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子大王”付常運 丹心譜寫為民曲
摘要:付常運通過一個又一個的好點子,把一個窮村帶領成了遠近聞名的大棚蔬菜村、農機村、出租車村。
記者 王曉晶通訊員 吳 予
付常運(左)在蔬菜溫棚里向貧困戶了解蔬菜長勢情況。(資料圖片)
汝南縣古塔街道辦事處宋莊社區黨支部書記付常運在鄉親們的眼里,不僅是一名省級勞動模范,更是一個“點子大王”。近年來,他帶領鄉親們走上脫貧致富之路。付常運通過一個又一個的好點子,把一個窮村帶領成了遠近聞名的大棚蔬菜村、農機村、出租車村。目前,宋莊社區已有大中型農業機械300臺,每年僅跨區作業一項收入達3000萬元。
在付常運的帶領下,目前宋莊社區已發展溫棚近1000座,成了全市最大的溫棚示范社區,并創建了“宋莊山中園蔬菜生產專業合作社”,河北、山東、山西、武漢、石家莊、鄭州、遼寧等省、市30家超市、蔬菜批發市場與宋莊社區建立了無公害蔬菜批發銷售業務聯系。現在宋莊社區村民吃的是無公害蔬菜,住的是兩層洋房,喝的是自來水,走的是水泥路,享受的是合作醫療,真正成了新農村和諧大家園。付常運也先后獲得全省優秀村主任、全省基層組織建設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我讓貧困戶知道,找我幫他辦事,省錢、省力、省時、有實效”
宋莊社區轄9個自然村12個村民組,共有860戶3580人,5200畝耕地。2014年,該社區貧困戶46戶,涉及236人,這些貧困戶年人均純收入低于3208元。
“我身為一名勞動模范,既是黨支部書記又是工會主席,帶領群眾脫貧致富,首先要牢記黨的宗旨,把群眾疾苦放在心上。”付常運充滿激情地說,“我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真心真意為貧困戶辦實事、辦好事,辦困難群眾讓我去幫助辦的難事,我讓貧困戶知道,找我幫忙辦事省錢、省力、省時、有實效。”
正是這一理念和信仰,付常運在工作和生活中,克服種種困難,依靠社區全體黨員、村民組干部、青年骨干、致富能手、經濟人,帶領貧困戶和相對貧困戶,解放思想、強抓機遇、埋頭苦干,脫貧致富。
發展反季節蔬菜溫棚,創建“宋莊山中園蔬菜生產專業合作社”。付常運聽說山東農民建大棚蔬菜效益好,他想把這個項目引進社區,當他把這個想法告訴貧困戶時,大家既感興趣又有思想顧慮,怕種不好,怕菜賣不出去。為了激發群眾積極性,2014年他自費兩個月3次跑山東壽光,吃住在大棚,學習菜農的種植管理技術、了解蔬菜生長過程,并與當地菜農、技術人員建立了聯系。
建反季節蔬菜溫室棚,沒有土地,付常運協調租用村常年在外務工農戶轉讓地;缺乏資金,他協商貸款,自己擔保為貧困戶抵押貸款;沒有技術,他請蔬菜專家來社區講課;建大棚時,把自己新購買的四輪拖拉機、水泵機械讓大家使用,并且多次給報名的24戶貧困戶承諾,賠了算他的。老天有眼,當年種植黃瓜大豐收,純收入都在8000元以上,貧困戶高興了。第二年又發展26戶貧困戶,收入萬余元。第二年底,除貧困戶參與外,新發展130戶,該社區馮東村民組馮大群,建了兩座溫棚和一個簡易棚,年收入10萬多元,成了全村溫棚收入狀元。馮西村民組馮小七建了兩座日光溫棚,純收入8萬多元,并帶動周邊村發展溫棚500多座,每座溫棚經濟效益達3萬多元。為避免一家一戶應對蔬菜市場的風險,把溫棚蔬菜這一產業做大做強,他帶領村民創建宋莊山中園蔬菜生產專業合作社,注冊了“山中園”蔬菜品牌,走品牌化發展道路,種菜嚴格按照有機肥標準進行操作,并上掛“山中園”品牌,走品牌化、包裝化道路,受到駐馬店市及周邊城市大市場、超市青睞,紛紛與宋莊社區簽訂種植合同。
