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抑制劑裝上“開關” 器官移植后可智能給藥
摘要:原標題:免疫抑制劑裝上“開關” 器官移植后可智能給藥對于器官移植患者來說,手術后都面臨著排斥反應,即體內的免疫細胞(主要是T細胞)會攻擊植入的器官?;颊?/p>
原標題:免疫抑制劑裝上“開關” 器官移植后可智能給藥
對于器官移植患者來說,手術后都面臨著排斥反應,即體內的免疫細胞(主要是T細胞)會攻擊植入的器官。患者需要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來抑制器官移植引起的T細胞活化。記者22日從南京醫科大學獲悉,該校科研團隊設計了一種“智能”的超分子水凝膠,從而可以根據患者免疫狀態“智能”釋放免疫抑制藥物。該成果近日刊登在國際學術期刊《先進材料》上。
一般肝移植病人出院后,第一年的藥物費用高達20萬元,以后逐年遞減,但最少要5萬元/年。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不僅費用高,而且患者容易罹患移植術后新發腫瘤、移植術后新發糖尿病、高脂血癥、高尿酸血癥、心腦血管疾病等并發癥。此外,有的患者排斥反應較嚴重,就需要更多的免疫抑制劑;而有的患者耐受性較好,排斥反應較輕,服用過多的藥物,不僅浪費,而且對肌體有害。
在南京醫科大學王學浩院士的指導下,南醫大一附院吳金道研究團隊與南醫大分析測試中心王富強技術團隊合作,設計了一種“智能”的超分子水凝膠。它在體內像個“開關”,排斥反應劇烈時,磷酸化激酶(PTK)的活性高;排斥反應較輕時,其活性低。基于此,PTK活性高時,超分子水凝膠的親水性增強,從而超分子解膠釋放藥物,當PTK活性低時使超分子水凝膠保持膠體性質,藥物停止釋放。
“該策略的優點在于,能夠個性化精準給藥,根據患者疾病程度,智能釋放藥物,同一患者不同疾病時期,釋放藥物的量也是不同的,從而避免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的副作用。”南醫大分析測試中心常務副主任王富強說。
根據這個方法,患者可由原來每日服用兩次藥物改為每半個月注射一次水凝膠,副作用基本消失。(記者 張曄)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科技日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