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同創新添動力 綠色發展引航向
——中國農科院2018生豬綠色發展技術集成模式研究與示范協同創新項目現場會側記
摘要:記者 王朝朝 文/圖圖為專家在介紹適用于不同區域、不同養殖規模、不同生產模式的7套技術模式。9月9日~11日,中國農業科學院2018生豬綠色發展技術集成模式研究與示范協同創
記者 王朝朝 文/圖
圖為專家在介紹適用于不同區域、不同養殖規模、不同生產模式的7套技術模式。
9月9日~11日,中國農業科學院2018生豬綠色發展技術集成模式研究與示范協同創新項目現場會在我市召開。中國農科院、中國農科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河南省畜牧局、河南省農科院等相關負責人以及我市相關領導出席會議。來自全國各地項目單位的專家、領導及本地養豬企業等200多人參加了會議。
生豬綠色發展技術集成與示范協同創新項目于2016年立項,2017年開始正式啟動實施。該項目由中國農科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牽頭,中國農科院相關研究所15個創新團隊、5個地方研究所、4所大學、23家國內優勢企業參加,對生豬全產業鏈提質增效“綠色發展技術集成模式研究與示范”開展協同創新,在重點發展區、約束發展區、潛力增長區和適度發展區分別部署了17個示范基地,集成應用近20項技術成果,形成了適用于不同區域、不同養殖規模、不同生產模式的“良種繁育、綠色高效飼料、疾病防控與獸藥疫苗減負、糞尿資源化利用、豬肉加工增值、養殖屠宰全程追溯、種養循環等7套技術模式,年出欄生豬約2340萬頭,取得經濟效益10億元以上,生態和社會效益顯著。該項目以支撐引領生豬養殖綠色發展為主線,以綠色投入品、節本增效技術、生態循環模式、綠色標準規范為主攻方向,全面構建高效、安全、低碳、循環、智能、集成的生豬養殖綠色發展技術體系,推動相關科技創新方向和重點實現“三個轉變”,即從以注重數量為主向數量質量效益并重轉變,從以注重生產功能為主向生產生態功能并重轉變,從以注重單要素生產率提高為主向以全要素生產率提高為主轉變。
綠色提質增效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應用諸多單項技術和成果,更需要對諸多單項技術成果進行有的放矢的集成創新。該項目不僅是一個科技接地、舉措創新落地的項目,也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農科院建院60周年賀信中提出的“三個面向”、“兩個一流”和“一個整體躍升”指示精神的充分體現。
“綠色提質增效應當從全產業鏈大分工大協作環節各個技術整合入手,而非某個單一環節技術,我們的行業主管部門、協會、企業及養殖管理人員、科研人員都應該樹立全產業鏈和大協同大聯盟意識,穩步推進提高生豬產業的整體水平。”“以綠色投入品、綠色生產技術、減量高效技術、質量標準體系為主攻方向,全面構建高效、安全、低碳、循環的生豬養殖綠色發展技術體系……”“作為項目主持單位,我們將會繼續在人才、組織、經費上給予大力支持保障,確保項目做出亮點,推動項目成果繼續落地、漸次開花!”會議現場共說發展,新銳觀點激情碰撞。
我市是河南省生豬第一大市、肉牛第二大市,具有較大的養殖規模和較高的標準化養殖水平。去年11月,中國農科院在我市召開了全國生豬綠色養殖提質增效協同創新項目推進會,經過近一年的項目推進,形成了生豬高效生產、綠色環保飼料等19個主推技術和成果。在中國農科院強大的科研實力助推下,我市生豬產業綠色發展、創新融合、提質增效體系將進一步完善,轉型升級步伐將進一步加快,發展水平將上升到一個新的臺階。
此次現場會展示了適用于不同區域、不同養殖規模、不同生產模式的“良種繁育、綠色高效飼料、疾病防控與獸藥疫苗減負、糞尿資源化利用、豬肉加工增值、養殖屠宰全程追溯、種養循環等7套技術模式含19項單項技術、6個示范企業、1個示范協會的成果;組織了項目示范企業優質無抗風味豬肉現場品嘗會,綠色生態豬肉贏得了大家的一致肯定。
九月的風,吹來豐收的消息,而我市的畜牧業綠色提質增效發展也即將迎來自己沉甸甸的收獲。
責任編輯:wh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