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教苑里堅守初心
摘要: ——記駐馬店實驗小學校長馬鳳枝通訊員 李鵬飛人物檔案馬鳳枝,駐馬店實驗小學校長,又是駐馬店市政協委員、駐馬店市勞動模范、中學高級教師、河南省特級教師,
——記駐馬店實驗小學校長馬鳳枝
通訊員 李鵬飛
人物檔案
馬鳳枝,駐馬店實驗小學校長,又是駐馬店市政協委員、駐馬店市勞動模范、中學高級教師、河南省特級教師,享受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貼。曾獲得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特色教育先進工作者、河南省先進教育工作者、河南省優秀教育管理人才、河南省中小學教師教育專家、河南省教育廳學術技術帶頭人、第八屆駐馬店市拔尖人才、駐馬店市“十佳”校長等榮譽稱號。獨著有學術專著《仰望教育的星空》,先后主編有《幸福教育暢想》、《教苑行與思》、《青藤淺語》等。
“感謝和孩子們的每一個遇見!我喜歡這群陽光燦爛、天真無邪、聰明淘氣的孩子!我愿成為他們心目中的孩子王,和他們一起創造每一個成長的奇跡。我享受和孩子們一起成長的美好時光,孩子們的成長就像一次旅行,出發前,我們一起研究攻略和制訂旅行路線。在旅行過程中,我們鼓勵孩子們借助已有的經驗和能力去解決各種問題。每一次經歷都會帶給他們不一樣的收獲和體驗!”這是駐馬店實驗小學校長馬鳳枝對自己幾十年從教歲月的感悟。
1977年,17歲的馬鳳枝走進上蔡縣蘆崗鄉謝莊村小學成為一名民辦教師,5年后,她考入駐馬店師范學校,1984年畢業后,先后在駐馬店師范附小、駐馬店第二實驗小學、駐馬店實驗小學任教,并任教導處主任、副校長。從2006年起,她被任命為駐馬店實驗小學黨支部書記、校長。
伴隨著改革開放成長起來的馬鳳枝,扎根教育40余載,從一名教書育人的實踐者到一所名校的掌舵人,憑著對教育事業的忠誠與熱愛,數十年如一日,不懈探尋基礎教育的改革與發展之路,使駐馬店實驗小學一舉成為天中基礎教育的排頭兵。
愛是教育的一切
駐馬店實驗小學承載了馬鳳枝對教育事業的夢想,她把“做好愛的教育”作為學校的辦學理念,將“愛生、愛校、愛教育、樂教、樂業、樂提升”作為學校教師的核心價值觀,致力于培養“愛己、愛人、愛世界、樂學、樂思、樂成長”的實小學子。
據馬鳳枝介紹,之所以形成這些教育理念,與她剛當教師時班里發生的一件事有關,當時班上有一個小男孩,因為先天原因導致大小便失禁。有一次,她正在上課,這個男孩突然失禁,拉到了褲子里,當時她并沒有考慮其他,直接把這個男孩帶到辦公室,給他擦洗干凈。
這件事讓初為人師的她對教育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一名優秀的老師一定要愛學生、愛教育,對每一位學生做到公平,給弱勢的學生給予更多的關愛,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才是充滿愛與正能量的人才。
為了提升學生核心素養和綜合能力,駐馬店實驗小學構建了一套適合本校的“五愛”課堂,既“愛預習、愛質疑、愛合作、愛探究、愛鞏固”。在課堂上真正實現了“學生活起來、發言暢起來、交流多起來、掌聲響起來、笑聲多起來、思維靈起來”的教育目標。實踐中,老師們發現視頻推送課由抽象到直觀、由枯燥到生動、由低效到高效,真正激發了學生的自主學習熱情。目前,學校將繼續借助信息化教學手段助推課堂教學,實時通過大數據反饋有效地評價教與學的效果。
作為改革開放后新一代的教育工作者,馬鳳枝在教育方面勇于探索創新。任校長后,她一改傳統的上課作息時間,推出大課間,并提出“推遲上學延時放學”、“錯時上學同時放學”的做法,目的是為了保障學生的睡眠時間,豐富學生的學校生活,避免家長接送孩子時造成交通擁堵,這一變革深受家長和學生的歡迎。
