉苗木基地,融合一二三產業,推動‘鄉村振興’。”峰江街道黨工委書記王國玉說。
舊貌新顏
大陳島墾荒精神筑夢“海上桃源”
一望無際的海面波光粼粼,和煦的陽光折射在兩岸青山間,鼻尖彌漫著海的咸味,耳畔傳來遠處的船鳴聲。這是很多人對大陳島的印象。
大陳島分上、下大陳,有豐富的人文景觀。從一江山島出發,到大陳島大約40分鐘的船程。大陳島以奇礁兀立、高天闊海的海島自然風光享有“東海明珠”之稱。
眼前的這番景象,很難讓人想象大陳島過去蕭條的模樣。它是如何華麗蛻變的呢?
1956年1月,467名青年響應團中央“建設偉大祖國的大陳島”的號召,滿腔熱血登島墾荒。從那時起,一代又一代墾荒人接續奮斗、創業、發展,一起用熱血和汗水讓荒島舊貌換新顏,也留下了“艱苦創業、奮發圖強、無私奉獻、開拓創新”的大陳島墾荒精神。
目前,大陳鎮正把大陳島作為“一帶一路”和浙江省大灣區建設的重要節點、作為國際航道的重要樞紐來看待,形成陸島聯動的發展格局,如今,“藍色海洋經濟”也成為大陳島新的增長極。
海風里幾乎沒了魚腥味,驅車沿著環島路繞行滿目蔥蘢……近幾年,大陳島積極融入臺州旅游一盤棋,大力推進全域旅游,打造海上休閑旅游島。
如今,在這里,既能來一次環島行,享受生態旅游,又能住民宿、海景房,品嘗漁家風味菜,體驗海島風情旅游,還能參觀一江山島登陸戰紀念館以及被列入全國100 家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名錄的“解放一江山島戰役紀念地”,感受一番紅色之旅。
“在未來一段時間里,大陳島將推進‘一區五島’建設,努力把大陳島打造成現代化海島建設示范區、中國紅色旅游第一島、海峽兩岸交流合作示范島、零排放生態美麗島、現代化數字智慧島、幸福宜居平安島。”臺州大陳島開發建設管委會副主任、大陳鎮黨委書記倪國正說。
倪國正說,鎮里計劃建設八個淺海養殖區與兩個淺海放流增殖區,以及一個面積約26公頃的圍涂養殖區,打造浙江生態漁業示范區。同時,致力打造全國墾荒精神教育創業基地、海峽兩岸交流合作基地,力爭通過幾年的努力,把大陳建設為國家級5A景區和國家級休閑度假區。
鄉村振興
橘鄉蝶變煥發新魅力
沿著蜿蜒的通村公路,走進黃巖區寧溪鎮烏巖頭村,爬滿青苔的老樟樹、古樸的石拱橋、掩映在林木間的木門石屋漸次入眼。
烏巖頭村始建于清中葉,村內最老的房子有近300年的歷史。“村子里環境好,改造后民宿、餐飲等都發展起來了,到了節假日人氣特別旺。”土生土長的烏巖頭村人陳元彬說。他說,這個古老的村莊一度面臨凋敝,成為空心村。
轉機出現在4年前。2014年,黃巖區委、區政府與同濟大學合作,對烏巖頭古村落進行綜合開發和利用。從產業經濟、社會文化和空間環境“三位一體”的視角全方位定位村莊發展,依托烏巖頭自然環境資源、歷史遺存,對古建筑進行修繕,大力提升周邊環境,打造以“民國印象、藝術村落、慢生活區”為主題的體驗式旅游基地。
今年2月,全國首家以鄉村振興為主題的干部教育培訓基地——同濟·黃巖鄉村振興學院正式揭牌。烏巖頭村作為同濟·黃巖鄉村振興學院南校區,展示鄉村振興“中國路徑”。
目前,學院已在黃巖區澄江街道鳳洋村、富山鄉半山村、新前街道前洋村等16個村設立20個現場教學點,讓學員近距離學習82省道、永寧江、環長潭湖沿線歷史文化村落、美麗鄉村特色精品村發展路徑。
近年來,黃巖充分挖掘生態資源優勢,全力打通“兩山”轉化通道,為實現鄉村振興打下了扎實基礎。
蜜橘振興就是其中一個縮影。
中國柑橘博物館坐落在黃巖永寧江畔松巖山前,這是我國第一座以柑橘和橘文化為主題的大型專題博物館。在這里,可以看到黃巖蜜橘1700多年的發展歷史,了解“石大人守橘”“宋高宗放橘燈”的歷史傳說。在這里,也可以看到黃巖蜜橘產業發展與振興。
為實現惠農富民,振興產業發展,近年來,黃巖區推出了一系列措施,每年拿出1000多萬元專項資金,引進各種優良品種,改良傳統特色品種,發掘黃巖深厚的橘文化。同時,加強了與高校、科研院所等技術部門的合作,進一步提高了黃巖蜜橘的品質。
據了解,目前,黃巖蜜橘的種植面積達6.3萬畝,年產量約6.5萬噸,年產值為2.95億元。
今后,黃巖區將通過打造“一江一湖一丘一路”四大柑橘區塊,確保黃巖蜜橘精品基地面積5.6萬畝以上、年產量6萬噸以上的規模。通過建設柑橘名品精品園、觀光休閑園、文化博覽園、蜜橘養生園等多功能增值化產業,最終把黃巖打造成柑橘產業的科技高地、文化高地、市場高地。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