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高粱紅村民喜洋洋
摘要:9月18日,平輿縣射橋鎮(zhèn)、十字路鄉(xiāng)等鄉(xiāng)村田野上,村民們滿懷喜悅,躬身收割著土地給予他們的饋贈。
□晚報記者 蘇 玲
通訊員 蘇兆德李軍建 文/圖
馮文章種植的高粱穗大粒實。
本報訊9月18日,平輿縣射橋鎮(zhèn)、十字路鄉(xiāng)等鄉(xiāng)村田野上,村民們滿懷喜悅,躬身收割著土地給予他們的饋贈。
“今年全縣十幾個鄉(xiāng)鎮(zhèn)種植的2000余畝高粱,都是我們合作社推廣種植的。”平輿縣紅滿天農業(yè)種植專業(yè)合作社負責人董偉對記者說。
2006年,董偉聽說貴州茅臺酒廠的原料紅高粱供不應求,便果斷與廠方簽訂了供貨協(xié)議。他把自家10多畝責任田全部種上紅高粱,并動員鄉(xiāng)親們連片種植了100多畝。當年高粱大豐收,畝產1200多斤,收購價每斤1.5元,每畝收入2200多元。初嘗甜頭,種植戶紛紛擴大種植面積。
“別人一畝高粱賣2000元錢,我能收入一萬多元。”在高揚店鎮(zhèn)陶樓村,70歲的馮文章自豪地說。
馮文章是遠近聞名的莊稼老把式。2006年聽到董偉推廣紅高粱訂單種植、訂單銷售模式后,他第一個把家里的十幾畝地都種上了高粱。馮文章知道高粱渾身都是寶,便四處學藝,不僅學會了釀酒,還學會了扎笤帚。秋收時,他把高粱脫粒后釀酒,把脫粒后的高粱穗扎成笤帚,高粱稈加工成鍋蓋……各項收入加起來,每畝收益超萬元。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在平輿,像馮文章這樣一畝高粱收入萬余元的種植戶不在少數(shù)。他們靠自己靈巧的雙手,不僅走出一條致富奔小康的好路子,還帶動更多群眾通過種植高粱過上好日子。
據(jù)悉,明年,平輿縣紅高粱種植面積將突破3000畝。
責任編輯:yjh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fā)現(xiàn),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yè)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yè)(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lián)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