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互聯網思維加快有線網絡產業化布局
摘要: 李 奈近幾年,隨著《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的出臺,隨即“互聯網+”熱潮席卷大江南北,成為每個人耳熟能詳、津津樂道的話題,國
李 奈
近幾年,隨著《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的出臺,隨即“互聯網+”熱潮席卷大江南北,成為每個人耳熟能詳、津津樂道的話題,國家全面開啟了通往“互聯網+”時代的大門。“互聯網+工業、+金融、+商業、+能源、+教育”……互聯網正在無所不在地改變著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互聯網+”的大背景下,在三網融合的戰略機遇期,怎樣運用互聯網平臺、互聯網思維重塑有線網絡的思維模式、經營模式,讓互聯網與有線網絡深度融合,創造新的發展機遇,是每一個有線人都應該深入思考的問題。擁抱互聯網、自我革新、主動改變、創新發展是我們的唯一選擇。
樹立危機意識
移動互聯網時代,組織和產品的邊界越來越模糊,互聯網在各個領域的滲透,模糊了眾多邊界,顛覆了眾多行業。過去如果說無線數字電視、衛星小鍋是對有線電視的干擾的話,那么今天互聯網電視牌照方在B2C方面的布局以及小米電視、微鯨電視等快速上市,則是對傳統有線電視的直接競爭?;ヂ摼W電視企業創新能力強、資本運作迅速、對用戶需求反應快,對有線網絡的沖擊巨大。如果我們還四平八穩抓業務,太太平平過日子,那我們就會痛失陣地、流失用戶,被互聯網公司所顛覆。
我們每個有線人都要清醒認識當前面臨的嚴峻外部形勢?,F在有線網絡還沒有充分意識到互聯網電視的生命力,沒有現實地感受到威脅,因為畢竟新生事物的發展要有一個過程,而且還受到網絡寬帶的影響,但是,和傳統行業不一樣,有生命力的互聯網產品往往不是線性增長,而是指數級增長。如果我們沒有危機意識、沒有思想準備、沒有應對措施,那就真的成了“看不見、看不起、看不懂、來不及”的失敗者,被互聯網電視顛覆和超越。
增強學習能力
有線網絡員工由于歷史原因和體制因素,普遍存在創新能力弱、市場意識差、技術水平薄弱等問題,面對三網融合發展,迎接互聯網挑戰,我們必須把增強學習能力、提升整體素質放在首位,提高我們的學習能力、創新能力、提高用戶需求快速響應能力。
提高學習能力。移動互聯網變化太快,我們的產品和業務思路也要面向新的環境而產生,新知識不斷更新,新業務層出不窮,新技術突飛猛進,用戶的個性化需求不斷提高,我們不學習、不勤奮、不動態調適,就無法參與競爭、無法滿足客戶需求。移動互聯網時代,學習和快速迭代比過去的經驗更重要。
提高創新能力。“互聯網+”,“+”是連接、是融合、是創新,從用戶價值導向出發,激活每一個員工的能動性和創造力,激發每一個創意、創新、創造,利用互聯網思維對我們的產品、服務、業務模式進行融合創新。創新不是宏圖大略,將我們的創造力體現在各個細節中,體現在每天工作的點點滴滴。
提高用戶需求快速響應能力。互聯網產品能夠快速發展,正是因為滿足了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和良好體驗,尊重用戶價值。我們要打造全業務運營商、迎接互聯網電視的挑戰,必須對用戶的需求快速做出響應,破除一切有礙敏捷的因素,利用網格化服務這一有效渠道,將感知用戶需求的觸覺深入到每一家、每一戶,第一時間將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反饋上來,市場、技術等部門快速反應,把用戶價值放在第一位置,創新產品、創新服務來滿足用戶。
做好客戶服務
互聯網產品細分垂直市場,專業化、專注度高,個性化強、更新迭代快、用戶體驗好,直擊用戶痛點和興奮點。有線網絡要充分運用互聯網思維,借助互聯網平臺,優化產品設計和服務流程,把用戶價值放在第一位。
以體現用戶價值導向優化產品。用互聯網思維梳理我們的內容產品和營銷策略,用戶不喜歡騷擾,我們就不能騷擾用戶;用戶不喜歡等待,我們就不能讓用戶等待;用戶的需求多樣化、個性化,我們就不能只提供一兩個套餐讓用戶無法選擇。
用互聯網思維重塑服務模式。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所有的行業和人們的生活已經全面進入了一個新互聯網時代,移動互聯網已經把線上、線下徹底融合。我們要運用微博、微信、APP等移動新媒體、新技術完善公司服務模式,增強與用戶的互動,拓寬用戶業務辦理、費用支付、信息反饋的線上、線下渠道。通過云計算、移動互聯網、大數據技術,分析用戶的消費習慣、個人喜好、個性化需求情況,重塑市場營銷和服務模式,為用戶提供高效、專業、獨特的服務。
通過互聯網技術提高用戶忠誠度。網格化服務是有線網絡深入第一線傾聽用戶聲音、解決用戶訴求、捕捉市場信息、維護用戶關系、發展增值業務的重要抓手。我們必須避免陷入官僚化和流程化,要時刻保持團隊心態,以用戶為中心優化組織結構。運用移動互聯網技術讓用戶的意見、建議信息隨時隨地傳遞需要到達的地方,建立和強化用戶和公司中后臺的關系,促使中后臺人員采取改進措施,提高用戶忠誠度。
(作者單位:駐馬店廣電信息網絡中心)
責任編輯:dr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