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行承辦進博會人民幣主題論壇
摘要: 11月6日,“共享新機遇 共謀新發展——人民幣助推跨境貿易與投資便利化”主題論壇在首屆進口博覽會期間召開。
原標題:中國銀行承辦“共享新機遇 共謀新發展——人民幣助推跨境貿易與投資便利化”主題論壇
11月6日,“共享新機遇 共謀新發展——人民幣助推跨境貿易與投資便利化”主題論壇在首屆進口博覽會期間召開。該論壇由中國人民銀行主辦,中國銀行承辦。來自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國家外匯管理局、商務部、上海市政府等有關負責人出席會議;國際組織成員、監管部門代表、重點境內外參展商及采購商代表、中外資金融機構代表等450余名嘉賓參會。
商務部部長助理李成鋼在致辭中表示,十年來,中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第一貿易大國,利用外資規模穩居世界前三,對外投資規模躍居世界第二。與此同時,人民幣在跨境貿易與投資結算中的規模逐步擴大,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認可并接受人民幣。2016年,IMF將人民幣納入SDR貨幣籃子,人民幣已發展成為全球第五大支付貨幣、第三大貿易融資貨幣和第五大外匯交易貨幣。可以說,人民幣國際化是市場主體的自然選擇,也是中國對外開放的必然結果。
上海市副市長吳清在致辭中表示,近年來,上海堅持以服務實體經濟為出發點,以市場化為導向,跨境人民幣業務長足進步,極大地推動了貿易投資便利化。上海先后開展人民幣對外直接投資、人民幣外商直接投資等多項業務先行先試,在全國范圍內形成了積極的示范效應。上海商業銀行境外服務主體持續擴大,金融機構走出去步伐持續加快,國際化經營范圍越來越廣,國際影響力進一步提升。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二司司長霍穎勵在致辭中指出,人民幣國際化是市場驅動的自然過程,最根本的驅動力是市場主體在貿易投資中的使用需求。在市場需求的推動下,近年來人民幣國際化在支付貨幣功能、投融資貨幣功能、儲備貨幣功能、離岸人民幣市場發展等方面取得了發展。目前中國經濟基本面良好,經濟結構持續優化,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不斷增強,一系列對外開放的政策不斷推進,未來人民幣國際化仍有較大空間。
中國銀行行長劉連舸在致辭中指出,經過近年來的發展,人民幣繼續保持在全球貨幣體系中的穩定地位。從銀行服務企業的實踐來看,人民幣跨境使用呈現出基礎深化、便利提升、預期向好的特征。盡管全球貿易摩擦升溫,保護主義上升,但人民幣跨境使用面臨多重機遇,前景廣闊。在人民幣跨境使用方面,中國銀行一直擔當人民幣跨境流通的主渠道、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的引領者,積極打造新時代全球一流人民幣國際化業務銀行,未來將進一步發揮優勢,與各方合作共同推動人民幣跨境使用,促進貿易和投資便利化。
國際組織成員、監管部門專家、經濟學家、跨國集團高管及金融機構代表等隨后參加了兩場分論壇主題討論,發表各自觀點。
中國人民銀行霍穎勵司長、SWIFT亞太歐非區首席執行官Alain Raes、英國知名經濟學家李籟思(Gerard Lyons)、中國銀行(香港)首席經濟學家鄂志寰、渣打銀行董事總經理、人民幣國際化及“一帶一路”業務全球主管凌嘉敏等嘉賓參加了“人民幣:新形勢下的機遇和挑戰”的主題論壇。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副局長周誠君、飛利浦(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大中華區高級副總裁及財務部主管劉令、宜家貿易(中國)有限公司財務總監何雅雋、法國巴黎銀行亞太區首席執行官韋一勵(Eric Raynaud),匯豐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亞太經濟研究聯席主管屈宏斌參加了“人民幣:全球貿易和投資新選擇”的主題論壇。
多年來,中國銀行始終走在人民幣國際化的最前沿,擔當人民幣跨境流通的主渠道、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推動者、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的引領者。自辦理首筆跨境人民幣業務以來,中國銀行充分發揮集團整體優勢,海內外分支機構加強聯動,實現多元化服務平臺,業務規模迅速增長,產品服務不斷豐富,人民幣清算及服務網絡覆蓋全球,客戶基礎不斷拓展,業務整體實現較快發展。
進口博覽會期間,中國銀行將持續在海內外企業撮合、活動籌辦、現場服務、資源保障等方面提供全方位助力。同時,作為全球化和綜合化程度最高的中資銀行,中國銀行將繼續發揮優勢,促進人民幣跨境使用與流通,為支持中國全方位對外開放、促進全球經貿合作貢獻自己的力量。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人民銀行)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