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秀美綠城初成 產業興盛發展強勁
摘要:近年來,泌陽縣在脫貧攻堅工作中,把發展產業作為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
近年來,泌陽縣在脫貧攻堅工作中,把發展產業作為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緊緊抓住產業扶貧這個“牛鼻子”,發揮本地“牧、林、菌、煙、油、菜、茶”七大特色產業優勢,加大產業投入,創新帶貧模式,強化利益連接,走出了一條以“七大產業支撐、三大集群拉動、八大模式帶貧”為主的產業扶貧路子。
□總策劃:董新奇 統籌:張成亮 組稿:周心放 馮華豫 陳遠志 攝影:劉藝
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
一是集體經濟帶貧增收。在全省率先成立了村級黨群創業服務社,吸納黨員致富能手、有服務意愿的經濟能人、優秀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和在外創業成功人士參加,發展壯大集體經濟,采取土地流轉、入股分紅、吸納就業、能人引領等方式,帶動農戶穩定增收。目前,全縣354個村依托黨群創業服務社,均建起了一村一品的特色產業,173個村實現了集體經濟“零”的突破,村級集體收入突破3000萬元,帶動3380戶貧困群眾增收,占總貧困戶的17%。
二是龍頭企業帶貧增收。組織龍頭企業依托自身優勢,與貧困群眾簽定協議,采取代種代養、入股分紅、吸納就業等方式,多渠道帶動貧困群眾穩定增收。泌陽縣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河南恒都公司,依托兩個亞洲單體最大的夏南牛養殖廠,采取訂單收購青貯玉米、實行托管增收和吸納貧困對象就業等方式,增加貧困戶收入。全縣新建夏南牛幫扶基地18個,發展訂單式青貯玉米2.4萬畝,帶動3400戶貧困戶,戶均增收3000元以上。泌陽縣食用菌龍頭企業億龍食品和雨露菌業,流轉貧困戶土地,大力發展基地式種植,免費向貧困戶提供培育好的菌棒,專業技術人員定期上門免費服務,并保價回收,所得利潤企業得三,貧困戶得七,實現貧困對象就業零距離、成本零投入、收益零風險,帶動12422戶24750人,人均年穩定收益1000元以上,占總貧困戶的62%。
三是新型經營主體帶貧增收。根據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貧困戶以土地和荒山等資源入股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采取托管經營、入股經營、承包經營等方式獲得收益。馬谷田鎮河南村貧困群眾把荒山荒坡入股永遠林果專業合作社,由企業統一整地、統一供苗、統一植保、統一技術、統一銷售,對參與日常管理的貧困戶,利潤按二八分成,貧困戶得八、企業得二;對無力參與日常管理的貧困戶,利潤五五分成,人年均收入3700元,輕松實現脫貧。目前,全縣89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參與產業扶貧,帶動7042戶14649名貧困群眾,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占總貧困戶的35%。
四是產業到戶帶貧增收。設立產業發展基金1.5億元,采取貧困戶干、政府獎補方式,激發貧困人口內生動力,通過勞動脫貧致富。對發展“牧、林、菌、煙、油、菜、茶”七大產業的貧困戶,按人均3000元的標準進行扶持。對項目發展優良、效益明顯的,按每人1000元標準發放后續發展基金。該縣銅山鄉山頭村貧困戶馮華俊,用小額貸款資金4萬元、政府獎補1.5萬元,養殖能繁母牛4頭,繁殖犢牛4只,年獲利近3萬元,實現穩定脫貧。目前,全縣新增加牛存欄2.2萬頭,香菇3000萬袋,林果9萬畝,帶動2600戶貧困群眾自主發展產業,實現年人均增收3000元,占總貧困戶的13%。
五是電子商務帶貧增收。建成覆蓋城鄉的電商物流覆蓋體系,全縣562家農業經營主體開設網店,帶動672名貧困人口成為懂信息、會用網、能致富的新型農民。農民田金滿開設的“金滿農場”網店,生意紅火,依托農產品標準化生產,使土貨變網貨,把本地不值錢的干蘿卜葉、花生葉賣出了20元一斤的肉價錢,年銷洋槐花、山野菜、芝麻葉等300多萬元,輻射帶動周邊8個鄉鎮的貧困對象脫貧致富。
