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爆炸后形成的一顆第二代恒星現身
摘要:原標題:大爆炸后形成的一顆第二代恒星現身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近日報道,美國天文學家已經找到了宇宙中最古老恒星之一,其幾乎全由大爆炸噴射出的物質組成。新發現開辟了觀
原標題:大爆炸后形成的一顆第二代恒星現身
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近日報道,美國天文學家已經找到了宇宙中最古老恒星之一,其幾乎全由大爆炸噴射出的物質組成。新發現開辟了觀測更古老恒星的可能性。
這顆恒星名為“2MASS J18082002—5104378 B”,約135億歲。它很不尋常,因為與金屬含量極低的其他恒星不同,它是銀河系“薄盤”的一部分,太陽也身處銀河系“薄盤”內。研究結果發表于最新一期《天體物理學雜志》。
論文主要作者、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物理和天文學助理教授凱文·施勞夫曼說:“這顆星可能是上千萬顆恒星中的一顆,它能告訴我們有關第一代恒星的重要信息。科學家或許可在它出沒的地方,發現更多極低質量且極低金屬含量的恒星,甚至可能發現宇宙間的第一代恒星。”
大爆炸之后的第一代恒星完全由氫、氦和少量鋰元素組成,那些恒星隨后在其核中產生比氦更重的元素,并在它們作為超新星爆炸時將這些元素灑遍整個宇宙。下一代恒星由與這些金屬結合在一起的物質云組成。隨著恒星不斷誕生和死亡,宇宙中恒星的金屬含量(金屬性)也隨之增加。
這顆恒星是一個雙恒星系統的一部分。此前,另一組天文學家發現了其中更明亮的主恒星,現在,該團隊發現了這顆微弱的“次級”恒星。研究團隊通過研究其光的高分辨率光譜來測量其主要成分,包括碳、氧、氫、鐵等元素。
新發現恒星極低的金屬性表明,在宇宙家族樹中,它前面可能只有一代恒星。事實上,它是擁有最小重元素含量恒星新紀錄的保持者,其重元素含量與水星大致相同。相比之下,太陽是數千代恒星,重元素含量相當于14個木星。
天文學家迄今已發現了約30顆質量與太陽相當的古老的“超貧金屬”恒星,但新發現恒星的質量僅為太陽質量的14%。
施勞夫曼說:“如果我們的推論是正確的,那么,只擁有大爆炸產生物質的恒星都只能是低質量恒星,即使我們尚未在銀河系中發現這樣的物體,它仍然可以存在。” (劉霞)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科技日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