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素良 要干就要干出個樣子來
摘要:記者 張 勇 通訊員 馮艷麗二十八年如一日,投身農村公路養護事業,他吃苦耐勞,完成一項又一項艱巨的任務。他是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帶出一批又一批崗位能手。他扎實工作,
記者 張 勇 通訊員 馮艷麗
二十八年如一日,投身農村公路養護事業,他吃苦耐勞,完成一項又一項艱巨的任務。他是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帶出一批又一批崗位能手。他扎實工作,細心呵護每段路面、每座橋梁。他兢兢業業,勤奮工作,一步一個腳印,走在農村公路養護一線。二十八年的風風雨雨,他逐漸成長為一名業務熟練、作風過硬的農村公路養護管理的“行家里手”。他就是上蔡縣鴻通公路工程有限公司經理侯素良。
工作中,侯素良把“甘當農村公路養護事業的鋪路石”作為人生的座右銘。他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處處想在前、做在前,無怨無悔,默默無聞,哪里工作最苦,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因踏實能干、吃苦耐勞、技術精湛、表現突出,他多次受到上級部門的表彰,先后被市交通運輸局和市農村公路管理處評為先進工作者、優秀養護工,并被上蔡縣總工會授予上蔡縣五一勞動獎章。2016年,上蔡縣在全市農村公路綜合評比中榮獲第一名,受到市、縣交通運輸部門的表彰。
侯素良先后擔任上蔡縣農村公路管理所駕駛員、工區養護工、技術員,2008年初任上蔡縣鴻通公路工程有限公司經理。當時,上蔡縣鴻通公路工程有限公司處于半癱瘓狀態,公司內外墻壁破爛不堪,唯一有門的房子成了鄰居堆放雜物的倉庫。侯素良說:“那時候由于公司機械簡陋,養護工作大部分都是手工作業,條件十分艱苦。”
條件再艱苦,侯素良也沒有被困難嚇倒。在一線工地,他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以路為家,以忘我的精神,向人們展示了農村公路人的勤勞。2016年7月,為加快上蔡縣城至和店鎮道路的中修挖補工程的搶修進度,抓住道路施工的良好天氣條件,保證工程質量,他冒著酷暑始終堅守在施工一線。由于連續奮戰數日,加上高溫和過度勞累,他的身體嚴重透支,暈倒在施工現場,被同事及時發現后,多次勸他回去休息,可他僅僅在施工現場休息了一會兒,就又回到工地。直到工程圓滿結束后,他不得不住進醫院。在上蔡縣交通運輸系統,侯素良被大家稱為“拼命三郎”。艱苦的環境,鍛煉了他的意志,磨煉了他堅韌的性格,他憑著勤勤懇懇、腳踏實地的實干精神,愛崗敬業,無私奉獻,贏得領導的認可和同事的敬佩。
2017年6月,由于連續降雨,當侯素良看到縣城華楊路華陂至坡董段路面到處坑坑洼洼、路面積水、車輛無法通行時,他不顧子女正在參加高考的關鍵時期,舍小家顧大家,義無反顧地沖在工作前線,吃住在工地,披星戴月,風里來、雨里去,只為道路早日通行。他對同事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養護路段就是我們的臉面,路面的坑槽就是我們臉上的疤痕,養好公路、保障暢通是我們的工作職責,過往群眾滿意是檢驗我們工作的標準。”
2018年春節期間,大雪鋪天蓋地,氣溫降至零下,道路結了厚厚一層冰。為保障過往車輛和行人安全通行,侯素良和同事連夜上路,頂著凜冽寒風在結冰路段鏟雪、除冰、撒鹽,從晚上一直干到次日凌晨。盡管凍得雙手紅腫、雙腿麻木,但他沒叫一聲苦、喊一聲累,看到過往車輛安全順利通行,他那凍得發紫的臉上露出燦爛的笑容,在晨光的照耀下顯得格外亮麗。
侯素良養護的路段,常年保持路面清潔、路肩密實平整、邊坡線條規范、綠化美觀,每一項工作都高標準、高質量完成。近年來,他的朋友勸他歇歇,可侯素良卻說:“我是一名共產黨員,榮譽只是我人生旅程的一個新起點,為農村公路事業奮斗沒有終點。”
“要干就要干出個樣子來。”侯素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他把一個“爛攤子”公司變成人心思齊、人心思進、人心思干的和諧企業。他甘當鋪路石,凝聚人心,爭創一流,展現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優秀品質。他身先士卒,埋頭苦干,在他的帶領下,上蔡縣農村公路面貌煥然一新。
責任編輯:wh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