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之戰日本靠什么取勝
摘要: 1947年,日本頒布“和平憲法”,開始戰后經濟改革、恢復和重建過程。但是,由于大量熟練工人死于戰場,產品質量比二戰時還糟。有西方媒體這樣報道日本產品:玩具
1947年,日本頒布“和平憲法”,開始戰后經濟改革、恢復和重建過程。但是,由于大量熟練工人死于戰場,產品質量比二戰時還糟。有西方媒體這樣報道日本產品:玩具玩不了多久就會出現質量問題,燈具壽命短得讓人無法接受。
索尼公司創始人盛田昭夫在《日本制造》中回憶:“我們就是仿冒和劣質的代名詞,任何印有‘日本制造’的商品都給人留下了質量極差的印象。在創業初期,我們總是把產品上‘日本制造’這行字印得盡可能小,有一次因為太小了,美國海關逼著我們重新印大。”日本大分縣北部的一座小城宇佐市,二戰后雨后春筍般出現了近百家工廠。原因很有意思,宇佐的英文是“Usa”,因而在此制造的產品可以印上“Made in Usa”,讓人誤以為是美國制造。
顯然,靠著類似方法,日本產品是不可能享譽全球的。日本政府逐漸意識到低劣產品、惡劣口碑的問題,著手建立相關法規。當時,美國是日本經濟發展的榜樣和老師。于是,日本科學家和工程師聯合會設立質量管理研究小組,研究美國的《生產管理手冊》,但書中漫天的理論讓他們摸不著頭腦。
1950年6月24日,控制日本80%資本的21名企業家出席了一場盛宴,歡迎美國統計過程控制專家愛德華茲·戴明博士。戴明用鼓動的語言告訴日本人:5年后,你們的產品質量將超過美國!接著,戴明在日本舉辦了為期8天的質量管理講座。日本最大的廣播機構將這次講座的錄音制作成節目,數百萬日本民眾通過無線電波收聽了戴明的授課。戴明帶來了兩個重要的質量思想:一是高質量并不意味著高成本,只要一開始把事情做對,成本反而會降低;二是大多數的質量問題不在于工人,而是管理者的責任。戴明帶來了質量發展的“金鑰匙”,一場聲勢浩大的質量改革運動由此開啟。
上世紀60年代,日本質量管理進入獨創時期,推進“全面品質管理”和“消費者品質管理”活動,首創質量管理小組質量改進方法,提出一系列富有日本特色的品質管理理論和方法,石川馨、田口玄一、狩野紀昭、大前研一等品質管理專家名噪一時。
上世紀60年代末,日本政府開始構建嚴格保護消費者權益的制度體系,采取集團訴訟、具有震懾力的懲罰性賠款、生產方舉證責任、嚴格追究刑事責任等措施,倒逼企業持續提升產品質量。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日本集成電路缺陷率降至千分之一,而當時美國的缺陷率約為百分之一。這個巨大差距使得美國在半導體之戰中敗北。
又過了10年,日本產品的質量愈發過硬。1980年,美國質量專家哈勒德在一篇報道中介紹,分別檢測3家日本公司和美國公司的30萬個存儲器,結果發現日本產品的出錯率為0,美國的為1.1%至1.9%,使用1000小時后出錯率上升到27倍。
在經歷經濟泡沫破裂和長達20年的經濟增速下滑后,如果沒有強勁的基礎設施水平和產品質量水平作為支撐,很難想象今天日本還能保持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的地位。但近年來,許多知名日本企業內部相繼發生一些質量問題,特別是,豐田、鈴木大面積召回問題汽車以及高田、神戶制鋼篡改數據等均轟動一時。其中的原因,既有經濟下滑帶來的壓力,也有世界制造格局導致的變化;既有質量管理的放松,也有企業文化的改變。日本質量蒙上了陰影,需要重新思考產品質量管控問題了。
(據《解放日報》)
責任編輯:wtt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