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與格蘭特的天津往事
摘要: 1879年5月28日,李鴻章與美國前總統格蘭特合影。 1879年,美國前總統格蘭特首訪中國,李鴻章在天津高規格歡迎。卸任后游歷各國格蘭特早年畢業于西點軍校,在美國南北戰爭中
1879年5月28日,李鴻章與美國前總統格蘭特合影。
1879年,美國前總統格蘭特首訪中國,李鴻章在天津高規格歡迎。
卸任后游歷各國
格蘭特早年畢業于西點軍校,在美國南北戰爭中擔任聯邦軍總司令,屢建奇功,是美國第18、19屆總統。
1877年,格蘭特卸任后,游歷歐亞多國。1879年5月27日,格蘭特經香港、廣州、上海抵達天津大沽口。時任直隸總督的李鴻章對格蘭特訪華相當重視。他派水師提督乘船出大沽口攔港沙外迎接。大清炮臺、炮船升起美國國旗,響禮炮21響,表示歡迎。美國兵船也升起黃龍旗予以回敬。李鴻章應邀到美國兵船上拜會格蘭特,禮遇優待。
格蘭特給李鴻章留下的第一印象是端莊沉厚,和藹可親。次日下午4時,李鴻章特派自己專用的游艇抵紫竹林碼頭,迎接格蘭特等一行八人乘船經南運河抵總督衙門行館。會談中,李鴻章不但論及國際事務,還就是否裁撤留學肄業局征求意見。
在隨后幾天接觸中,李鴻章發現格蘭特“人甚敦厚,明白事體”,遂計上心頭,在接見美國駐津副領事畢德格時提出,請格蘭特前往日本時,調停“琉球事件”。畢表示:“格君擬由京回津,再與細談。”
5月12日,由許道臺接護,格蘭特將軍回津,李鴻章前往紫竹林拜會格蘭特,希望借助格蘭特的名望勸說日本放棄前議。
赴日斡旋未果
格蘭特抵達日本后,應酬不斷。副將楊越翰與日本方面私下交換意見,不斷寫信把琉球被廢改縣的情況反饋給李鴻章,并在信函中說:“中國若不自強,外人必易生心欺侮。在日本人心中,每視中國弱自家強,所為無不遂者。彼既看不起中國,則無事不可做。中國大害在一‘弱’字。”并忠告“中國已屢次被他國欺負,總緣未能認真自強耳”。
格蘭特也屢次會晤日本內閣大臣等人,返美前兩次致函李鴻章,提出:一、撤銷清駐日公使何子娥的照會。二、日人情愿特派大員與中國特派大員妥商辦法。三、中日均為亞細亞洲大國,諸事可得自主,不必請各國公使調停。四、日本既能如此,中國亦有此權力,甚盼中國亟求自強的調處主張。
李鴻章復函楊越翰說:“貴前國主與閣下現雖回國,想仍念念不忘代之籌慮耳。迭蒙來函,勸中國設法自強,見愛甚深。本大臣讀之,且感且愧,惟有隨時會商我政府王大臣,設法整頓庶務,以慰閣下關注之殷。”
在李鴻章的推動下,總理衙門依照格蘭特調處意見辦理。但日方搶奪琉球群島改為沖繩縣野心正熾,對卸任的美國總統根本不給面子,也使得李鴻章想借力格蘭特的愿望大打折扣。
格蘭特調停無果而終,琉球并入日本版圖無可挽回。
李鴻章赴美拜謁陵園
1880年,出洋肄業局監督委員吳嘉善向總理衙門提出“亟應將該局裁撤”的意見。美國著名文學家馬克·吐溫找到格蘭特——希望他在一份給中國總督李鴻章的呼吁書上簽名。格蘭特說:“我給總督寫一封信吧,單獨寫,向他條陳理據……”他在信函中希望李鴻章的力量“強大一些,以改變政府召回幼童之初衷”。
1881年,總理衙門決定,“將出洋學生一律調回”。李鴻章力阻不能,很無奈,對仗義直言的格蘭特更加崇敬。1885年格蘭特病逝,李鴻章十分悲痛,叮囑駐美大使館,代他送上為格蘭特修建陵園的捐款。
1896年8月28日,李鴻章抵達紐約訪問美國。轉瞬17年,仍不忘老友舊誼,親往哈德遜河畔格蘭特墓地拜謁。李鴻章在美國陸軍第十三師儀仗隊的護衛下,向格蘭特靈柩獻上了月桂樹枝扎成的花圈,肅立默哀。出乎所有人的預料,他沉痛地對著陵墓說道:“別了,我的兄弟!”隨后,在墓旁親手植樹一株,并立銅紀念牌一方。同時,還看望了格蘭特的遺孀、兒子,設晚宴一起聚餐。感其真誠,格蘭特夫人攜兒子登船拜望李鴻章。在回請的宴會上,格蘭特夫人邀請工商界名流百余人作陪,并將丈夫心愛的遺物——手杖贈與李鴻章留念。
(據《文摘報》)
責任編輯:yjh
(原標題:新華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