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世界精神衛生日:適量運動釋放“快樂激素”
摘要:陽光下健康快樂、充滿活力的青少年(圖文無關)。記者陳憂子 攝 10月10日是第27個“世界精神衛生日”,今年我國“世界精神衛生日”主題是“健康
陽光下健康快樂、充滿活力的青少年(圖文無關)。記者陳憂子 攝
10月10日是第27個“世界精神衛生日”,今年我國“世界精神衛生日”主題是“健康心理,快樂人生”——關注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
省衛生計生委在媒體見面會上透露,截至2018年8月31日24時,全省在冊精神障礙患者503262人,報告患病率(檢出率)為4.58‰,在冊患者規范管理率為90.58%,相關指標均居于國家前列。
廣東將在2020年底前,實現“全省每10萬人口精神科執業(助理)醫師數量不低于3.8名”的目標。
數據: 全省在冊精神障礙患者超過50萬
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衛生計生委的領導下,各地各部門、精神衛生專業機構等共同努力下,廣東全省精神衛生工作得到了有效推進和長足進步。
截至2018年8月31日24時,全省在冊精神障礙患者503262人,報告患病率(檢出率)為4.58‰,在冊患者規范管理率為90.58%,患者服藥率為82.45%,相關指標均居于國家前列。
更值得一提的是,廣東嚴重精神障礙管理治療服務網絡覆蓋率達100%,超過國家考核指標,在2017年全國綜治考評嚴重精神障礙患者服務管理項目中,廣東名列第三。
省衛生計生委相關負責人指出,這得益于廣東將省、市、縣、鄉鎮(社區)四級精神疾病管理機構納入國家嚴重精神障礙患者信息管理系統進行規范管理。每月定期通報全省各地市及縣區精神障礙患者檢出和管理排名情況,加強督導檢查和技術指導,開展篩查時限倒迫制、分片包干責任制、簡報督導法等行之有效的患者篩查方法,提高患者發現、登記和管理,使得全省嚴重精神障礙管理治療工作持續保持高水平的狀態。
據了解,自2017年開始籌備建設的廣東省精神衛生信息系統,已經完成了省級系統的搭建及測試,將于近期正式上線,將更助力患者管理工作。
“有處可醫”: 全省已有80家精神病專科醫院
如果不幸心理或精神出現問題,很多人不知道哪里能獲得幫助。省衛生計生委疾控處處長馮惠強說,不用猶豫或慌張,全省已有80家精神病專科醫院,患者有處可醫。據其通報,截至2018年5月底,全省累計有80家精神病專科醫院,其中民營36家,衛生計生部門33家(市級及以上的18家,區縣級及以下的15家),還有11家是其他部門主管(地市級及以上10家,區縣級及以下1家)。
當然,患者或家屬也可選擇綜合性醫院,全省累計有161家設有精神/心理科室的綜合醫院,其中民營14家,衛生計生部門137家(市級及以上的45家,區縣級及以下的92家),還有10家是其他部門主管(地市級及以上8家,區縣級及以下2家)。
省、市、縣三級精神衛生專業機構還將進一步增加,廣東計劃到2020年前,各地級以上市和服務人口超過100萬的縣(市、區)建有精神衛生專科醫院。各縣(市、區)至少在1所以上綜合性醫院或慢性病機構建設有床位的精神專科。
“有人可醫”: 將每10萬人精神科醫生數量提升至3.8人
有了醫院、專科,那么一直以來的精神科醫生緊缺問題解決得如何了?
