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家市場化個人征信機構年底提供服務
摘要:我國征信業發展再次邁出堅實一步。記者18日從央行獲悉,首家市場化個人征信機構百行征信已與241家機構簽署信用信息共享合作協議,預計今年底可向市場提供個人征信服務。根據
我國征信業發展再次邁出堅實一步。記者18日從央行獲悉,首家市場化個人征信機構百行征信已與241家機構簽署信用信息共享合作協議,預計今年底可向市場提供個人征信服務。
根據中央征信全覆蓋的戰略部署,在總結個人征信業務準備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央行指導芝麻信用、騰訊征信等8家市場機構與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合作,根據“共商、共建、共享、共贏”原則,指導組建并審批了百行征信有限公司。記者從央行獲悉,截至目前,百行征信已與241家機構簽署信用信息共享合作協議,并于10月12日與部分機構正式開始系統接入測試工作,經過半年多的準備,預計今年底可向市場提供個人征信服務。
作為全國唯一一家擁有個人征信業務牌照的市場化個人征信機構,百行征信與人行征信中心收集商業銀行、證券公司、小貸公司等持牌金融機構信用信息互補,致力于采集散落的非傳統金融領域的個人信用信息,著力服務長尾人群,填補傳統征信空白。
央行征信管理局局長萬知存18日表示,征信機構對市場提供服務,需要采集信息逐步擴展,所有機構根據成熟一個接入一個的原則運行,因此百行征信初期規模可能沒有預期大,但會逐步擴展。他還透露,央行未來也將進一步推動信息共享,按照政府信息公開要求,整合集中。
業內人士表示,在政府大力建設社會信用體系的大背景下,百行征信作為互聯網信貸數據的統一采集和供應方,通過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機制,有望打破征信市場“數據孤島”,減少“多頭借貸”亂象,降低行業風險,使得互聯網金融機構的征信成本大幅降低。
早在2006年,人民銀行就組織商業銀行建立了全國集中統一的國家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在“政府+市場”雙輪驅動的征信發展模式下,我國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與市場化征信機構錯位發展、功能互補的市場格局已初步形成。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8月末,國家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累計收錄信貸信息33億多條、公共信息65億多條,為2542萬戶企業和其他組織、9.7億自然人建立統一的信用檔案;接入各類法人放貸機構3900多家,日均查詢企業信用報告29萬余次、個人信用報告477萬余次。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經濟參考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