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正當時
摘要: 記者 曹媛媛耳穴埋豆。記者 王 偉 攝帶領患者現場做“八段錦”健身功法。 記者 王 偉 攝 穴位貼敷。 記者 王 偉 攝今年的三伏天從7月17日開始,至8月16日結束。
記者 曹媛媛 通訊員 李亞
耳穴埋豆。記者 王 偉 攝
帶領患者現場做“八段錦”健身功法。 記者 王 偉 攝
穴位貼敷。 記者 王 偉 攝
今年的三伏天從7月17日開始,至8月16日結束。在中醫看來,這漫長的酷夏正是養陽驅寒、治已病、防未病的好時機。“冬病夏治”也成了三伏天里最火熱的話題。
“三伏貼”受市民追捧
7月27日上午,記者在市中醫院針灸推拿科看到,前來“冬病夏治”的市民絡繹不絕。其中,最熱鬧的還要數“三伏貼”敷貼點,治療者一撥接著一撥。
“我有個老寒腿的毛病,天氣一涼,這膝蓋就發冷、發酸,難受死了。”來自驛城區順河街道辦事處的張阿姨告訴記者,“貼完頭一年的冬天,癥狀就明顯減輕了,醫生建議我再堅持貼幾年,鞏固療效。”
“我們醫院開展‘冬病夏治’已有30年的歷史,依靠豐富的專家資源和實踐經驗,社會影響越來越大,前來就醫的人也越來越多。”市中醫院針灸推拿科醫生說。
“冬病夏治”歷史悠久
據了解,“冬病夏治”是我國傳統中醫療法中的特色療法,根據“天人合一”、“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利用夏季氣溫高,機體陽氣充沛的有利時機,使用藥物內服和外用等方法,調整人體陰陽平衡,預防和治療冬天或受寒后容易發作的頑固性疾病。在冬季或受寒后易患病者多屬于脾腎陽虛、正氣不足,這些人因受夏季陽氣的影響與促動,虛陽有欲動而趨于好轉的態勢,體內寒凝之氣也因此易于解除,乘其勢而治之,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適合“冬病夏治”的疾病包括過敏性鼻炎、慢性支氣管炎、慢性咳嗽、支氣管哮喘、咽炎、甲減、風濕與類風濕性關節病(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骨性關節炎、坐骨神經痛、肩周炎、頸椎病、腰椎病、強直性脊柱炎、產后風濕等)、脾胃虛寒類疾病(腹瀉、腹部冷痛等)、男子陽痿和早泄、女子宮寒及體質虛弱所致的易感冒、手足發涼等。
“冬病夏治”當中的“三伏貼”是極具中醫藥特色的治療方法,也稱天灸。“三伏貼”主要由細辛、元胡、干姜、白芥子、肉桂等刺激性中藥制成,使用時固定敷在特定穴位上,保留一定時間,通過藥物對皮膚的刺激,疏通背部穴位,一氣貫通,從而系統調節人體免疫功能,充分體現了中醫治未病的理念。
優質服務惠群眾
該院在每年“冬病夏治”活動開始前,都會要求相關職能部門全力配合,第一時間協調解決好“冬病夏治”活動準備和開展中遇到的問題。在分診預約、優化就診流程、加強醫護人員專業技術培訓、確保醫療安全等方面進行強化。強調相關醫護人員務必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增強思想意識,提升服務水平,在“冬病夏治”活動中為廣大患者提供規范化、科學化、個性化的中醫藥特色健康服務。
在市衛計委的部署下,該院多次面向全市基層醫療機構舉辦“冬病夏治”中醫適宜技術培訓班,共計培訓2000余人次,并到對口支援單位、醫聯體成員單位指導開展“冬病夏治”活動。
每年夏至、初伏時節,該院通過網站、微信等,宣傳“冬病夏治”,并對前來就診的市民實行優惠。
去年開始,該院將“五禽戲”、“八段錦”等融入活動中,并開展督灸、雷火灸、葫蘆灸、溫針灸等中醫外治療法。
據不完全統計,每年前來市中醫院“冬病夏治”的群眾就有5000人次,并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
責任編輯:dr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