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五成心梗發生前有預警
摘要:10月11日,中南財經大學35歲的趙艷云老師在聽課時猝死,校方介紹他平時是位運動達人,身體素質很好。一般認為,猝死多發生在老年人身上,為何平時看起來健康的人也會猝死?
10月11日,中南財經大學35歲的趙艷云老師在聽課時猝死,校方介紹他平時是位運動達人,身體素質很好。一般認為,猝死多發生在老年人身上,為何平時看起來健康的人也會猝死?猝死給人的感覺是突發、迅速、無法預測,但專家指出,其實所有猝死都是“蓄謀已久”。
所有的心梗都是潛伏已久
廣東藥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急診科主任曾育輝說,猝死是有原因的,可分為內因、外因。這些誘因是長期形成的,說它“蓄謀已久”并非沒根據。
在對大量臨床病例的分析中,醫生們發現,看似健康的人發生猝死,跟外因——不良生活方式關系密切。常見的主要不良生活方式如:①鍛煉和睡眠不足、體質下降、過度勞累、精神過度緊張,會引起血壓升高,加重心臟的負擔。②煙酒過度。喝酒過度會使心率加快、血壓升高,引起心血管問題;吸煙已證實對心血管有明顯的損傷。③長期熬夜容易引發心肌梗塞、心臟病發生。
曾育輝說,不少發生意外的人對自己的身體狀況并不了解,其實還有未發現的內因——如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肥胖、先天性心臟病等,但因沒做規律體檢未能及早發現,它們都易導致心絞痛、心梗。有“三高”、心腦血管病或肥胖等基礎病的老人,“內因”十分明確,只要重視治療、控制病情,風險反而可能下降。而平素健康的人總覺得自己身體好,易忽視潛在的健康問題。
過半心梗兩周前有先兆
不過,猝死也不是完全猝不及防、沒有前兆。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急診科教授陳曉輝指出,有半數以上的猝死在發病前兩周會出現明確的表現,患者會自覺身體和心理負荷過重,通常會表現為胸悶、胸痛,一過性意識喪失、暈厥;情緒焦慮、失眠;外界誘因導致的不能入睡;生活方式誘因導致的巨大心理壓力等。如出現這些不適,就應積極干預。出現長時間的胸痛或急性心肌梗死的胸痛,急性呼吸困難,突然心悸,持續心動過速或頭暈目眩等癥狀時,應馬上就醫,以免發生心臟驟停。
“大多數猝死在發生前是有跡可循的,只不過這些癥狀大多隱匿且看似與心臟無關。”曾育輝說,很多人只在出現心絞痛時才引起重視,其實這是一個誤區。他提醒,很多心臟病發病的癥狀是一種“窒息感”,甚至是“瀕死感”,這種癥狀一般持續時間不長,短的只有十幾分鐘,易被人們忽視,以為“只是一時不舒服”。
預防猝死,建議控好三高
預防猝死,最好的辦法是預防高血壓和高血脂,戒煙限酒,合理飲食和加強鍛煉;另外,要懂得識別壓力,釋放壓力,防止過度勞累。有血脂不正常、高血壓及冠心病、糖尿病家族遺傳史等人群要定期做相關篩查,有發病史的人群則應在醫生指導下規范治療、控制好病情。
(據《廣州日報》)
責任編輯:lyx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