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自己嗎?
摘要:自詡善良卻不施舍 為了面子一身名牌你真的了解自己嗎?武警特警學院講師 余淑君小楊自詡為有自知之明的人,覺得“世界上最了解自己的人是自己” 。在小楊的自我認
自詡善良卻不施舍 為了面子一身名牌
你真的了解自己嗎?
武警特警學院講師 余淑君
小楊自詡為有自知之明的人,覺得“世界上最了解自己的人是自己” 。在小楊的自我認知中,自己不抽煙不喝酒,下班按時回家,是“好男人”的典范。但從妻子的角度看,小楊除了按時回家,不在外鬼混之外,基本不承擔家務,和家人交流很少,帶孩子超過半個小時就會焦躁不安,對雙方老人也非常冷淡,根本和“好男人”不沾邊。
我們都以為自己是最了解“我”的人,但其實我們對自己的看法存在很多偏差。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心理學家艾米麗·普羅寧將這種認識偏差稱為“內省幻覺”。如中國的古話:“智者不能自見其面,勇者不能自舉其身。”心理學從各種角度印證了這句話的智慧。
干擾人們了解真實自我的第一個偏差是“自我認知扭曲”。很多情況下,我們審視自己的方式是扭曲的,我們所做和所想常常南轅北轍。比如,許多人自詡為善良有愛心,但真的在寒冬臘月遇見街邊乞丐,并沒有多大意愿施舍給予,并且在心里安慰自己“他不是真的乞丐”。但這個人在評價自我時還會覺得自己“善良”。
人難以真正認識自己的另一心理效應是“自我防衛傾向”。面臨指責、打擊和自己犯下的過錯時,人會產生強烈的焦慮,在潛意識狀態下用各種方式加以防御。比如將責任推給別人,覺得任何人在當時情況下都會犯錯,拒絕面對等。這會使人更加看不清自己。
在認識自我過程中,還有人會傾向于高估自己。秦始皇覺著自己會長生不老、拿破侖覺著自己可以一統世界,都是典型的自戀者。也有人會傾向于貶低自己,因為在成長經歷中承受和認同了太多來自父母的批評、否認、忽視和情感剝奪,這些人慢慢接受了父母對自己的不好而討厭自己。不論哪種情況,都遠離了對真實自我的客觀認知。
除此之外,生活在社會中,大多數人會有“印象整飭”的需要,也就是說每個人都傾向于給別人留下更好的印象。在中國人情社會中,這種重面子的心理尤其重。有的人會花遠超自己收入的錢買名牌衣服包包,只是為了在外人面前顯得有面子。這種虛假的“靚麗”又使得人們遠離真實自我。
“認識你自己”是一生的課題。這需要我們對妨礙清醒認識自我的偏差保持覺察和警醒。中國傳統文化非常強調良師益友在個人成長和認識自我方面的作用,他們對我們的關心和包容,對被我們忽視的缺點的提醒,以及長久相處帶來的精神滋養,都有助于我們認識和發展自我,可以說他們是我們最好的鏡子。
另外,時時自我反省同樣重要。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這不只是圣賢的心跡,也是指引我們在喧囂躁動的現代社會中保持內心清明、避免隨波逐流和自我迷失的不二法門?!?/p>
責任編輯:yjh
(原標題:人民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