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平陽光普照阿依園
摘要:原標題:教育公平陽光普照阿依園 在四川省樂山市峨邊彝族自治縣大山深處的一所幼兒園,林軍擦了擦頭上的汗水,接過老師手中的餅干。剛剛,他和曲木進行了一場彝族摔跤比
在四川省樂山市峨邊彝族自治縣大山深處的一所幼兒園,林軍擦了擦頭上的汗水,接過老師手中的餅干。剛剛,他和曲木進行了一場彝族摔跤比賽。吃著餅干的兩個孩子抱在一起,顯得親密無間。
人生百年,立于幼學。幼有所育,是事關未來希望的重要民生工程。樂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學前教育。2017年,樂山市委書記彭琳聽取學前教育專題匯報,對存在的短板高度重視,兩次作出重要批示。樂山市教育局堅持建設與管理雙管齊下,傾斜政策補齊短板,推動彝區“一村一幼”改造升級和質量提升,讓民族地區孩子感受到教育公平的陽光。
臨聘教師先拿證再上崗
“我們峨邊已建成‘一村一幼’132所,在園幼兒4149人,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97.3%……”采訪的路上,峨邊彝族自治縣教體局副局長周建勇腦海里裝滿了數字,各項建設成果如數家珍。
公路蜿蜒曲折,兩邊是陡峭的山崖。一個多小時后,我們到達白楊鄉瓦洛村。在瓦洛村阿依園的門口,輔導員吉克小英和保育員冉拉阿枝早已等著我們,身旁還有一群笑容天真的彝族孩子。
教室門外的空地上,有攀爬的滑梯和器械,外墻上是老師精心準備的卡通圖案。雖然已經放假,孩子們的活動區域依然整潔有序。
“‘阿依’在彝語中是‘孩子’的意思,瓦洛村阿依園就是這群彝族孩子的樂園。”白楊鄉中心校的校長曲別阿曲說。這所幼兒園由中心校代管。
從樂山師范學院畢業后,吉克小英回到了家鄉峨邊。聽到“一村一幼”招聘輔導員的消息后,她毫不猶豫報了名。“我自己沒有上過幼兒園,聽說能給這些彝族孩子開辦阿依園,我發自內心替他們高興。”
為了吸引優秀人才從事“一村一幼”工作,除按省財政規定的雙語輔導員配備及勞務補助標準外,樂山市級財政每年按每人每月1000元的標準發放勞務補助。同時,為保教人員購買五險,僅此一項2017年就投入700余萬元。
從2016年起,樂山市政府還專列培訓經費每年100萬元,實施彝區“一村一幼”保教人員三年全員培訓計劃。
峨邊彝族自治縣則制定了《“一村一幼”臨聘教師管理辦法(試行)》,堅持“先培訓后上崗”原則,采取“走出去、請進來”方式,對村級幼兒教師進行全員培訓,縣教師進修學校每年舉辦村級幼兒教師培訓6期以上。
2017年7月,冉拉阿枝和全縣291位保育員一起,接受了由樂山市教育局組織的考級培訓。通過考試,持證上崗的冉拉阿枝對保育員的工作有了新的理解。她說:“保育員不只是看孩子的阿姨。孩子的一日生活,處處都是學問。”
方杰就要升入一年級了。采訪時,他不僅能用漢語與我們流暢地交流,還大膽地與伙伴共同表演了獨具特色的彝族摔跤。
“他入園的時候不會說漢語?,F在,能唱漢語兒歌,還養成了良好的衛生習慣。樂觀、開朗、自信是阿依園給彝族孩子最大的禮物。”吉克小英對這些孩子的未來充滿期待。
“一村一幼”全面改造升級
“一村一幼”較好地解決了民族地區孩子的“入園難”問題,接下來的任務是改造升級,讓“一村一幼”不僅辦起來而且辦得好,讓彝族孩子也能“入好園”。
2016年起,樂山市大力實施彝區“一村一幼”提升工程,持續加大財政投入,加大硬件設施配備力度。截至2017年,共投入1890余萬元新建、改擴建48所幼兒園。
針對彝區教育實際,樂山市教育局組織編寫了《樂山市彝區“一村一幼”彝漢雙語輔助讀本》,填補了該市彝區學前教育沒有彝漢雙語讀本的空白,助力彝族孩子在學前三年突破語言關。
“為了辦好‘一村一幼’,峨邊堅持做到了五個統一。這不是上報材料里的空話,而是落實到了每一所幼兒園。”峨邊教體局局長戴曄霖說。統一辦園條件,統一師資標準,統一課程設置,統一常規管理,統一保教評估,“五個統一”從方方面面對“一村一幼”進行改造升級。
峨邊按每個幼兒園5萬元的標準為幼兒園進行園舍維修、教室布置,購置兒童桌椅、消毒柜等教學、生活設備。為村級幼兒園每個班配備至少兩名教師,為142個教學班配齊291名教師。
2017年上半年,峨邊教體局則編印了移風易俗幼兒讀本《爭做好阿依》,為開展學前雙語教育提供了民族特色濃郁、操作性較強的鄉土讀本。
與峨邊彝族自治縣情況類似的馬邊彝族自治縣,按照“大村獨立、小村聯辦、先易后難、整體推進”的原則,僅2016年就投入3420萬元,利用部分小學富余校舍,整合資源,拓展功能,擴大公辦園規模,建成140所村級幼兒園。
截至2017年底,樂山市已建成“一村一幼”295所,在園幼兒9947人,彝區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97.12%,提前實現并超過2020年達90%的目標。
越來越多的孩子回家鄉入園
峨邊彝族自治縣五渡鎮是一個人口大鎮,五渡鎮工農村幼兒園共有149個孩子。
“農村的孩子們更天真可愛,上學路上看到漂亮的小野花,他們都會小心翼翼地摘下來送給老師。”剛來到五渡鎮,李恒就被孩子們的純真深深打動。
平常,老師們會漫山遍野找竹子、收集廢舊物品,用這些材料為孩子們制作玩具、布置環境。李恒說:“城里的幼兒園都有那么多高大上的玩具,我們和家長一起,利用手中能找到的材料,讓幼兒園的每個區角都成為玩耍的天地。”
籌備種植區,她請班里的孩子從家中帶來自己的小植物精心照顧;打造養殖區,她帶著班里的孩子在小溪里撈蝌蚪,在田里捉泥鰍;創設投擲區,她請孩子的家長一起來編制籃筐、縫制口袋……
由于爸爸媽媽在江西打工,5歲的張莉婷一直在江西讀幼兒園。那邊學費太貴,父母上班又忙,根本沒空照顧她。聽說家鄉的幼兒園辦得好、不收費,還有免費的營養餐,父母決定將她送回家鄉。
張莉婷回到老家后,很快就適應了這邊的生活,和老師伙伴相處得很好。“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孩子像張莉婷一樣,回到老家的幼兒園,這就是我們‘一村一幼’交出的最有說服力的成績單。”李恒說。(陳敬 李益眾)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人民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