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公約落地兩月便夭折 車險“費用戰”怪圈怎么破
摘要: 車險手續費無序競爭硝煙再起。
⊙韓宋輝 記者 黃蕾 ○編輯 陳羽
車險手續費無序競爭硝煙再起。上證報日前通過對車險市場的一輪調查暗訪發現,兩個月前才落地的商業車險手續費上限統一的“盟約”如今已告瓦解。彼時以自律公約的形式約定的“紅線”——大險企20%、中小險企最高可至28%——在一些地區已被突破至30%甚至更高。
車險手續費自律公約為何屢定屢破?深諳手續費高企之傷害的保險公司,緣何還要“飛蛾撲火”?這樣的惡性循環,究竟何時能解?
暗度陳倉破“紅線”
兩個月前全國財險公司對車險手續費上限的聲聲承諾言猶在耳。如今,一些公司便開始蠢蠢欲動,表面上仍履行承諾,背地里卻暗度陳倉,屢屢突破手續費上限。
這些財險公司突破“紅線”的手法相當隱蔽,甚至令監管部門“無據可查”。上證報從某財險公司內部了解到,明面上,一些財險公司還是遵循自律公約的,發票按照上報銀保監會費率時約定的手續費執行;但暗地里,還會另外“補貼”一些費用給中介渠道商,暗補的主要支付途徑有兩種:一是在積分商城購買積分后轉贈,二是通過技術服務費結算。
這相當于變相突破了手續費上限。“具體補貼的額度標準有兩種。一種是跟中介渠道的保費規模掛鉤,以廣告費、宣傳費的形式返點,隨著業務規模的增加,返點比例也相應提升。另一種是跟理賠率掛鉤,以風險控制費用的形式返點。”業內知情人士透露說。
生存壓力下的無奈
這本是一場空前的手續費改革。6月下旬,大型保險公司呼吁行業實施車險手續費自律。7月初,銀保監會專門發文要求報送車險手續費的取值范圍和使用規則,且實際執行的手續費率要與上報給監管部門的一致,即嚴格執行“報行合一”。8月初,各地保險行業協會紛紛下發相關指引,各險企簽署“報行合一”承諾書。
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很快一些地區變相破“紅線”的消息不脛而走。監管相關部門對自律公約的倡議是何等的不遺余力,但迫于生存壓力,一些險企還是陷入了車險手續費變相違規的泥淖。
前腳承諾、后腳違約,部分中小險企向記者道出了個中無奈。“車險保費收入的斷崖式下滑,讓我們不得不重走老路。以某地區一家財險公司的一個銷售渠道為例,以前來自該渠道的車險月保費收入大概有500萬元,手續費改革后降至100萬元左右。”
根治得靠市場化
車險手續費競爭源遠流長,一些地區曾因無序競爭而陷入車險業務整體虧損的窘境。然而,好了傷疤忘了疼,財險公司始終走不出“費用戰”的怪圈。
“這些年來,車險手續費治理基本以自律為主、監管為輔。為什么會管不住?我認為,還是違規成本太低了。”一家中小規模的財險公司高管直言,數十萬的罰金與百萬、千萬甚至上億的保費規模相比,實在是“毛毛雨”,有些險企愿意為此鋌而走險。
“一味地管制是不現實的,最終還是要交給市場來解決。”一位小型財險公司總經理認為,根治車險手續費亂象,應加速車險費率市場化改革的推進,將定價權交給市場,讓財險公司徹底實現差異化的市場定位。“在車險費用充分被擠壓的情況下,財險公司才會有動力將核心競爭力從價格轉向創新與服務。”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上海證券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