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不是味覺,而是痛覺!喜吃辣的人愛冒險
摘要: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語沐心理創始人 丁思遠 在“國人最偏愛的味道”排行榜中,“辣”始終居首。然而“辣”并不是一種味覺,而是一種痛覺。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語沐心理創始人 丁思遠
在“國人最偏愛的味道”排行榜中,“辣”始終居首。然而“辣”并不是一種味覺,而是一種痛覺。辣椒中的辣椒素具有強烈刺激性,使人產生灼燒感,就是所謂的“辣味”。既然辣椒帶來的是疼痛,為什么人們卻樂此不疲呢?
根據相關研究,這也許和良性自虐有關。良性自虐指人們享受那些身體或大腦將之錯誤解讀為威脅的負面體驗,一旦意識到真正的危險并不存在, 認知和身體反應的差異導致一種令人愉悅的興奮感。心理學研究驗證了八類屬于良性自虐的經驗, 其中食辣屬于灼痛類經驗, 其余七類分別是悲傷類(如看悲劇電影)、惡心類(如令人惡心的笑話), 恐懼類(如坐過山車), 疼痛類(如按摩), 酒精類(如喝烈酒), 耗竭類(如體育運動)和苦味類(如喝黑咖啡)。良性自虐也許是自我保護的一種機制,經常體驗可控制的危險,就像高考前的反復模擬考試一樣,也許可以幫助我們在真正面臨威脅時,因過去的反復練習能夠更好地應對而得以生存。
生理效應也在辣味的盛行中起到一定的作用。研究表明, 辣椒素的攝入能夠增加身體的能量消耗, 使體溫升高,促進人體脂肪氧化;吃辣椒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外周疲勞和中樞疲勞;其還具備鎮痛作用;大量攝入辣椒素可以促使大腦分泌內啡肽,使人產生欣快感;在遠古時期,辣椒還用作抗菌劑以殺死微生物。也許因為辣椒的各種作用對人類生存有益,因此盡管辣椒會導致痛覺,人們對辣椒的喜愛依舊被寫入了基因,遺傳給了子孫后代。
吃辣和人格也有相關性。偏好通過刺激性強、新穎性高的冒險活動(如跳傘、蹦極)、反常規活動(如穿奇裝異服)獲得興奮體驗的人,通常也是更能吃辣的人。還有研究表明,愛吃辣的人也許更容易有憤怒及攻擊傾向。研究者將實驗對象分為兩組,一組吃辣的食物,一組吃不辣的,然后讓他們觀看令人憤怒的視頻,然后測其皮膚電。結果發現,接受辣刺激的人皮膚電變化率更高,這意味著他們產生了更明顯的憤怒反應。▲
責任編輯:yjh
(原標題:人民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