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的底線是安全(民生觀)
摘要: 熟悉山的脾氣、海的性格,并克服麻痹僥幸心理,才能最大限度減少旅游中的安全隱患這兩天,一對雙胞胎的下落牽動著不少人的心。這對8歲的姐妹跟隨媽媽從北京到青島旅游。在
熟悉山的脾氣、海的性格,并克服麻痹僥幸心理,才能最大限度減少旅游中的安全隱患
這兩天,一對雙胞胎的下落牽動著不少人的心。這對8歲的姐妹跟隨媽媽從北京到青島旅游。在海邊玩時,一個不留神,孩子就找不到了。雖然各方積極搜索,但是兩個孩子還是在海中遭遇不幸。
這一事件再次敲響警鐘:旅游有風險,安全意識不能松懈。
風險,有的來自陌生化環境和游人的獵奇心理。“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風險常與風景相伴而行。我們有時會為了欣賞美麗的景物,而“情不自禁”地冒險、“不計后果”地嘗試。然而別忘了,風景之所以壯美,是因為我們站在安全的位置上去欣賞。錢塘江大潮,離遠看,是雄渾,貼近看,就是兇險。
因此,我們在旅游前一定要做足功課,對旅行目的地要有所認識和準備。只有熟悉了山的脾氣、海的性格,才能安全地休閑。據媒體報道,那對雙胞胎遇難的海域不是正規浴場,水下有暗流,岸上沒有瞭望塔。在這樣的地方玩水,危險太大。
有的風險還來自人的麻痹和僥幸心理。盡管旅游安全問題頻現媒體,但總會有人覺得那些案例和自己隔著十萬八千里,自己肯定不會碰上,總想著“以前出去玩沒有發生險事,這次肯定也不會”。這種心理恰恰成了風險的溫床,“禍患常積于忽微”。須知,君子不立危墻之下,才能最大限度地減少安全隱患。
此外,帶孩子出去玩的家長尤其要加強警覺。筆者的同事帶孩子去旅游,回來說很累。為啥?游山玩水時,得時刻看著小朋友,預判周邊險情,手機都不敢看。但這付出是值得的。
同時,相關部門和景區方面,也要切實承擔責任,為游客安全保駕護航。前些天,文化和旅游部印發通知,要求各地旅游部門部署安全檢查和隱患排查;督促旅行社密切關注汛情預報,避免組織旅游團到汛情嚴重的區域旅游;要采取多種形式開展旅游安全宣傳教育,特別是要對出國自助游的我國公民,做好旅游目的地安全風險提示和危急情況的應急處置教育。
這些都是保證旅游安全的實實在在的舉措,再加上我們每個人繃緊安全弦,就能盡情而游,盡興而返。(許丹旸)
責任編輯:lyx
(原標題:新華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