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從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勢的深度嬗變
——農業生產合作社在豫南大地的興起
摘要:記者 溫培雅這是一份見證著我市現代農業前進步伐的成績單:合作社從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勢,2017年底,全市依法注冊農民合作社18934家,數量居河南省前列,現有國家級示范社35
記者 溫培雅
這是一份見證著我市現代農業前進步伐的成績單:合作社從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勢,2017年底,全市依法注冊農民合作社18934家,數量居河南省前列,現有國家級示范社35家、省級示范社63家、市級示范社396家。合作社經營范圍不僅涵蓋糧棉油、肉蛋奶、果蔬茶等農產品,還拓展到植保、農機、旅游等領域;合作模式已在專業合作社的基礎上逐漸探索出土地股份、信用合作、聯合發展等形式。
黨的十九大作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決策部署,提出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設現代農業。我市作為農業大市,一直把培育壯大農民合作社作為加快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步伐的重要抓手,不斷加大政策支持和服務指導力度,利用中國農加工洽談會在我市舉辦的契機,連續多年專設了國家級合作社示范社特別展區,為合作社提供學習交流和同臺競技的機會。
《農民專業合作社法》頒布實施10年來,我市運用多種政策工具與農業產業政策、脫貧攻堅政策相結合,形成完備的政策扶持體系,引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升規模經營水平,完善利益分享機制,發揮帶動農民進入市場、增加收入、建設現代農業的引領作用。
現象之一:農業生產合作社成為引領群眾進入現代農業軌道的重要載體。我市多數合作社已發展成為集產、供、銷于一體的綜合型經濟組織,不僅為農戶提供耕、種、收、儲、運等中間環節的生產性服務,還提供生產資料采購和產品銷售服務,打通了小農戶進入大市場的渠道。如正陽縣邦農合作社采取統一供種、統一栽培等“六統一”模式,在園區內開發推廣新品種豫花37高油酸花生6萬多畝,僅此一項,比種玉米畝均增收1000元。
現象之二:農業生產合作社成為傳統農業大市穩定糧食、果蔬生產的重要力量。如省級示范社泌陽縣打磨山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實施“合作社+企業+專業農戶”產業化運營模式,生產的小麥、紅薯、高粱以及養殖的土雞、山羊等產品直供北京各機關食堂和大型超市。該合作社與中糧集團平頂山分公司簽訂了1.1萬畝的高筋小麥和6500畝的高淀粉玉米種植銷售合同,又與貴州茅臺集團簽訂5000畝的紅高粱種植合同。
現象之三:農業生產合作社成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推手。合作社立足當地資源和特色產業,圍繞破解“誰來種地”“地怎么種”等問題,把單一農業服務向農資供應、配方施肥、農機作業、收儲加工等全程農業社會化服務延伸,采取土地流轉、大田托管、代耕代種等方式,為農民和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耕、種、管、收、銷等系列化服務。
現象之四。農業生產合作社成為精準扶貧的重要幫手。很多基層合作社堅持扶貧先扶智的理念,采取產業扶貧、科技扶貧、電商扶貧等方式,引導農民以土地入股、勞務入股、資金入股的形式加入合作社,共同分紅。如遂平縣以名品花木、綠峰種植專業合作社為載體,通過提供就業、入股分紅等方式幫扶貧困戶。目前,該村已經整體脫貧。
我市堅持市場導向,多用市場的辦法推進生產要素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優化配置,多用市場的力量促使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不斷發展壯大,發揮好政策引導作用。我市農民合作社已成為帶動農戶進入市場的基本主體,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的新型實體,創新農村社會管理的有效載體。
一是促進了農業結構調整。合作社整合農村分散勞動力,實現資金、土地、設備等生產要素的合理化配置,謀求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合作社通過傳遞市場信息、提供購銷服務,指導社員進行種植、養殖品種和結構調整,促進了集約化、專業化生產。據調查,我市的種子企業除自己直接承包土地繁殖麥種外,都是委托合作社代繁。
二是發揮示范引領,促進了貧困戶脫貧。合作社在選好產業發展方向、聯系好產品銷路、確保自身良性發展和社員穩定收入的前提下,采取靈活方式幫助貧困戶脫貧。途徑之一:免費向貧困社員提供種苗、技術,高價回收包銷產品,讓貧困社員學會一技之長;途徑之二:吸收無力經營承包地的貧困戶以土地入股合作社,使其獲得比出租土地更高的收入;途徑之三:吸收貧困戶到合作社打工。泌陽縣楊家集鎮裕民種植專業合作社每年對土地入股的農戶每畝發放保底款500元,每畝分紅200元;對資金入股的社員分紅16萬元,還為1250名社員代繳農村合作醫療費15萬元。
三是推動土地流轉,增加了農民收入。合作社統一規劃、統一管理、統一購銷,提高了耕作水平和服務能力,促進了農民收入的增加。西平縣仁和農民專業合作社與周邊300多戶農戶建立土地托管關系,托管耕地7000多畝,并以高于市場10%的價格進行統一收購,使被托管土地的農戶畝均增收200多元,實現農戶和合作社雙受益。
四是促進了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一方面合作社在產、加、銷各環節有機銜接,形成一定規模,為社會化服務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將從事生產資料銷售、農機服務、產品加工的人員聯合起來成立合作社,進行生產各個環節的服務,形成利益互補,催生并推動了社會化服務體系的完善。汝南縣天順農業高新技術專業合作社擁有社員354人,下轄10個分社100個村級托管專業隊,托管土地3萬畝,帶動農戶3萬戶以上,幫助社員戶均增收1000元以上。
五是加快了新農村建設。合作社通過規范化管理,加強了協作意識;科學技術的普及,提高了科學技術素質;經濟效益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加快了精神文明建設的步伐,為創新農村社會化管理提供了基礎。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以及國家農業綜合開發惠民政策的進一步深化,必將賦予合作社新的內涵,帶來新的機遇,推動新的發展。站在新起點,面對新常態,我市的農民合作社事業正闊步向前,描繪出一幅更加絢麗的現代農業新畫卷。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