六是金融扶貧帶貧增收。全縣設置6000萬元財政風險補償基金,采取“政府+合作社+銀行+擔保公司”四位一體方式,通過戶貸戶用、戶貸社用、社貸社用、企貸企用四種途徑,支持貧困對象發展產業脫貧。2017年以來,全縣累計發放扶貧貸款5.26億元,89家企業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特色產業,帶動9563戶貧困戶,戶均年穩定增收3000元,獲貸率達47.87%。
七是扶貧車間帶貧增收。按照“四靠”的原則,政府和企業共同投資建設扶貧車間102個,讓貧困群眾不出村就有活兒干,在家門口就能就業。泌陽縣豐盈制衣、神藝服飾、東吉電子,鼓勵公司熟練工,把生產車間搬進村、搬回家,先后在馬谷田、盤古等鄉鎮建成扶貧車間49個,吸納2600多名留守婦女及貧困人口就業,實現了上班能哄娃、打工能種地,在家能脫貧的目標。
八是光伏產業帶貧增收。財政投入資金2.03億元,建成300KW村級光伏發電站106個,轉報扶貧項目20兆瓦集中電站1個,帶動6550戶14885名貧困人員,人均增收1000元,占總貧困戶數的31.9%。
為確保產業扶貧取得扎實成效,泌陽縣還成立了產業扶貧工作領導小組,下設集體經濟扶貧、金融扶貧、電商扶貧等專項工作組,構建了1+4的產業扶貧政策體系。“1”即是《泌陽縣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4”即是《泌陽縣進一步加大建檔立卡貧困對象扶持力度實施意見》《泌陽縣特色產業扶貧方案》《泌陽縣特色產業以獎代補實施方案》《泌陽縣發展集體經濟實施方案》,對貧困對象參加就業培訓的每人每天補貼40元,對市外參加培訓的一次性補貼450元;對帶貧效果明顯的企業優先給予金融扶持,對安置貧困對象穩定就業的企業,按每人每年2000元的標準給予補貼;對發展產業的貧困對象給予資金支持、小額貸款扶持,對發展集休經濟的村給予150萬元左右的扶持資金。2016年以來,該縣整合及縣財政投入扶貧資金12.6億元,其中,用于產業扶貧9.1億元,占72.2%,帶動72個貧困村、 52007人穩定脫貧,達到了貧困戶每戶都有2種及以上產業覆蓋,實現了脫貧攻堅與特色產業、基層黨建、鄉村振興、生態環境的高效融合、共同發展。
做精城市規劃 打造城市特色
2017年以來,泌陽縣緊緊圍繞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目標,突出規劃、建設、管理三個重點,統籌空間、產業、生態、文化四個布局,縣城建成區面積3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8.8萬人,城鎮化率40.1%,提升1.7個百分點。
按照“一河兩岸、跨河發展”和“東進南拓、北控西延”的思路,修編并經省住建廳批準完成至2030年縣城總體規劃,完成中心城區交通、排水、學校、醫療衛生等10個專項規劃編制,完成新縣人民醫院片區、“三館”片區、商務中心區等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全面啟動海綿城市、地下管廊規劃編制,完成城市色調、生態水系等設計48項,形成了銅山湖生態旅游區、城鄉一體化示范區、商務中心區、老城區、產業集聚區、現代物流園區“六大功能區”和梁河園林商住開發帶、泌水河生態景觀開發帶“兩大開發帶”的城市發展布局。
新征土地5056畝,拆遷房屋12萬平方米,實施重點城建工程33項,城市承載能力明顯提升。圍繞提升通行能力,全年累計投資13億元,拓寬改建道路5條,升級改造道路8條,新建道路7條,打通城市斷頭路5條,完成盤古山大道泌水河大橋拓寬工程,推進平桐路泌水河大橋和西二環泌水河大橋拓寬工程,形成了“七縱八橫”的交通網絡。圍繞完善配套功能,啟動投資7億元的集中供暖工程和投資5億元的垃圾發電工程,投資2億元新鋪設、升級改造供水管網76公里、污水處理管道4.2公里,城區天然氣管網覆蓋率達到54%,新建垃圾收集站(公廁)11座;開通5路公交線路。圍繞強化公共服務,投資7億元實施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三館”建設項目,投資7.8億元實施新縣人民醫院建設工程,投資2億元實施縣中醫院、縣婦幼保健院搬遷工程,新建康復養老醫院、精神病醫院等3所。全面啟動縣體育館暨新一高建設工程;新建初中和小學各1所、幼兒園3所。圍繞產城融合發展,產業集聚區建成區面積14.5平方公里,主營業務收入328億元,從業人員4.5萬人,被評為河南省二星級產業集聚區。商務中心區建成區面積0.7平方公里,跨進省定晉星門檻,占地2000畝的現代物流園區正在加快建設。電子商務、信息技術等服務行業快速發展,每年帶動2萬農村人口向縣城轉移。
