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訪歐“雷倒”法國人
摘要:李鴻章一行在巴黎的情景。1896年6月6日,李鴻章率領大清國環球使團離開俄國,乘火車西行。他們先后來到了德國、荷蘭,途徑比利時,然后來到了法國。1896年7月13日,法國國慶
李鴻章一行在巴黎的情景。
1896年6月6日,李鴻章率領大清國環球使團離開俄國,乘火車西行。他們先后來到了德國、荷蘭,途徑比利時,然后來到了法國。1896年7月13日,法國國慶節的前一天,李鴻章一行到達法國,下榻于1862年落成的“大飯店”。
旅法女作家邊芹在《文明的變遷:巴黎1896·尋找李鴻章》中寫道,當年,李鴻章從巴黎北站下車,居然帶了火雞,裝在一個柳條編的籠子里。他怕巴黎沒有新鮮雞蛋吃。邊芹認為,“一路圍觀的人群,與其說是歡迎,不如說是看熱鬧。對李特使的喝彩,據說不如對最后一輛車上兩只白色的下蛋母雞勁頭足”。
法國方面還喜歡強調李鴻章自帶3名廚子。凌晨3時,李鴻章的廚子就起床做飯,攪得“大飯店”的廚師也得起來做幫手,一早就得提供數只雞,而且非活的不要,要現宰現做,搞得人家雞飛狗跳。
除了雞和雞蛋,李鴻章的126個大行李箱也震驚了巴黎。飯店的英國人和法國外省的客人都跑來看熱鬧,對李鴻章的行李要支付的費用大感興趣。
關于李鴻章參加總統府晚宴卻不動筷子的細節,也讓當時的媒體大為關注。《高盧人報》1896年7月17日這樣報道:“中國特使閣下昨晚與隨行人員在愛麗舍宮用了晚餐。不過我要在此說清楚,李鴻章是‘參加了晚宴’而沒有用餐。這真是絕了!一家之主請來個有頭有臉的人物吃飯,結果看著他席間一道菜也不動,連甜食都不吃,總歸是讓人有點不高興的。”
《高盧人報》的記者特意于當天16日18時 30分李鴻章赴總統府晚宴前,來到“大飯店”采訪。記者發現李鴻章最貼身的仆人端著一只銀托盤,給主子送去了茶和小點心。而另一個專為李鴻章做飯的中國廚師已經在他之前送去了一只大托盤。記者說“托盤巨大,上面放了至少15碟菜,彼此錯落有致地架在一起”。什么扁豆燒鴨、醬爆豬肉黃瓜、蜜汁豬肉配蘑菇、鴿爪燉爛成泥配酸凍,甜點則是八寶飯之類,還有糯米粉或其他谷類做的點心或發糕。這是李鴻章個人的例行晚餐。
為了確保李鴻章的飲食,每天早晨供貨商給李鴻章特別提供若干條鮮魚、5只雞、一只鴨、一公斤鮮豬肉、豬油、蘑菇、小豌豆、青扁豆。而天天必用的米和茶則是從國內帶去的。
用過這樣豐盛的晚餐之后,李鴻章才去參加總統府的晚宴。他當然什么也不需要吃了。
(據《齊魯周刊》)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齊魯周刊》)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