互聯網+為教育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多年的教育生涯,馬鳳枝從一名普通教師成長為現在的校長,見證了教育不同階段的變化。據馬鳳枝回憶,剛當老師時那幾年,小學根本沒有開設英語這門課程,只開設了體育、音樂、美術這幾門興趣課堂,社團也只有鼓號隊,音樂課上學生們唱的最多的就是《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時代在變,教育在變,學生也在變,學生接觸的、看到的東西多了,見識廣了,對教育的需求也隨之提高,語文、數學、體音美這些單一的基礎課程已經無法滿足學生對知識的渴望。這些年,校本課程、社團活動的出現,為孩子的個性化培養、全方面發展提供了更多的機會。
2000年之前,教育還停留在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雙基”教學模式上,學生只要死記硬背書本上的知識即可考出不錯的成績,沒有思想、沒有創新。新課程的提出,開始倡導課堂教學要實現三維目標,即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而核心素養是三維目標的發展與深化,指出了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育人,培養的是懂生活、有追求、有思想的高品質人才,是一個完整的人。
教育改革,改變的不僅是硬件設施、育人目標,還有學生的眼界,過去學校還沒有幻燈片、校訊通、一體機這些現代化教學工具和設備,老師教學僅限于一本書、一支粉筆,眼界非常窄。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互聯網+的全新時代給學生提供了多元化的學習方式,學生可以通過多種途徑獲取知識,所見、所聞遠遠大于一本書,不僅開闊了眼界,還極大地提高了學習興趣。
既是教育情懷 更是人生境界
為進一步提高綜合水平,馬鳳枝著力提高教師綜合素養,引領教師專業發展,獲取多元化教育途徑,全面提升教學水平和創新能力,打造創新型名師隊伍。學校組建了由40多名年輕骨干教師組成的“學習共同體”,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接受專家指導,每名教師制訂了個人成長目標,為教師快速成長提供了優越條件。
“她在學生中間,學生就在她心里。既是教育情懷,更是人生境界。”曾有人這樣評價馬鳳枝。作為省級特級教師、享受省政府津貼的她,面對實驗小學這所歷史悠久的老校,她倍感責任重大。教育面對的是鮮活的生命,生命需要愛的滋養。她提出獨特的辦學思路,即構建“家、校、社、生”“四位一體”的“幸福教育共同體”,立足“生命成長”的目標,做有意義、有溫度、有品位的“幸福教育”。
馬鳳枝認為,學校非大樓,名校非場地,關鍵在內涵,而內涵發展最重要的是對文化的傳承。文化是一種力量、一種情懷、一種影響。借用文化的力量沉靜內心、反思自省、鞭策前行,才能登高行遠。所以,她大力倡導文化立校,并從文化的四個維度重新梳理并細化學校的理念文化、制度文化、環境文化、行為文化。有人說,一個名校長就是一所名校。對此,她認為,校長對學校的貢獻應當是先進的治學理念,要讓理念升華為文化。文化的確立是漫長的,但其影響也是深遠的。
談起改革開放40年的變遷,馬鳳枝深情地說:“我經歷了五大變化,從民辦教師到公辦教師,從農村學校到城市學校,從普通學校到重點學校,從普通教書匠到省級特級教師,從一般教師到擔任校長。這40年來,我體驗了同齡教育工作者所經歷過的風風雨雨,經歷了我國教育改革發展過程中的諸多重大事件,見證了不同時期小學教育的發展變化。這40年,我走了一條既不平坦又充滿希望的人生之路。雖然這條路凝聚了太多的酸甜苦辣,但十分踏實,因為我努力過、奮斗過。這40年,我灑下了不少汗水,培養了一批批學生,也獲得了一項項榮譽,成為一名省政府津貼獲得者。當多數人以升學率為主要抓手時,我一直孜孜不倦地專注于對‘幸福教育’的研究,深刻地詮釋著‘幸福教育立校’和‘愛心育人’的辦學理念和辦學思想,多次承擔國家、省、市教科研項目,提出了“問題即課題、教學即研究、成長即成果”的科研理念。”
責任編輯:dr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