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教發展進入“黃金時期” 校企深度融合是重要“強心劑”
摘要: 新華網北京11月14日電(郭亞麗)長期以來,人們對于職業教育總是懷有一定的刻板印象,認為學習不好的孩子才會選擇去職業院校就讀,然而如今職教領域的蛻變正重新刷新著
新華網北京11月14日電(郭亞麗)長期以來,人們對于職業教育總是懷有一定的刻板印象,認為學習不好的孩子才會選擇去職業院校就讀,然而如今職教領域的蛻變正重新刷新著我們的認知。在現代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等領域,一線新增從業人員70%以上是來自各地職業院校的畢業生。當前,我國職業教育不斷壯大,實現了歷史性的新跨越,進入“黃金時期”,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職業教育體系,形成了中國特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基本框架,服務了區域經濟發展,彰顯了職業教育促進社會公平作用。湖南省便是其中的一個典型代表。
從“大雜燴”到特色發展 專業建設精準對接產業
時間回到21世紀頭十年,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長沙航院”)的招生分數僅需要高考成績200分左右,即使這樣學生仍然招不滿,并且學生就業也成問題。今年,該校新生文理科的錄取分數線已經達449分、392分,有學生甚至分數超過本科線但仍選擇了長沙航院,呈現出“學校招生不愁、學生就業不愁”的良好局面。院長朱厚望表示,這一切都得益于學校走對了最關鍵的一步路——“壯士斷腕”調整專業結構,這也是湖南省推動職業院校的產業群建設與優勢產業鏈對接的結果。
自1998年升為高職院校以來,長沙航院先后開辦了經、管、文、工等33個專業,與航空產業緊密對接的僅有11個,這種大而全的辦學模式并沒有讓長沙航院花開別樣紅,反而由于專業龐雜,辦學特色不鮮明,在招生方面一直不景氣。為了破局,2012年暑假,院長朱厚望帶隊走訪了行業內的17個單位,充分了解航空產業發展趨勢和人才需求后,決定采取“停招、撤銷、新增、轉向”等措施,大幅度調整專業結構,精準定位航空名片。“砍掉”對接不緊密的旅游英語、文秘等23個專業,新增通用航空器維修、航空機械制造等13個與航空產業緊密對接的專業,將專業調整為目前的4個大類22個專業,形成了航空機電設備維修、航空電子設備維修、航空機械制造、航空服務與管理的四大特色專業群。
專業調整帶來的是教師轉型的難題。經歷了半年的頭腦風暴,全校上下統一思想支持學校改革,學校將80多位專業教師送出去培訓100余人次。如年近50歲的女教師劉紅梅,從“酒店管理”跨界到“機場運行”,她在脫產學習半年后,到機場頂崗半年,如今成了專業的領頭人。
“和其他學校比,我們學校的優勢究竟在哪?”“對接湖南省和株洲市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我們到底能夠做什么?”十年前的湖南汽車工程職業學院同樣處于一個專業大而全、課程大雜燴的狀態,看似包羅萬象,實則缺乏競爭力。促使時任校長鄧志革幡然醒悟的,是2009年學校申報湖南省示范高職院校未果。現在,學校緊盯地方支柱產業、瞄準地方特色辦學,已經形成了“覆蓋前后市場、兼顧新舊能源”的汽車類專業結構,汽車類專業數、學生數分別占全校的75%和70.4%,各知名車企、校企合作項目“扎堆”落戶到了學校。
同樣地,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長沙民政”)立足民政,在專業設置和專業建設上,關注生命的各個階段和人生的各個驛站,開辦學前教育、婚慶、老年服務與管理、老年護理、臨床醫學、社會工作、社區管理、殯葬等14個民政民生專業,涵養生命全過程,可謂“生老病養死”專業全開足。
校企走向深度融合 課堂無縫對接“職場”
要提升實踐技能,光靠書本理論知識還不夠,必須要“真刀真槍”上陣。有人在工商部門辦理企業登記,有人在稅務部門辦理稅務申報,有人在安排公司事務,有人在與客戶進行合同談判,有人在與銀行辦理業務......學生在學校充分體驗著企業模擬經營的樂趣,這是長沙財經學校虛擬商業環境實訓室學生實訓的場景,也是校企深度融合的一次實踐和體驗的過程。
