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教授”李達與呂振羽的師生情
摘要: 李達(1890年~1966年),湖南零陵人,是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我國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哲學家。呂振羽(1900年~1980年),湖南邵陽人,是我國馬克思主義史學奠基人之一
李達(1890年~1966年),湖南零陵人,是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我國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哲學家。呂振羽(1900年~1980年),湖南邵陽人,是我國馬克思主義史學奠基人之一。如果從1924年二人初識算起,他們之間有著四十余年的深厚師生之誼。
因旁聽而相識
1922年11月,李達應中共湘區委員會書記毛澤東函邀,到長沙擔任湖南自修大學校長,毛澤東任校董。該校集古代書院與現代學校之長,學習方法以自由研究、共同討論為主,研究馬克思主義、探討中國革命問題,培養具有革新意識的優秀人才。
1923年11月該校被軍閥趙恒惕封閉,李達改去湖南法政專門學校(后改為湖南大學法科)任學監兼教授,講授社會學。
1921年,呂振羽考取長沙湖南公立工業專門學校電機工程系(1926年2月改為湖南大學工科)。1923年下半學期,湖南工專掀起反對學閥、校長賓步程的學生運動(游行、貼標語、請愿、罷課等)。呂振羽積極投入,被推選為大學“驅賓大會”副主席。在驅賓運動中,呂振羽與湖南學聯秘書長夏明翰相識。
1924年上學期驅賓運動結束后(賓被迫離校),經夏明翰介紹,從下學期開始,呂振羽每周到湖南法政學校旁聽李達“新社會學”課(1926年《現代社會學》首次出版),從此與李達相識,建立師生之誼,受到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啟蒙教育。
后來,他回顧這一段歷史時說:“李達老師是我國有系統地傳播唯物史觀的第一人,他的《現代社會學》一書是中國人寫的最早的一部聯系中國革命實際系統論述唯物史觀的專著。”
李達、呂振羽等被稱為“紅色教授”
1928年后,呂振羽自上海來到北平,先后主編過刊物、辦過進步社團及在大學兼課,出版過《中國外交問題》《世界之資本主義經濟》《中日問題批判》等專著及不少政治、經濟論文。1932年秋,李達自廣東來到北平,任北平大學法學院教授,講授社會學、社會進化史等課,以后又任中國大學經濟系主任。師生在北平重逢,兩人過從甚密。李達對呂振羽諄諄教誨,對他一生的學術發展起了重要作用。
1933年春,李達推薦呂振羽到中國大學國學系任教(初為講師,同年秋升為教授),講授中國經濟史、計劃經濟學、社會科學概論等課程。當時在歷史哲學戰線正開展有關中國社會性質和中國社會史問題的大論戰,既涉及馬克思主義的社會發展階段理論,又影響到對當時國情的認識。呂振羽毅然決定把研究的重點轉向到上述論戰中去。李達對此給予悉心指導和大力支持。
在中國大學期間,李達、黃松齡、呂振羽等被進步師生和報刊稱為“紅色教授”。1937年七七事變前后,因時局原因,李達、呂振羽這對師生再度分手,相繼離開北平南下。
回顧在北平的這段時間,盡管面臨白色恐怖的險惡環境,但他們共同堅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信仰和實踐,彼此結下了深厚的情誼,這也是他們學術事業發展的一段黃金時期。
四十余年師生情誼的最好見證
新中國成立后,李達被任命為湖南大學校長。1950年7月,李達聽說大連大學(呂振羽時任校長)要分成三所院校一研究所,特地給呂振羽來信,邀請一同去辦湖南大學。1955年后,呂振羽因患腦病來京離職休養,此后李達每逢來京開會公出,總要來家看望,探討理論學術研究。他們之間書信往來亦不少。
1963年1月初,呂振羽因所謂“歷史問題”突遭隔離審查,被關在京城一四合院內接受調查。1967年1月,呂振羽因受劉少奇冤案株連,被投入秦城監獄,而李老已于1966年8月在“文革”中受迫害含冤去世。
黨的十“紅色教授”李達與呂振羽的師生情
李達(1890年~1966年),湖南零陵人,是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我國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哲學家。呂振羽(1900年~1980年),湖南邵陽人,是我國馬克思主義史學奠基人之一。如果從1924年二人初識算起,他們之間有著四十余年的深厚師生之誼。
因旁聽而相識
1922年11月,李達應中共湘區委員會書記毛澤東函邀,到長沙擔任湖南自修大學校長,毛澤東任校董。該校集古代書院與現代學校之長,學習方法以自由研究、共同討論為主,研究馬克思主義、探討中國革命問題,培養具有革新意識的優秀人才。
1923年11月該校被軍閥趙恒惕封閉,李達改去湖南法政專門學校(后改為湖南大學法科)任學監兼教授,講授社會學。
