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房村的笑聲
摘要:政策發力,合作社聚力,激發群眾脫貧攻堅內生動力,昔日貧困的山村煥發出新的活力——瓦房村的笑聲記者 許 偉夕陽斜照,桐柏山脈山山巍峨。站在盤古山頂遠望,群
政策發力,合作社聚力,激發群眾脫貧攻堅內生動力,昔日貧困的山村煥發出新的活力——
瓦房村的笑聲
記者 許 偉
夕陽斜照,桐柏山脈山山巍峨。站在盤古山頂遠望,群山莽莽,山河分外壯美,近處的菊花開得金黃耀眼。泌陽縣高店鎮瓦房村就坐落在這群山之間。
炊煙升起,有牧童牽黃牛歸家,山坡處的黃土地上,機器來回奔忙,農民正在搶抓農時播種來年的希望。近日,記者在駐村工作人員的帶領下,來到瓦房村探訪村民尚保現一家。初見尚保現,他正在院子里洗紅薯,見有客到訪,連忙擦干手上的水,笑著招呼一行人進屋落座。臨路而建的兩層小樓收拾得干凈利落。
尚保現今年40歲,身材瘦弱,面龐黝黑。生活,曾給這個貧困農家太多的打擊。在第三個孩子出生后,尚保現的妻子患上了產后抑郁癥,失去了勞動能力。生活重擔壓得這個山里的漢子喘不過氣來,原本身材瘦小的他顯得更加瘦弱。
“前些年日子確實苦!爹娘去世得早,我還有一個憨傻的弟弟需要照顧,莊稼活兒也不好干……”提及早些年的生活,尚保現的話里透著難言的艱辛。
正在尚保現苦撐生活的時候,黨的扶貧惠民政策來了,市里、縣里的駐村工作隊來了。尚保現一家很快被鎮里精準識別為貧困戶,三個孩子和妻子都享受到了黨的幫扶政策。尚保現臉上的笑容逐漸多了起來,他打心眼里感激黨和政府。
“人得不斷往前進,好日子都是干出來的。”“只要干不死,就往死里干,幸福要靠自己努力!”尚保現沒有坐等幫扶,而是開始了他的人生突擊。在駐村工作組的引領下,他流轉了村里70多畝土地,種小麥、種玉米,也種下了脫貧致富、改善生活的希望。
一個好漢三個幫!市水利工程局派駐瓦房村的駐村第一書記張明海介紹,瓦房村下轄17個自然村,土地耕地面積4290畝,是典型的丘陵薄地。結合村情實際,泌陽縣把瓦房村定為脫貧攻堅重點村。2012年8月,瓦房村黨員創業致富帶頭人王強牽頭成立了強力農業專業合作社,這個閉塞的山村開始了抱團致富的發展之路。尚保現毫不猶豫地加入了合作社,他比以往更努力地生活。
如今,昔日的創業致富帶頭人王強已當選為瓦房村黨支部書記,面對村里的脫貧攻堅實際,在市派駐村工作組的指引下,王強借助強力農業專業合作社平臺,開始了他“為種地農民服務,為農產品找銷路”經營模式。
“目前合作社已經初具規模,簽約社員237戶,經營耕地面積8310畝,并被省農業廳認證為省級農民合作示范社。去年,合作社經營收入2085萬元,盈余140萬元,社員分紅102萬元。”王強介紹,為了推進脫貧攻堅,切實解決貧困戶的實際困難,縣里制定了金融扶貧政策,在駐村工作組的指導下,合作社同貧困戶簽訂了“戶貸社用”金融幫扶計劃,僅此一項,每戶貧困戶每年就可得到3000元的分紅。
干農業需要埋頭干活,更要抬頭看路。光會種還不行,還要能賣出去,賣出好個價格。王強坦言,為給糧食找銷路,他曾四赴貴州,終與茅臺鎮兩家酒廠“聯姻”,合作社的弱筋小麥賣出了每斤1.44元的高價。
“不能光想著自己賺錢,社員也賺錢合作社才能長長久久。想要長期脫貧,必須為村民建立自己的產業,并實現長久的盈利。”王強介紹,合作社已經在試驗種植有機小麥,準備上馬面粉加工廠和有機掛面廠作為村辦集體企業,生產有機全麥面粉和面條,迎合市場對健康食品的需要。目前,國家標準的有機小麥認證工作已經有了頭緒。屆時,村民致富增收又將多一份保障。王強爽朗的笑聲感染著在場的每一個人。
山村炊煙漸起,傍晚的山村安靜、祥和。兩個在小學讀書的兒女回來了,尚保現一家人圍坐在桌前暢談一天的學習收獲,笑聲在瓦房村里響起,這個昔日窮困的農家再也不是當年的模樣!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