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在巴黎:為吃新鮮雞蛋攜帶活雞一起出訪
摘要: 李鴻章一行在巴黎時的情景。1896年7月13日,巴黎迎來了不多見的酷暑,國慶慶典的喜慶氣氛遍布全城。恰逢此時,李鴻章率領著浩大的清廷代表團抵達巴黎北站。一百多年后,旅
李鴻章一行在巴黎時的情景。
1896年7月13日,巴黎迎來了不多見的酷暑,國慶慶典的喜慶氣氛遍布全城。恰逢此時,李鴻章率領著浩大的清廷代表團抵達巴黎北站。一百多年后,旅法作家、翻譯家邊芹沿著類似的路線,以一名窺探歷史之影的后來者的視角,探尋一個多世紀之間文明變遷之路。
中國“獨一無二之代表也”
1896年的李鴻章,其實是處于“下野”的狀態。花費半生氣力組建海軍的李鴻章深知大清海軍的真實實力,因此在甲午戰爭中“主和”導致“貽誤戰機”,戰敗后前去馬關議和,受到了主戰派持續不斷的彈劾。因此,1896年,李鴻章只剩下了協辦大學士一個虛職。
但是洋人十分看重他,1896年沙皇登基,點名邀請他出席加冕典禮。雖然年逾古稀,他也有一顆周游世界的心。他說:“各國都知道有我這樣一個人,他們喜歡與我面談,耳聞不如一見,藉此游歷一番,看看各國景象,可作一重底譜。”
因此,他率領著龐大的中國代表團“出使”歐美。主持簽署馬關條約之后,李鴻章十分痛恨日本,這次出行,卻又要先到日本登岸,之后轉乘歐洲郵船。李鴻章恨得咬牙切齒,發誓不履仇人之地。秘書、參贊再三勸說,他也不為所動。無奈之下,最后屬下在兩艘輪船之間,搭了個移動浮橋,方才完成轉船。
李鴻章抵達巴黎之前,也在德國停留了一些時日。在此期間,他會見了“鐵血宰相”俾斯麥,二人惺惺相惜。
李鴻章自認為自己是“大清的裱糊匠”。他說:“我辦了一輩子的事,練兵打仗,但都是紙糊的老虎……如一間破屋,由裱糊匠東補西貼,居然成一凈室。雖明知紙片糊裱,然究竟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風雨,打成幾個窟窿,隨時補葺,亦可對付。”他身處“兩千年未有之變局”,滅捻軍,辦洋務,建海軍,戰敗屈辱議和,堪為當時中國“獨一無二之代表也”。
歷史呈現的另一幅面孔
身著黃馬褂、戴著綴有孔雀毛的圓頂帽子、出入上下由仆役攙扶、圓眼鏡后冷靜但稍顯“逃遁”出離的眼神……這是依據當時法國媒體的報道勾勒出的李鴻章形象。
他率領著包含隨從、親屬、廚師、醫生等人員的龐大代表團,浩浩蕩蕩地抵達工業化加速騰飛的象征、1864年才擴建完成的巴黎北站。隨后若干天,李鴻章乘坐馬車途經拉法耶特街,在大飯店下榻、完成重要會見。出席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的國慶慶典,登上巴黎的象征——埃菲爾鐵塔,他也參觀了博物館、美術館。
在李鴻章下榻大飯店前兩天,他的兩個兒子已經提前幾天過來“踩點”。法方為代表團預訂了2個飯廳、6間沙龍、30余間臥房。當時有媒體對這樣的高規格表示質疑,認為浪費上百萬民脂民膏用于接待,是對納稅人的褻瀆。法國政府最終只得在媒體上公布了接待細賬,總價不超過8萬法郎。
邊芹在走訪大飯店時發現,由于二戰期間丟了很多資料,現在存留的檔案記錄的主要內容是李鴻章一行人自己做飯吃,與李鴻章一起到達巴黎的還有柳條編的籠子里的活雞(為了有新鮮雞蛋吃)。停留巴黎期間,不管法方習慣怎樣,李鴻章自帶的廚師們每日凌晨3時就起床做飯。
(據《解放日報》)
責任編輯:yjh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