1921年,呂振羽考取長沙湖南公立工業專門學校電機工程系(1926年2月改為湖南大學工科)。1923年下半學期,湖南工專掀起反對學閥、校長賓步程的學生運動(游行、貼標語、請愿、罷課等)。呂振羽積極投入,被推選為大學“驅賓大會”副主席。在驅賓運動中,呂振羽與湖南學聯秘書長夏明翰相識。
1924年上學期驅賓運動結束后(賓被迫離校),經夏明翰介紹,從下學期開始,呂振羽每周到湖南法政學校旁聽李達“新社會學”課(1926年《現代社會學》首次出版),從此與李達相識,建立師生之誼,受到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啟蒙教育。
后來,他回顧這一段歷史時說:“李達老師是我國有系統地傳播唯物史觀的第一人,他的《現代社會學》一書是中國人寫的最早的一部聯系中國革命實際系統論述唯物史觀的專著。”
李達、呂振羽等被稱為“紅色教授”
1928年后,呂振羽自上海來到北平,先后主編過刊物、辦過進步社團及在大學兼課,出版過《中國外交問題》《世界之資本主義經濟》《中日問題批判》等專著及不少政治、經濟論文。1932年秋,李達自廣東來到北平,任北平大學法學院教授,講授社會學、社會進化史等課,以后又任中國大學經濟系主任。師生在北平重逢,兩人過從甚密。李達對呂振羽諄諄教誨,對他一生的學術發展起了重要作用。
1933年春,李達推薦呂振羽到中國大學國學系任教(初為講師,同年秋升為教授),講授中國經濟史、計劃經濟學、社會科學概論等課程。當時在歷史哲學戰線正開展有關中國社會性質和中國社會史問題的大論戰,既涉及馬克思主義的社會發展階段理論,又影響到對當時國情的認識。呂振羽毅然決定把研究的重點轉向到上述論戰中去。李達對此給予悉心指導和大力支持。
在中國大學期間,李達、黃松齡、呂振羽等被進步師生和報刊稱為“紅色教授”。1937年七七事變前后,因時局原因,李達、呂振羽這對師生再度分手,相繼離開北平南下。
回顧在北平的這段時間,盡管面臨白色恐怖的險惡環境,但他們共同堅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信仰和實踐,彼此結下了深厚的情誼,這也是他們學術事業發展的一段黃金時期。
四十余年師生情誼的最好見證
新中國成立后,李達被任命為湖南大學校長。1950年7月,李達聽說大連大學(呂振羽時任校長)要分成三所院校一研究所,特地給呂振羽來信,邀請一同去辦湖南大學。1955年后,呂振羽因患腦病來京離職休養,此后李達每逢來京開會公出,總要來家看望,探討理論學術研究。他們之間書信往來亦不少。
1963年1月初,呂振羽因所謂“歷史問題”突遭隔離審查,被關在京城一四合院內接受調查。1967年1月,呂振羽因受劉少奇冤案株連,被投入秦城監獄,而李老已于1966年8月在“文革”中受迫害含冤去世。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呂振羽的多年沉冤獲得平反。每當看到李老生前的親書信函,呂振羽總是熱淚盈眶,感嘆李老對他的培養,也因自己身體欠佳不能為李老寫傳而深深抱憾。
1980年春,李達傳記編輯組李其駒、熊崇善來訪。呂振羽除肯定編寫李達傳記的重要意義外,對自己的老師作了高度而又飽含深情的評價:“李達同志是我終生難忘的馬克思主義啟蒙老師……他不僅是我們黨的創始人之一,而且是我國偉大的馬克思主義啟蒙大師,是偉大的哲學家、經濟學家和教育家。他的成就是非常突出的,他的著述是多方面的,影響是深廣的。他的品德高尚,從不計較個人名利地位,在嚴重的白色恐怖下,置個人安危于度外,毫不動搖地堅守馬克思主義陣地,堅持宣傳馬克思主義,身體力行,對我的影響最深。他勤勤懇懇地把全部生命獻給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真理。”呂振羽對李老的評價,既是他對老師的全面、客觀認識,也是他與李達四十余年師生情誼的最好見證。
(據《北京日報》)一屆三中全會后,呂振羽的多年沉冤獲得平反。每當看到李老生前的親書信函,呂振羽總是熱淚盈眶,感嘆李老對他的培養,也因自己身體欠佳不能為李老寫傳而深深抱憾。
1980年春,李達傳記編輯組李其駒、熊崇善來訪。呂振羽除肯定編寫李達傳記的重要意義外,對自己的老師作了高度而又飽含深情的評價:“李達同志是我終生難忘的馬克思主義啟蒙老師……他不僅是我們黨的創始人之一,而且是我國偉大的馬克思主義啟蒙大師,是偉大的哲學家、經濟學家和教育家。他的成就是非常突出的,他的著述是多方面的,影響是深廣的。他的品德高尚,從不計較個人名利地位,在嚴重的白色恐怖下,置個人安危于度外,毫不動搖地堅守馬克思主義陣地,堅持宣傳馬克思主義,身體力行,對我的影響最深。他勤勤懇懇地把全部生命獻給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真理。”呂振羽對李老的評價,既是他對老師的全面、客觀認識,也是他與李達四十余年師生情誼的最好見證。
(據《北京日報》)
責任編輯:yjh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