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伊蚊咬人基因被“揪出”
有助新型驅蟲劑研發以及疾病控制
摘要:據美國《新聞周刊》網站近日報道,一個國際研究小組繪制出了埃及伊蚊的基因組,發現了幾種新基因,包括一些能解釋為什么蚊子喜歡叮咬特定人群的基因。這項發表于《自然》雜
據美國《新聞周刊》網站近日報道,一個國際研究小組繪制出了埃及伊蚊的基因組,發現了幾種新基因,包括一些能解釋為什么蚊子喜歡叮咬特定人群的基因。這項發表于《自然》雜志的新研究有助于科學家研發新型驅蚊劑以及控制疾病傳播。
埃及伊蚊是傳播寨卡、登革熱和黃熱病等危險疾病病原體的主要物種,每年感染全球數億人。科學家認為,更好地了解這種昆蟲的基因組有助防治感染。
論文作者之一、澳大利亞伯格霍弗醫學研究所的戈達娜·拉西奇稱,“揪出”這種基因或有助于研究人員控制疾病傳播——他們可以采取各種方法修改蚊子的這種基因。
科學家們此前只掌握了埃及伊蚊基因組的不完整片段。而該國際團隊是在應對2015年至2016年的寨卡病毒疫情時開始這項研究的。在基因組學最新進展的幫助下,他們現在擁有了最“全面的埃及伊蚊DNA目錄”,從而確定了此前未確認的基因特征。
他們發現了一些特殊基因,比如為親離子受體(IR)編碼的基因,IR能助蚊子在環境中檢測氣味,并幫助引導蚊子靠近重要地點,如產卵地點或人類皮膚。這些新信息可以幫助研究人員研發出新的驅蚊劑,干擾蚊子發現和叮咬我們的能力。
研究小組還發現,一些蚊子的基因組有多個編碼谷胱甘肽S-轉移酶基因的副本,這種酶可以抵消滅蚊劑的毒性,科學家或許可借此制造出能殺死具有抗藥性蚊子的新型滅蚊劑。
除了開發殺死蚊子或驅除蚊子的新技術,新研究還有助于修改埃及伊蚊的基因,進而改變其種群規模,因為該物種只有雌性吸血,減少它們的數量才會降低疾病的傳播率。此外,最新研究還有助于科學家研究其它動物物種。(劉霞)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科技日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