馮惠強透露,目前,全省精神科執業(助理)醫師比為2.62人/10萬,按照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要求,全省對在冊的數十萬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的隨訪管理工作,主要依靠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兼職精防管理人員2000余名,平均每人需要隨訪管理患者超過200名,確實任務較重,尤其是在基層,普遍存在人手緊缺、素質低、流失大,招人難的現象。
這也導致了對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分級評估不及時、不準確,隨訪管理不到位的問題突出。
不過,問題正在努力解決中,突破點在于精神科醫生轉崗培訓。
按照《廣東省衛生計生委關于印發廣東省精神科醫師轉崗培訓項目實施方案(2016年版)》,實施以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精防醫生為對象的轉崗培訓。截至2018年8月,全省21個地市均開展轉崗培訓,已累計培訓633人,第四季度計劃繼續培訓466人。
馮惠強指出,廣東將在2020年底前,實現“全省每10萬人口精神科執業(助理)醫師數量不低于3.8名”的目標,目前看來尚存在較大缺口,任務較重。
聚焦青少年: 正在起草心理健康管理文稿
“少年強,則中國強”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關乎“健康中國”踐行的基石,今年“世界精神衛生日”重點關注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廣東也將重點做好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教育與防治工作。
全世界青少年健康心理疾病發病率在20%左右,我們國家雖低一點,但也在逐年增加。近年來,青少年中的焦慮、抑郁情緒,厭學、不愿上學,自傷及自殺,網絡成癮等現象比較普遍。
省衛生計生委宣布,10月將設定為全省精神衛生宣傳月,旨在通過多途徑的宣傳教育,讓兒童青少年掌握精神衛生、心理健康相關知識,使家長、學校、社會了解兒童青少年心理特點,全社會共同維護和促進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擁有健康快樂的人生。
此外,全省正在全面調研全省青少年學生健康狀況,省精神衛生中心主要負責參與學生心理健康服務管理相關的現場調研和文稿起草工作。
運動有益于 情緒健康
廣東省人民醫院、廣東省精神衛生中心主任醫師尹平指出,“心理健康素養十條”有了最新的2018年版,他個人最為推薦的是第二條之“適量運動”。
很多人不理解,為什么適量運動有益于情緒健康,可預防或緩解焦慮抑郁。其實奧妙在于內啡肽。
運動促進人體內分泌變化,大腦在運動后更多產生“內啡肽”,這一物質最早用于止疼,但它其實也是“快樂激素”或者“年輕激素”,它能讓人感到輕松、歡愉和滿足,甚至可以幫助人排遣壓力和不快。
也正是在這一考慮下,專家認為有氧運動可治療或改善心理問題。只要滿足“簡單、方便、可持之以恒”三個條件的運動,比如快步走、健身操、跑步、登山、羽毛球、游泳等,運動30分鐘以上才能刺激內啡肽的分泌。
此外,精神壓力過大,或者已經出現心理問題,很多人下意識回避面對,認為“脆弱者才會心理出問題”,在尹平看來,走進診室的都是強者,問題解決的過程就是成長。心理問題危害嚴重,比如70%的自殺與抑郁有關,正規治療心理障礙永遠是唯一正途。
《心理健康素養十條(2018年版)》
1.強調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身心健康密切關聯、相互影響。
2.適量運動有益于情緒健康,可預防、緩解焦慮抑郁。
3.出現心理問題積極求助,是負責任、有智慧的表現。
4.睡不好,別忽視,可能是心身健康問題。
5.抑郁、焦慮可有效防治,需及早評估、積極治療。
6.服用精神類藥物需遵醫囑,不濫用,不自行減停。
7.兒童心理發展有規律,要多了解,多尊重,科學引導。
8.預防老年癡呆,要多運動,多用腦,多接觸社會。
9.要理解和關懷精神心理疾病患者,不歧視,不排斥。
10.用科學的方法緩解壓力,不逃避,不消極。