中職學校、財經專業學生去企事業單位實習往往存在一定的困難,對此,長沙財經學校創造性地把實驗、實訓、實習結合為一體,建立了虛擬商業社會實訓室,校企共同設計實踐教學方案、開發實踐教學項目,企業導師和學校教師共同實施實踐教學,企業把真實任務放到學校完成。從企業設立、內部機構組成、崗位設置、工商登記、賬戶設置、稅務登記以及各項業務的辦理,學生可以在此進行全流程全實踐。“實訓使我接觸了各個會計崗位,了解了票據與印章,使我更加有自信有信心地從事會計工作。”1714班會計專業的周玉言說。
具有深厚行業背景的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湖南鐵道”)同樣將實訓室及企業生產車間作為學子的“練兵場”。學校將專業設置與人才培養融入到軌道交通產業的“全生命周期”產業鏈,與鐵路局、站段開展深度校企合作,共同進行實訓、實習項目的研發,探索共建“校中站”“站中校”,此外,在全校所有專業中,實行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推行“訂單式”培養,精準培養定制人才。從訂單班畢業并被中國中車授予“高鐵工匠”稱號的劉少杰介紹說,“基本上訂單班的培訓內容就是上崗需要的技能,能夠讓學生迅速上崗,成為一線的員工。”據了解,近三年校企合作開辦“全訂單”“半訂單”等多種形式培養班共計148個,訂單學生達6000余人,“訂單培養”學生覆蓋率比例達74%,更多的訂單班正在持續組建中,學生畢業達到標準即可順利就業。
憑借著地緣優勢及歷史淵源,湖南鐵道多年來緊跟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技術發展,將人才培養嵌入到軌道交通裝備高端制造產業領先核心技術的源頭。2017年被中國中車授予“高鐵工匠”稱號的劉少杰、陳士華、盛金龍和羅斌;2018年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的謝光明;2018年獲得全國首批“鐵路工匠”的胡勇勇;“90后”全國鐵路技術能手劉鵬……他們都是出自湖南鐵道。
創新思路保障質量 鍛造高水平的現代工匠
一流的師資才能造就一流的人才。為此,長沙航院聘請了30名企業的廠長(董事長、總經理)擔任客座教授,205名企業生產一線的技術骨干、能工巧匠擔任兼職教師。同時,選派8名教學管理干部到企業掛職鍛煉半年,356名專業教師下廠頂崗培訓半年到一年,鍛造一個“上得了講臺,能教一堂好課;下得了車間,能干一手好活”的“雙師”教學團隊。除此之外,學院還進一步拓寬專業教師成長通道,創新“雙師”教師成長機制,實行“雙師素質”教師分級認定、考核與管理,構建初、中、高三級“雙師素質”教師認定考核體系,使雙師資格成為專業教師的“第二職稱”。
為了強化學生的責任擔當意識、提升學生的職業自信與綜合素養,眾多職業學校也將德育、心理指導作為一項重要的教學工作。長沙民政健康養老專業的學生還會通過高齡者體驗等方式來強化對服務對象的了解,從而能有針對性地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在學校的創新創業引導下,學生還自主設計研發了伴老年提醒置物盒、老年人聽力輔助產品、老年鞋墊等物品來服務于老年群體。據介紹,長沙民政充分發揮學校在社會工作、健康養老等專業優勢,建立了500多個注冊志愿服務團隊,開展專業化的扶貧濟困、扶殘助殘、救援救災、敬老愛老等志愿服務。
高職學校建立院士工作站,很多人或許難以理解,湖南汽車工業職院“李德毅院士工作站”是湖南省高職院校首個院士工作站,校長羅先進解釋說,這并不是學校獲取外界關注的一個噱頭,“湖南汽車工程職業學院作為一所對接服務汽車產業的專門院校,不僅要培養汽車人才,而且更需要主動參與產業技術革命,把’服務產業、創新驅動’作為發展主線”。24項專利申請,20篇科研論文,7項立項省級課題,8項橫向服務開展,2輛自主研制的無人駕駛旅游觀光車及2輛無人駕駛純電動乘用車……2017年12月簽約至今,工作站已經收獲了一份漂亮的成績單。
近一年來,工作站致力于自動駕駛汽車領域的技術與工程化研究,不僅成功搭建了科技創新平臺,更在“牽引”企業突破技術瓶頸、培養創新人才、服務汽車產業升級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毅的激勵下,院士工作站涌現出一批科創達人。搞科研也不只是本科生、研究生的專利,高職院校的學生也有了在院士的指導下研究前沿技術的機會。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新華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