開展數字化管理,完成城市管理體制改革,組建縣城市管理局,投資1200萬元建成數字化城管平臺,分為6大類、81小類事件,對城市實行網格化管理。推進常態化整治,持續開展交通秩序、廣告牌匾、市場經營、環境衛生、“兩違”整治等專項行動,加大校園周邊環境、靜態停車管理、沿街外立面等專治理,依法拆除違法建筑300余處6萬平方米。推動社會化運營。實行監管與運營分離,對城區每個網格的保潔采取公開招標方式,推動有資質、有能力的保潔公司實施運營,縣環衛部門對保潔公司進行量化考核。深化全民化創建,抓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開展道德標兵、泌陽好人評選活動,城市文明程度明顯提升。深入開展“六城聯創”活動,啟動國家級文明縣城提名創建工作,被重新確認為國家衛生縣城。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泌陽縣是駐馬店市最大山區縣,資源豐富,生態優良。近年來,縣委、縣政府認真貫徹新發展理念,以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為載體,以打造生態宜居宜業城市為目標。全縣有林地面積185.22萬畝,活立木蓄積量566.9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52.6%,林業總產值達21億元,城區綠化覆蓋率41.3%,人均綠地29平方米。
在市創森辦的具體指導下,以山區成片造林為基礎,以通道整改提升、美麗鄉村建設、水系綠化、公園游園建設為依托,多策并舉,全民動員,強力推進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工作,在城市森林網絡、城市森林健康、城市林業經濟、城市生態文化和城市森林管理等創建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全方位推進造林綠化。圍繞“山”。2015~2017年,全縣共完成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新造林任務30.3024萬畝,包括防護用材兼用林建設工程24.5728萬畝,綠色通道建設工程1.5237萬畝,水系綠化工程0.1843萬畝,美麗鄉村建設工程12個、0.09萬畝,經濟林基地建設工程3.5525萬畝,花卉苗木基地建設工程0.3791萬畝。其中,2015年完成新造林4.3428萬畝;2016年完成新造林19.2478萬畝;2017年完成新造林面積6.7118萬畝。完成中幼林撫育35.1145萬畝。建立6個縣級義務植樹基地,平均每年參加義務植樹活動50萬人次以上,累計義務植樹1250萬株,盡責率達96%。
圍繞“水”。泌陽縣域內流域面積30km2以上河流共35條,水岸總長度583.43km,適宜綠化長度573.1km,已綠化長度551.78km,林木綠化率達96.28%,超過標準80%的16.28%。且水體沿岸綠化采用以鄉土植物為主、多層次多結構的模式,基本形成了“河湖通、流水清、兩岸美”風格獨特的近自然水源保護林風景帶。以泌水河生態景觀帶建設為主線,形成了獨具濱河特色的生態長廊、風景長廊、文化長廊和休閑長廊。
圍繞“路”,高標準完成通道綠化整改提升538公里,其中完成高速整改提升綠化94公里,省級道路整改提升綠化121.5公里,縣鄉級道路322.5公里。建設綠化生態廊道,為關鍵物種遷徙提供條件的基礎上,春觀花、夏觀果、秋收獲,既有生態效益,又有經濟效益,成效非常顯著。
圍繞“村”,打造圍村林、小游園、風景林、花卉苗圃景觀帶。并先后建成了泌水河公園、梁河帶狀公園、雙龍公園、盤古公園、開天園、范縝綠化廣場、莘園、健身園、森林公園、濱河公園、人民游園、團結游園、水潤園、文化長廊、金鳳園、三角花壇等一批公園、游園綠地工程。
