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子車
摘要:蔡勝國大集體時,我們一百多人的生產隊里只有屈指可數的幾輛板車,我們當地人叫“架子車”。這些是當時最先進的運輸工具,可惜太少,難當大任。所以,最主要的運
蔡勝國
大集體時,我們一百多人的生產隊里只有屈指可數的幾輛板車,我們當地人叫“架子車”。這些是當時最先進的運輸工具,可惜太少,難當大任。所以,最主要的運輸工具還是扁擔?,F在的孩子可能不知道扁擔為何物,而在當年那可是人手一根,家家必備。一年到頭,忙時收獲莊稼,運送糞土;閑時興修水利,修橋補路,肩挑背扛是常態。長年累月,堅硬的扁擔在血肉之軀的肩膀上摩來擦去。那種艱辛,今人很難體會。
干活時無車可用,平時走個親戚、趕個集,也只能靠兩條腿。偶爾也能遇到騎自行車的,不過那騎車人大多都是吃“皇糧”的——那時候,自行車不僅僅是交通工具,也是身份的象征。在鄉下人眼里,它是排場人的專車。
當時,我家倒是有一輛架子車,也算是“有車一族”,也正是這輛架子車給我留下了終身難忘的記憶。
在那大集體的年代,地里糧食產量低,社員們在隊里分那點糧食難以為繼。為了生計,每逢冬閑鄉親們就不得不偷偷離開集體的土地,有的干手藝、有的做生意,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為的只是一頓飽飯。而我則常與父輩們一起,拉著架子車往城里販運一些紅薯、蘿卜、大豆等農產品。
從正陽縣陡溝鎮去信陽市,九十里山路還隔著一條淮河,拉著幾百斤貨物的車子翻山越嶺,長途跋涉,其中的艱辛自不必說,單就那條河就叫人望而生畏。碧波蕩漾的淮河,那時在我眼里是令人畏懼的天塹險灘——寬闊松軟的沙灘,湍急冰冷的河水,陡峭數丈的南河坎??菟跓o法行船,空手蹚河尚且不易,將那么重的車子弄過河去,其中的艱難可想而知。
干那營生不僅要能吃苦耐勞,還須具備團隊精神。鄉親們都是相約結伴,互相幫助。那些年,我和父親與那些叔叔伯伯們拉著架子車在淮河邊,在那崎嶇的山路上,來來回回,年復一年,究竟走了多少趟,已經記不清了,唯有其中的苦楚深深烙在了腦海里。
物換星移,為吃穿而苦的日子終于在改革開放之后打住。吃糧不成問題的鄉親們,再也不屑為那仨瓜倆棗去受那份罪。雖然做生意的傳統依然,但方式已經悄然改變。
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和各項惠民政策的不斷推出,鄉親們的日子越來越紅火。驀然回首,變化之快,若不是親身經歷,真的不敢相信。如今,自行車早已沒人稀罕,電動車已經普及,汽車也走進了尋常百姓家。我家也是有房有車,生活富足。如今,城里人有的,我們也有,低人一等的感覺蕩然無存。是改革開放讓我們莊戶人家活得舒暢,活得體面,活得有尊嚴!
有車必須有路。而今家鄉的柏油路、水泥路四通八達,大淮河上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如今,鄉親們還是經常進城做生意,那都是輕踩油門,一路飛奔。蹚水過河的日子不會再有,拉著架子車進城,也將永遠成為歷史。
現在許多人家的架子車已經不知所蹤,可我的那輛架子車依然舍不得丟棄。不為別的,只因它是我曾經患難與共的“伙伴”,承載著一份沉重的記憶。雖然這記憶有點兒苦澀,卻更似一種別樣的鄉愁縈繞在我心頭——每當路過氣派的大橋,總會想起蹚水的掙扎;每當乘上輕便的電車,總會想到架子車的沉重——往事不堪回首,卻常常不由想起。不管怎么說,那時我家還有輛架子車,尚且那么作難,那些連架子車都沒有的人家,更不是一個“難”字可以了得!
有人說,這是歷史的遺憾,有其復雜的原因。莊稼人不懂什么歷史,只知道有糧就不會挨餓,有橋就不用蹚水,有車用就無需肩挑背扛——是非功過,人心自知,得民心者得天下,這是千古不變的真理。
有時我常冒出一種奇怪的想法,假如現在宣布,如果誰徒步進城一趟獎勵100元。不知有人肯否?遙想當年,我拉著架子車進城一趟,也不過掙個十元八元。撫今追昔,恍如隔世。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