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改革開放40年:王廟村路和橋的變遷
摘要:王廟村位于新蔡縣陳店鎮東南,東與河塢鄉柏圍孜、劉莊村接壤,南與河塢鄉戚樓、吳店村為鄰,西南與佛閣寺鎮梅李莊村相連,全村轄13個自然村、13個村民組,3822人,5909畝耕地。
王廟村位于新蔡縣陳店鎮東南,東與河塢鄉柏圍孜、劉莊村接壤,南與河塢鄉戚樓、吳店村為鄰,西南與佛閣寺鎮梅李莊村相連,全村轄13個自然村、13個村民組,3822人,5909畝耕地。
我村與王廟村是鄰村。雖然我家距離王廟村委會辦公的地方只有1公里,但我的妻子因患腦梗塞、高血壓、糖尿病、腰間盤突出,臥床不起,為照顧妻子,我多年沒有踏進王廟村。
今年7月14日,我來到該村采訪。在村委會辦公室,該村駐村第一書記秦嶺、文書吳好華、村計生專干曹小新正在辦公。聽我說明來意后,他們放下手頭的工作,向我介紹了該村改革開放40年來的變化,尤其是近年來修路、建橋的情況。
俗話說,眼見為實、耳聽為虛。我要實地查看才相信。但我不敢貿然行走,唯恐走到哪里斷了路,因為我在上世紀80年代、90年代,21世紀初到該村采訪及辦事時就遇到過斷路等情況。
快人快語的村計生專干曹小新爽快地說:“你有多少年沒到俺村了?如今,在俺村,你無論走哪條路都可以直通每個自然村。”
在曹小新的指引下,我把該村走了一遍。真是幾年不見,令我刮目相看。現在的王廟村,像一個大公園,在里面走是一種享受。這里公路修得好,全是水泥路面,寬4.6米、厚22公分,路平如鏡,路肩全用土培,植有風景樹,路邊安裝有路燈,直通每個自然村的農戶家門口。該村的橋建得規格高,堅固。這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資料圖
80年代路難行
上世紀80年代,王廟村出了名的路難行。
該村境內有縱橫交叉的“興利港”“無名港”“人字港”等大小巷10多條,道路復雜,全是土路。道路狹窄,高低不平,有不少大坑洼,且多半是穿越田野的斜小路。
那時該村的橋沒有一座像樣的,都有殘缺。有的小河溝上沒有橋,旱天人跨溝而過,遇下雨天人趟水而過,大雪天人無法通過。
路和橋的問題直接制約了該村經濟的發展。
1982年七八月,該村大王樓、大楊樓、王老莊等自然村10多戶農民種植的西瓜成熟了,但遇到連陰雨天,西瓜運不出去,爛在了地里,種瓜的農戶虧了本。王廟村一戶農民飼養的400只雞到了產蛋高峰期,因連陰雨天氣,雞飼料運不進來,雞的產蛋數量由每日的40斤下降到10斤。
過去,遇到雨雪天氣,該村村民上街趕集購物就成了難事,每遇雨雪連陰天,村民家常常缺柴、缺米面、缺油鹽。
1980年春天,筆者到王廟村大王樓自然村采訪王志清父子3人大力發展竹編業實現增收的事跡。那次,我去了3次才走到王志清的家。其中兩次去時是雨過天晴,道路泥濘不說,而且還得過港趟水。
那時,該村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任憑媒人說破嘴,別村的姑娘也不愿嫁到該村。該村很多小伙兒成了光棍漢,有的到了四五十歲也沒娶妻成家。
1984年,省道明(港)臨(泉)公路從該村東西穿境而過,從此結束了該村境內沒有硬化路的歷史。
90年代有變化
上世紀90年代,“走路難”問題是該村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之一。對此,王廟村先后爭取到村村通、以工代賑等項目資金,于1995年修通了明臨路至王廟村委1公里村村通柏油路,路面寬3.5米。1998年修通了曹夾道至大吳樓1.6公里水泥路,路面寬3.5米。
雖然修建了這兩條路,但該村仍有8個自然村未通硬化路,行路難依然存在。1996年冬天,筆者到該村王廟自然村采訪王老太太收留3名與自己沒有血緣關系的人組成一個家的事跡,去了3次才到了王老太太的家——第一次,筆者因淌水過港困難退了回來;第二次,筆者過港時掉進雪水里;第三次,河面結了厚冰,筆者小心翼翼踩著冰面,終于到了王老太太家。
2005年12月,筆者到王廟村大楊樓老黨員鄒萬臣家送溫暖。當時,筆者乘坐的是面包車。司機繞道一大圈,路上眾人推了3次車才來到鄒萬臣家。
21世紀大發展
21世紀,王廟村道路和橋梁的建設飛躍發展。2008年10月,大(慶)廣(州)高速公路從該村穿境而過。高速公路經過王老莊、王寨、劉樂莊、王廟4個自然村。
之后,該村修通了明臨路至大吳樓、大吳樓至寧莊、明臨路至王廟村委會至王寨自然村的路。
實施脫貧攻堅以來,該村抓住機遇,積極向上級爭取土地綜合整治項目修路資金、扶貧修路項目資金共計1700萬元,新修公路23公里,新建橋梁45座,公路通到了每個自然村、每個農戶家門口。
道路建設助推了該村產業結構調整,種植、養殖、加工業得到發展。該村大楊樓自然村返鄉大學生養羊大戶王杰,飼養的2000多只波爾多山羊、胡羊,在今年春節前多雨雪天氣的情況下仍沒影響銷售而且賣上了好價錢。
該村43戶、130人貧困戶脫了貧。全村出現購車熱。目前全村新購私家橋車、四輪電動車車、三輪電動車1200余輛,戶均1.3輛。
如今,王廟村村民出門辦事非常方便,往東去安徽臨泉、阜陽和新蔡縣城,往西去正陽、明港,在家門口坐客車招手即停,開著自家轎車從家門口出發便可去全國各地。該村一名青年到北京辦事,開著私家車8個小時就到達了目的地。
近日,一名46歲村民患急癥,需轉至省人民醫院救治,租車上高速只用3個小時就到了省人民醫院。專家診斷后說,如果晚送來1個小時患者就將耽誤治療。
注:本文由秦嶺(男,30歲,王廟村駐村第一書記)、吳好華(男,67歲,王廟村文書)、曹小新(女,47歲,王廟村計生專干)、袁海洲(男,54歲,王廟村治安隊隊長)提供素材。劉亞宇整理。
責任編輯:wtt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