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火星擁有適宜地下生命存活條件
摘要: 地球上存在一個地下無機營養微生物生態系統,其中的微生物通過剝離周圍分子中的電子來獲得能量,維持生存。氫就是一種很好的電子供體,可以為地下無機營養微生物提供能源。
地球上存在一個地下無機營養微生物生態系統,其中的微生物通過剝離周圍分子中的電子來獲得能量,維持生存。氫就是一種很好的電子供體,可以為地下無機營養微生物提供能源。而一項最新研究稱,在古代火星上或許也曾存在這樣一個地下微生物生態系統,因為在40億年前,火星上有充足的氫供地下微生物繁衍。
該研究由美國、加拿大和德國三國研究人員完成。他們在《地球與行星科學快報》上發表論文稱,這些氫是火星地表下的水經過輻射分解后得到的。研究人員根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奧德賽號”火星探測器搭載的伽馬射線光譜儀采集的數據,測算出火星地殼中放射性元素釷和鉀的豐度,并據此推斷出第三種放射性元素鈾的豐度。正是這三種元素的衰變驅動了水的輻射分解。由于這些元素以恒定速率衰變,研究人員可以根據現在的數據推算出40億年前火星地殼中這三種元素的豐度,從而計算出驅動水輻射分解的輻射通量,最終測算出古代火星地殼中的氫濃度。
根據計算結果,40億年前,在火星地表下幾公里厚的區域內,地殼中通過輻射分解產生的氫足夠支撐微生物的生命,其濃度處于維持當今地球上微生物存活的濃度范圍內,且這樣的狀態持續了數億年。
自發現火星上有古老的河道和湖床以來,許多科學家都在探尋火星上是否曾擁有過生命,有人提出了火星地表下存在生物圈的假說。研究人員指出,新研究雖證明古代火星擁有適宜地下生命存活的條件,但這并不意味著肯定存在生命,而如果古代火星上曾存在生命,那么地表下的氫則是支持這些生命的關鍵要素。
研究人員表示,新發現對于未來的火星探測具有重要意義。他們的研究表明,火星冰凍圈之下被稱為亞低溫層高度斷裂帶(SHZ)的區域,有著古代火星上最持久的宜居環境,這一區域的物質可能會通過斷層作用和隕石撞擊暴露出來,將是測試火星地下生物圈假說的重要天體生物學目標。(劉海英)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人民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