“一家一戶脫貧還不行,發揮集體經濟才能算真正擺脫貧困”
近年來,付常運依托先富裕起來的一些人有資金、有技術、有資源的優勢,采取幫帶形式幫扶貧困戶增加收入。
社區成立信貸互助協會。付常運動員先富裕起來的60個家庭,每戶集資3萬元共計180萬元用于貧困戶申請用款,只要用款去向是生產自救,有3名集資戶簽字擔保,就可貸款15萬元。
成立保潔鞋業協會。該村2016年開始,付常運通過經濟能人帶動,在汝南縣城、駐馬店市區發展保潔擦皮鞋、洗布鞋、制作鞋墊等業務。目前,駐馬店市從事保潔鞋業的三分之一都是宋莊村人,從業44戶。“我們已經看好了保潔鞋業發展前景,下一步準備向漯河、滎陽、阜陽發展。”付常運說。
發展農業機械化。付常運多次主持召開社區“兩委”會,研究發展農業機械化問題。他與社區“兩委”成員,多次奔波在信用社、郵政儲蓄銀行,協調低息貸款300萬元。另外,爭取到金融扶貧貸款,采取定向補貸的方法給急需勞動致富的貧困戶購買農用生產機械。現在宋莊社區已有大中型農業機械300臺,每年僅此一項收入就達3000萬元,成了遠近有名的農機村。
規劃和改造基礎設施建設。付常運把道路建設作為新農村建設的重點來抓,徹底改變群眾行路難問題。他把社區道路硬化納入頭號工程,籌資金、拉贊助、請技術人員,樣樣都是他親自帶頭干。修路期間,他既當指揮員又當戰斗員,總是早出晚歸。為了彌補資金的缺口,他率先捐出1萬元,社區群眾共捐資10萬余元,動員社區在外工作和做生意的成功人士為家鄉捐資56萬元,爭取到縣里修路項目資金80萬元,經過近兩年的努力,修建7米寬水泥路8公里。目前,該社區9個自然村的8個主干道,共計20公里的道路已全部進行了硬化、綠化、美化,實現了“戶戶通”,并安裝了5公里的路燈,成為宋莊社區的一道美麗風景線。
“我自己幫扶三戶,已經脫貧兩戶,還有一戶就等今年底驗收了”
“我自己幫扶的有三戶貧困戶,其中一戶李東村民組村民李華生家,3個孩子,因學致貧。”付常運說,“我勸他把翻修房子的事緩一緩,用這錢和我幫他家借到的1萬元,買了一臺‘小洋馬’收割機。”講起自己的幫扶對象,付常運侃侃而談。這兩年多來,李華生利用付常運幫助買來的“小洋馬”收割機,除每年到南方收割水稻外,還在當地周邊收割小麥等農作物,年收入5萬元,脫下了貧困的帽子。
他幫扶的范西村民組村民付東升,看到別人建溫棚很快脫貧致富,也很想建溫棚,由于手里沒錢,愿望始終沒有實現。付常運知道后,幫他貸款4萬元,建起了2座溫棚,如今,付東升也買上了一臺“小洋馬”收割機,今年實現脫貧。
付常運幫扶的另一戶家中3口人,日前已經介紹戶主到該縣立馬電動車有限公司上班,妻子在家中料理農作物,2018年上半年測算家庭人均收入4660元,高出了當地家庭人均收入3208元的貧困標準線。
在付常運的積極倡導下,該社區每年對“脫貧致富家庭”“脫貧致富能手”“巧媳婦”“十星級勞動家庭”進行表彰。今年七一建黨節當天,宋莊社區召開表彰大會,表彰2017年以來收入在20萬元以上的脫貧致富家庭138戶,30萬元以上的35戶,50萬元以上的2戶,共210個家庭,占全社區家庭總戶數的25%。
付常運表示,自己堅定一個信念:做一天社區干部,就要努力讓貧困戶勞動致富,過上好日子;當一天勞動模范,就要帶領群眾勞動致富一天,把宋莊社區建設成全縣最美的家園。
責任編輯:dr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