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平縣凝聚脫貧攻堅人才合力
摘要: 拓寬渠道“引”人才 分類培訓“育”隊伍 科學合理“用”人才西平縣凝聚脫貧攻堅人才合力本報訊 (記者 丁 振 通訊員 王廣勝)近年來,西平
拓寬渠道“引”人才 分類培訓“育”隊伍 科學合理“用”人才
西平縣凝聚脫貧攻堅人才合力
本報訊 (記者 丁 振 通訊員 王廣勝)近年來,西平縣堅持人才先行,念好“引、育、用”三字經,解決脫貧攻堅人才短板,激勵各類人才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助力領航、建功立業。
拓寬渠道“引”人才。緊緊圍繞精準幫扶、產業發展、項目建設、基礎設施等工作開門納賢,定期組織本地在外有成人士到西平縣產業集聚區、“兩河”治理現場、海棠園、萬畝生態園等地實地參觀,借助全球紡織服裝供應鏈大會和“中國農民電影節”在西平縣召開的有利時機,邀請在外創業成功人士回鄉考察,體味西平發展,感受家鄉變化,激勵人才“回巢”,反哺家鄉助脫貧。開設返鄉創業“綠色通道”,對有意愿、有項目的返鄉創業人員在土地使用、項目申報、證照辦理等方面實施專人“一對一”服務,提高效率。堅持定期座談交流和宣傳返鄉創業先進經驗和典型,形成輻射帶動作用。開展柔性引才和區域外人才智力合作,通過手機、網絡提供技術咨詢,實行引才借智。開展各類人才清查摸底,充分挖掘、盤活各領域各單位人才存量,分類別建立人才資源庫,為決勝脫貧攻堅提供人才保障。
分類培訓“育”隊伍。多渠道培養開發各類實用人才,力爭每個有貧困人口的村都有一批“懂技術、善經營、愛農民、會幫扶”的人才隊伍。采取線上與線下、走出去與引進來相結合的方式,抓實專業拔尖人才技能培訓,提升脫貧帶富能力,今年以來先后組織 36人到浙江大學等高校學習先進經營理念,拓寬人才視野。依托人才培訓示范基地、農廣校等教育培訓陣地,邀請專家授課、外出參觀、經驗交流等形式,采取以會代訓、田間課堂、基地示范、跟蹤培養“四種模式”,積極培育“土專家”“田秀才”4200多名,有效發揮了鄉土人才領跑精準脫貧的“強引擎”作用。不定期開展農業職業技能競賽,挖掘儲備了1000多名農業技能后備人才隊伍。以鄉情鄉愁為紐帶,引導支持500多名企業家、在外有成人士和退休黨政干部等,通過回鄉投資興業、創辦項目、興醫辦學、建設公益設施等服務脫貧攻堅事業。
科學合理“用”人才。按照“突出重點、因地制宜、按需選派、精準幫扶”的原則,組織69名專業技術拔尖人才,每人定點幫扶1個貧困村,直接聯系幫扶3戶貧困戶,每月到村開展兩次幫扶活動。圍繞“一村一業”發展目標,按照“區分專業、均衡搭配、就近服務”的原則,整合280名農技推廣人員和18名科技特派員組成農業專家服務團,深入田間地頭,面對面、手把手地開展實用技術培訓7500多人次,引導群眾發展創建產業示范基地42個。組織400余名農村鄉土人才與河南農大、省農科院等近30家科研機構,45名農業專家建立溝通聯系、產學研對接平臺,利用手機、互聯網等方式進行溝通聯系,探討研究,傳經送寶,有力提升了農村鄉土人才幫扶技能水平。至目前,全縣已成立農村鄉土人才專業合作社(產業協會)42個,聚集各類農村鄉土人才630多名,聯系帶動農戶7800多戶,打造出豫南雙孢菇、金針菇、晚秋黃梨、丹參藥材種植等特色農業品牌,年創產值2億多元。
責任編輯:wh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