堅持創森與綠色發展相結合。大力發展綠色旅游,先后投入近10億元,對銅山湖國家級森林公園、國家級濕地公園、盤古山省級森林公園等5個森林公園進行升級改造,對泌水河濕地公園和五峰山等森林公園進行規劃實施,建成國家4A級風景區1個、國家3A級風景區3個、國家2A級風景區1個。據統計,2015年至2017年全縣共接待國內外游客1125萬人次,其中,接待國內旅游者1115.5萬人次,接待入境游客9.5萬人次,年均增長1.35%;旅游總收入7.5億元,年均增長25%。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創森工作只有起點,沒有終點。該縣將以這次為契機,學習先進兄弟縣區的經驗做法,進一步查漏補缺、完善提高,確保高質量、高標準、高要求全面完成創森任務。同時充分發揮資源大縣的優勢,力爭為保護該縣生態環境,提升城市形象和競爭力,推動區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做出貢獻。
推動企業招“大”引“強” 加快資源融合發展
今年以來,泌陽縣委、縣政府結合縣情實際,重點扶持發展電子電器制造、食用菌、夏南牛三大主導產業專業園區,有針對性地開展主導產業專項推介招商活動,集中力量引進一批大項目,吸引上下游配套企業入駐,拉長產業鏈條,壯大產業規模。今年以來,該縣加強與東莞銘普光磁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力度,再次簽約了投資10億元的光電產品生產基地項目(泌陽銘普光磁三期);加強與廣東泓盛皮革有限公司的合作力度,成功簽約了投資5億元的奇恒皮革制品公司二期續建項目;通過與江蘇品品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洽談對接,簽約了投資16.5億元的食用菌高科技產業園項目;通過與山西嘉沁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洽談對接,簽約了投資9億元的食用菌工廠化種植及加工項目。
通過召開招商引資專題會議、多種形式宣傳招商引資政策、堅持實施部門“二分之一”招商工作法等措施,持續開展全民招商,積極開展專業化、精準性、集群式招商。對一些重大項目、重要客商、重點產業,主要領導親自掛帥,組成招商小分隊,實行一對一跟進、點對點對接、面對面協商,重點洽談、重點攻關、重點突破,取得了明顯成效。如:4月份,由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帶隊赴北京與中農城投有限責任公司洽談對接,成功簽約了投資5億元的泌陽農副產品直批電商綜合物流博覽園項目;5月份,由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帶隊,分別赴江蘇與品品鮮生物科技公司、裕灌現代農業科技公司、山西嘉沁現代農業有限公司等企業考察對接,成功簽約了兩大食用菌循環生產加工項目;6月份,由縣政府主要領導帶隊,赴江蘇省無錫市,先后與恒利弘實業有限公司和世展集團有限公司進行考察對接,通過開展座談會深入了解,初步達成了在泌投資建設綜合市場、商貿城的合作意向。
積極參加省市組織的招商活動,主動融入“一帶一路”、鄭州航空港綜合經濟實驗區等國家戰略,努力拓展我縣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4月16~19日,赴鄭州參加第十二屆中國(河南)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與山東陽谷碩陽服飾有限公司簽約了投資1.2億元的年產1000萬件針織制品生產線項目,與北京永勝體育器材有限公司簽約了投資3.2億元的各類體育器材生產銷售項目。4月22~25日,赴深圳參加河南駐馬店承接珠三角轉移推介暨項目活動,與廣東泓盛皮制品有限公司簽約了投資5億元的牛皮精加工及皮具制品生產項目,與廣東新迪科技有限公司簽約了投資3.2億元的年產5000萬件電子元器件生產項目,與深圳興隆日化有限公司簽約了投資1.8億元的迷迭香香精制品生產項目。
截至目前,該縣已與省外企業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15個,合同投資額172.3億元,其中5億元以上項目7個、3~5億元項目6個。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