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板塊亮點頻現
摘要: “產銷強勁增長,品質放眼全球”,是當前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上市公司的真實寫照。
“產銷強勁增長,品質放眼全球”,是當前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上市公司的真實寫照。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1月份至9月份,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73.46萬輛和72.15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73.05%和81.05%。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和銷售市場,并孵化出一批躋身全球舞臺的細分領域龍頭企業。
從板塊上市公司來看,比亞迪開啟新能源乘用車2.0時代,新一代秦、唐產品上市;上汽集團自主品牌新能源車二代EDU技術獲得應用;宇通客車實現新能源輪邊電機公交的量產交付;寧德時代實現軟包動力電池配套日產,德國建廠啟動;匯川技術第三代乘用車動力總成產品開發基本完成,部分定點乘用車型實現批量銷售;杉杉股份、當升科技實現高鎳三元正極材料量產;杉杉股份、貝特瑞實現硅碳負極產業化應用;創新股份實現濕法隔膜量產突破,星源材質實現干法隔膜輕薄化;新宙邦實現高鎳電解液配套突破;新一代動力電池核心材料基本實現國產,并向海外動力電池企業LG、三星、松下等客戶供貨,與海外材料行業巨頭同臺競技。
目前,新能源汽車上市公司積極提升科技含量、完善產品結構,高質量發展亮點頻現。在科技含量方面,近年來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技術水平快速提升。平安證券分析師朱棟表示,2016年至2018年,國家補貼向高能量密度、高續航里程新能源乘用車產品加速傾斜,在補貼引導下純電乘用車主流續航里程由100km提升至350km,動力電池組能量密度實現翻倍增長,突破160wh/kg水平,動力電池組平均售價下降約50%,接近1元/wh水平。材料體系方面更高能量密度的三元正極材料體系配套占比超過50%,并實現向高鎳化產品的升級;硅碳石墨負極也步入產業化應用階段,容量首次超過500mAh/g,較傳統人造石墨產品360mAh/g提升近40%;隔膜領域濕法隔膜逐步普及9微米厚度產品,干法隔膜11微米厚度產品批量應用,厚度較前期主流產品16微米大幅降低,生產效率大幅提高。我國動力電池材料制備、應用能力已經達到國際一流水平,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產業技術取得長足進步。
在產品結構方面,新能源汽車產品更加貼近消費者。“新能源乘用車已經成為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快速增長的主要動力,產品結構日趨合理。2018年以來我國新能源乘用車消費結構從以運營、短距通勤主導的純電微型車為主,逐步通過產品升級切入大眾市場。國內上汽、廣汽、吉利等自主品牌相繼推出多款與傳統燃油車直面競爭的新能源乘用車型,如上汽Marvel X、吉利博瑞GE等,更加貼近消費者需求。”朱棟表示。
科技含量和產品結構亮點頻現也帶來了新能源汽車上市公司三季報業績的提升。據同花順iFinD數據統計顯示,在202家新能源汽車概念股中,有187家實現凈利潤上漲,占比高達92.57%;187家凈資產收益率為正,四川金頂以66.07%排名第一。
與過去相比,盡管新能源汽車板塊上市公司在科技含量和產品結構等方面有諸多新變化,但依舊存在一些瓶頸和不足。長城證券分析師馬曉明表示,新能源汽車市場爆發吸引各路資金前往布局相關產業鏈,但呈現出結構性分化,即高端不足、低端過剩。隨著合資車企推進新能源乘用車國產化進程,海外動力電池企業向國內滲透,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競爭日趨激烈。在補貼政策獎優罰劣的引導下,市場份額將快速向龍頭企業集中。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需保持參與全球競爭,保證高強度研發投入。
興業證券首席電力設備新能源分析師蘇晨認為,新能源產業鏈各個板塊均呈現出頭部企業占有率進一步提升的趨勢,其優勢不僅體現在產品品質和技術研發上,而且逐漸體現在價格上。由于產能擴張速度快及供應鏈管控能力強,各個細分領域的龍頭企業行業的定價能力進一步加強,各子領域均會逐漸出現有能力壟斷的企業。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經濟日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