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改革開放40年:我的文學夢
摘要: □西平縣 趙付友一1979年,我在我們村學校初中部上初一。我的語文老師是一位剛走出公社高中校門的俊小伙。生產隊給他記滿工分,他每個月還有3元的工資。懷著對文學的崇敬和
□西平縣 趙付友
一
1979年,我在我們村學校初中部上初一。我的語文老師是一位剛走出公社高中校門的俊小伙。生產隊給他記滿工分,他每個月還有3元的工資。懷著對文學的崇敬和熱愛,他花12元錢,自費訂閱了一份全年的《收獲》雜志。
《收獲》是一本文學季刊雜志,三個月才寄來一本。我是班級語文課代表,負責全班同學作文本的收發任務。每次去語文老師的辦公室送或領學生的作文本,我都會看到他閱讀《收獲》雜志時愛不釋手的樣子,讓我羨慕不已。我總是想,這是一本什么樣的書啊?讓我的語文老師看得如癡如醉?
想的多了,大腦中就有了非看不可的愿望。幾次在語文老師面前“積極表現”后,我終于得到了語文老師的同意。從老師中手接過雜志,讀《收獲》就成了我最幸福的事兒。
我為什么會癡迷于《收獲》雜志呢?一是那時可供學生閱讀的課外書籍太少,二是那時學生的學習壓力沒有現在大。老師能如饑似渴地閱讀,此書一定好看?,F在再想,是雜志里面精彩文章的魔力,才使我迷戀上了讀書。
初次讀到《收獲》,每看一篇文章,我不但佩服文章好,還佩服作者寫得好。至于為啥好,文章怎樣個好法,我一時也說不出個子丑寅卯來,就是閱讀后再推薦給同學們去讀,我也只會說好,而不知道為啥好。我只會思考,卻得不出答案。
如果說初中時讀《收獲》讀出了我對文學的喜愛,那么,師范學校的《閱讀與寫作》卻讓我有了文學夢。
2017年6月10日,作者(右一)代表西平縣作家協會向西平縣蘆廟鄉韓莊村捐贈圖書。
二
1983年,我考上了駐馬店師范學校。教我們《閱讀與寫作》課的老師是一位剛畢業的研究生。他英俊的外表、流利的普通話、瀟灑的板書、優雅的教風、高深的學問讓我為之傾倒,至今不忘。
在老師講到茹志鵑的小說《百合花》時,全班同學都被他深入作品深處的講解流下了眼淚。下課后,有的同學贊嘆這篇小說寫得好,有的贊嘆老師講得好,而我認為,好廚師遇到了好食材,才有了我們今天的精神盛宴。
星期天,我去學校閱覽室,無意中看到了新的《收獲》雜志。再次端詳雜志全貌,我才注意到《收獲》竟然是一份來自上海的純文學雜志。讀著里面的每一篇作品,我的內心都會受到震動。為不再落下遺憾,我就把其中精彩的文章或段落摘抄下來。想不到,這些摘抄文章都成了我當老師后輔導學生作文的活教材。
學習了《閱讀與寫作》,我才有了小說、散文、詩歌、戲劇的概念。在師范老師的熏陶下,有《閱讀與寫作》教材里的小說課文作模板,我私下有了小說寫作的沖動。局限于模仿,根本不是所謂的文學創作,充其量算是寫了較長一點的作文業余練筆而已。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遇見了《驛城晚報》(現在的《天中晚報》),幾次豆腐塊的文章見報后,先后得到了晚報副刊部幾位專業編輯的關注和培養。
參加工作后,我憧憬著當一名優秀教師,為拿到高一級的文憑,我及時參加了自學考試,并很快取得了???、本科文憑。我教的是中學語文,每周一次作文課,我經常和學生一起寫作文。一次,全市教育系統開展“教育的出路在于改革”大討論征文比賽,我及時把自己平常積攢的教學案例寫成文章,想不到的是,竟然獲得了市級一等獎。接著,我又把文章修改后投給報社,很快,《中國青年報》、《河南教育》、《駐馬店日報》、《天中晚報》等媒體刊發了我不同的文章。領到樣報樣刊和稿費是次要的,關鍵是我本人受到了校長和上級領導的稱贊。
三
1988年,國家恢復了教師職稱制度,同樣是師范畢業,因為我學歷達標,還有模范教師證書和公開發表的論文,我被上級評上了中學二級職稱,而和我一同參加工作的同事只有小學二級職稱。
機會總是青睞有準備的人。寫作練筆,給了我人生前進的動力,改革開放,積累了我工作上的經驗。我和改革開放共成長。評上職稱的第二年,我當上了學校團支部書記,又三年,我順利晉升了中級職稱,當上了教導主任。工作更忙了,寫作絲毫沒有停下來。養成了業余練筆的習慣后,我的小文章不斷見諸報端。2007年,我接觸到了駐馬店市作家協會辦的文學刊物《天中報告》和西平縣作家協會辦的文學刊物《西陵風》(后更名為《西平文學》)。從此,我才真正地相遇、相識、相知到了一批文學大家。
在省市縣作家協會的培養下,有了各位作家的創作指導,我不斷有小說、散文、詩歌見諸報刊雜志。2009年12月,我晉升為中學高級教師的同時,還被河南省作家協會吸收為會員。有了河南省作家協會作靠山,我的文學創作如魚得水,如虎添翼。2013年秋,得知駐馬店市第一屆中青年作家培訓班在西園賓館開班的消息,我第一時間報了名,從而,有幸成為全市第一期作家培訓班學員,更有幸的是:在這次培訓班上,我聆聽了《莽原》雜志主編李靜宜、河南省作協副主席王劍冰、河南省詩歌學會吳元成、駐馬店市作家協會主席劉康健等幾位河南文學大家的專題講座。短暫的三天學習時間,讓我從一個孤陋寡聞、從未見過文學大世面的基層作者,切身感受到了祖國文學和世界文學前進的腳步。我的面前,打開了一扇充滿希望的文學之門。
四
2014年,我的小說《學校食堂風波》登上了復刊后的河南省純文學刊物《奔流》雜志。有文友夸我的文學創作達到了省級水平,有作協領導贊許我的文學之路越走越扎實。無論是贊揚還是激勵,我都心存感激之情。我肚子里有幾滴墨水,我自己知道;我自己能吃幾個饃,我心里有數。
加入河南省作家協會后,我的文學閱讀面由《收獲》擴大到《人民文學》和《中國作家》等重量級的文學刊物,邊讀邊寫。在市級以上報刊雜志上,我先后發表了100多篇的小說、散文、詩歌和隨筆,兩次獲得文學獎。2016年5月,西平縣作家協會換屆選舉時,我被推舉為秘書長。去年10月,我的小說《錯哪了》獲得西平縣首屆文學藝術獎的文學獎。
祖國改革開放40年,我與改革開放共成長。我的文學夢連著中國夢。我堅信,等到祖國實現中國夢的那一刻,也一定是我文學圓夢的那一天。
責任編輯:wtt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