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請家長到學校打“義工”,對嗎?
摘要: 近日,孩子在漢口一所小學讀一年級的李先生向記者吐槽,孩子班主任的一些做法讓他頗為苦惱。 記者從李先生提供的聊天記錄中看到,該老師在QQ群中征集家長到學校,幫
近日,孩子在漢口一所小學讀一年級的李先生向記者吐槽,孩子班主任的一些做法讓他頗為苦惱。
記者從李先生提供的聊天記錄中看到,該老師在QQ群中征集家長到學校,幫助完成學籍錄入工作,并明確表示:“積極參加班級活動、支持學校工作的家長,可作為以后評選學生各項榮譽的標準。”(如圖)
李先生表示,“暫且不說這些本來就是老師的分內工作,不應該由家長代勞,老師以家長的表現作為評價孩子的標準,是不是不公平?是我上學還是孩子上學?”據了解,讓家長參與學校事務的情況并不少見。不少家長都體驗過各式各樣的“家長作業”,除了檢查作業、做手工、拍視頻等,有些學校還要求家長到校打掃衛生、參與學校管理、幫老師組織活動等工作,引起不少怨言。
家長:班級群成工作群,難以招架
不僅是李先生,剛開學一個月,還有不少家長向記者反映,孩子上學,大人也跟著“苦讀”。不僅有大量作業需要家長的輔導和參與,很多學校事務也要求家長來完成,有些“不堪重負”。
孩子讀三年級的劉女士在朋友圈發牢騷:“每天打開我孩子班里的家長群,都顯示新信息‘99+’,家長排課表、家長做衛生、家長發作業、家長安排運動會,我們也有自己的工作,怎么感覺成了學校的義工?”
劉女士說,孩子上小學以后,連打掃教室衛生、組織運動會也都交給家長,她每個學期都要向單位至少請兩次假,到學校參加活動。
“班級群變成了另一個工作群,幾乎每天都要在里面領任務。我工作忙,確實有點難以招架。有些工作,明明是老師和學生的分內事,為什么要家長來做?這是給家長增負來給老師減負。而且像做清潔、組織活動,其實也是教育的一部分,完全可以由老師引導學生自己嘗試,無需家長代勞。”
學校給家長布置的任務,可不可以選擇不去?有家長表示,有的老師很看重家長的參與度,為了孩子,就算請假也得去。也有部分家長表示樂在其中,認為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肯定要有所犧牲,應該盡量配合學校。
專家:家校可以合作,但要有邊界
針對家長的吐槽,記者采訪了多位教師。武漢一位資深小學班主任坦言,學校這樣做,背后也有些“無可奈何”。“不少家長覺得把孩子丟到學校就完事了,對孩子的教育和學習不管不顧,老師甚至聯系不上家長。老師只能通過布置作業的方式,給家長施壓,讓他們參與到教育中。”
另一位多年擔任小學校長的教育人士表示,大多數老師這樣做,是為了家校溝通,并不是真的“偷懶”。“我們會在班里成立家委會,有興趣、有條件的家長可以多參與,并不是硬性規定。的確有不少家長很樂意為學校服務,希望能多和老師交流,并且讓老師多關注自己的孩子。”該校長說,把家長的付出和學生的評價掛鉤是不公平的,但參與學校事務比較多的家長,的確會更了解學校,了解教育動態,也會潛在地抓住更多表現機會。
華中師范大學教育學院教授范先佐表示,孩子的教育離不開家庭和學校的配合,家校合作是非常必要的,但需要注意邊界。如果班主任過多地將本應該由學生、老師、學校承擔的工作布置給家長,是“懶政”的表現。
“家長不能認為把孩子送進學校,自己的任務就完成了,老師也不能把家長當‘義工’,甚至是把家長的表現作為評價孩子的標準。”范先佐說,例如很多小學在低年級會邀請家長進校打掃衛生,這實際上是剝奪了對孩子進行勞動教育、集體教育的機會。(記者陳曉彤)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新華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