遭遇心理問題請打援助熱線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衛生日”,廣州市委政法委聯合市衛計委、市醫保局、市民政局、市公安局等單位召開發布會,以提升全社會對精神障礙患者的關注和關愛,消除偏見,理解、尊重、關心、支持、幫助生活在我們周圍的每一位受心理疾病或精神疾病折磨的患者,使他們得到更好的救助康復,更好地融入社區、融入社會。
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目前廣州市登記在冊的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約5萬名,報告患病率為3.55‰,以精神分裂癥為主,占53%,起病年齡小于18歲占四成。
心理援助熱線阻悲劇發生
廣州市心理危機研究與干預中心2007年成立,設有24小時免費心理援助熱線和心理救援隊,自開設至今接聽熱線12萬余例,處理與自殺相關高危來電5000余例,在線咨詢5000余例。今年1至8月,熱線接聽求助電話1.2萬余例,高危來電782例,均得到及時處置。
市精神衛生中心副院長李潔講了這樣一個求助案例。今年9月的一天,佳佳(化名)打來求助電話,她因經商失敗,生活受挫后出現情緒低落,經醫生診斷為抑郁癥,治療費用對于負債的她來說又是一份壓力,走投無路的她通過網絡借貸來解決燃眉之急,還款時卻發現利息太高已無力償還。
絕望中,佳佳撥打了無意中看到的廣州心理援助熱線的電話,心理咨詢師耐心傾聽她的故事,并為她提供了專業的意見,佳佳在電話中感謝咨詢師的幫助,但是依然堅持自殺的決定,隨后掛斷了電話。
咨詢師意識到事態危急,立刻聯系110指揮中心,警方根據咨詢師提供的信息,調配警力加大搜索力度,最終在珠江邊發現佳佳并成功制止了悲劇發生。
完善未成年患者治療方案
“精神分裂癥、分裂情感性障礙、偏執性精神病、雙相(情感)障礙、癲癇所致精神障礙、精神發育遲滯伴發精神障礙等六大類嚴重精神障礙患病率約為11‰。”廣州市衛計委疾病控制處處長張屹介紹,廣州市目前登記在冊的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約5萬名,報告患病率為3.55‰,以精神分裂癥為主,占53%,起病年齡小于18歲占四成。
“從數據看,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占比較大,但這些患者大部分為精神發育遲滯伴發精神障礙,不代表低齡化趨勢。”張屹表示,在即將開展的新一輪全市精神障礙患病情況進行流行病學調查中,將會對未成年人的占比、年齡構成、患病類型做進一步統計,并完善相關預防、治療方案。
符合條件可納入低保范圍
廣州市民政局社會事務處副處長余德華介紹,廣州將符合條件的本市戶籍精神障礙患者納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圍,約有6800多名精神障礙患者納入低保范圍。
自2016年以來,全市持證精神障礙患者已納入全市醫療救助范圍,可以享受資助參加社會基本醫療保險、住院救助、慈善救助、商業保險醫療救助等醫療救助待遇。據統計,2018年1至8月,全市共救助精神障礙患者就醫10.7萬人次,救助醫療費約6333萬元。
廣州市醫保局副局長李建國表示,廣州市已將六大類嚴重精神障礙納入門診指定慢性病支付范圍,其中職工社會醫療保險統籌基金按基層醫療機構 85%、其他醫療機構 65% 的標準支付;城鄉居民社會醫療保險統籌基金按基層醫療機構70%、其他醫療機構50%的標準支付。社會醫療保險統籌基金對參保患者指定慢性病相應門診專科藥費的最高支付限額為職工社會醫療保險每人每月200 元;城鄉居民社會醫療保險每人每月50元。
他舉例說,退休職工郭大姐(化名、65歲), 2018年因精神類疾病多次住院治療,總醫療費用達10.53萬元,政策范圍內醫療費用為10.29萬元,其中職工醫保統籌基金支付9.63萬元,醫療救助金額支付0.63萬元,個人自付僅2700元。
衛計委:正確看待挫折
廣州市衛計委呼吁廣大群眾,關注自己的心理問題,多交友、勤運動、規律作息和飲食,要開朗樂觀面對工作生活,正確看待困難和挫折,勇敢面對壓力迎難而上,主動調適情緒困擾,學會釋放心理壓力。遇到心理問題或生活困境的時候可撥打廣州心理援助熱線(020-81899120或12320轉)尋求幫助。對周圍親朋好友出現心理問題或疑似精神障礙時,也應提醒及時到正規醫療機構心理/精神科進行咨詢或就診。(記者何雪華 通訊員粵衛信)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新華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