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世寧將向日葵引種到圓明園
摘要: 郎世寧將向日葵引種到圓明園乾隆皇帝不解其為何“向日”伊蘭泰繪制《圓明園西洋樓銅版畫·方外觀正面》,現藏于法國巴黎國家圖書館。清代,有關向日葵的記
郎世寧將向日葵引種到圓明園
乾隆皇帝不解其為何“向日”
伊蘭泰繪制《圓明園西洋樓銅版畫·方外觀正面》,現藏于法國巴黎國家圖書館。
清代,有關向日葵的記述逐漸增多。康熙年間臧麟炳、杜璋吉所撰《桃源鄉志》稱:“葵花,又名向日葵,色有紫黃白,其子老可食。”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謝方在《花木小志》中言:“向日葵處處有之,既可觀賞,又可食用。”光緒五年(1909年)《京畿雜錄》載:“直隸及京畿植有向日葵,一名西番葵。高丈余,六月開花,每桿頂上只一花,其形如盤,隨太陽回轉,如日東升則花朝東,日中天則花直朝上,日西沉則花朝西。”
據傳,清代乾隆年間圓明園里就有向日葵了,是意大利傳教士、宮廷畫家郎世寧引種的。乾隆十二年(1747年)郎世寧參與了圓明園內長春園歐洲式樣建筑物(俗稱“西洋樓”)的設計和施工。建成后的第二年四月,郎世寧將自己從意大利帶來的葵花籽種在方外觀甬道兩旁,到了七月初葵花盛開,無比艷麗。與中國傳統花卉相比,向日葵的花朵碩大,花色金黃,純樸自然,極具觀賞性。乾隆皇帝從未見過這么大的花朵,觀賞后甚是喜歡,并賜百官到御園中觀賞。郎世寧還繪制了一幅《向日葵蝴蝶圖》,呈送給乾隆。只見兩只蝴蝶在向日葵上翩翩起舞,著色艷麗,栩栩如生。乾隆遂令造辦處依此圖制作琺瑯彩玉盤,賜予近臣。
乾隆曾問郎世寧:“向日葵何以圍著太陽轉?”郎世寧也不得其解。如今,科學告訴了我們答案:原來向日葵的生長素是背光分布的,在陽光的照射下,生長素在向日葵背光一面含量升高,刺激背光面細胞拉長,從而慢慢地向太陽轉動。在太陽落山后,生長素重新分布,又使向日葵慢慢地轉回起始位置,即朝著東方。
據《花卉園藝》記載,清代中期向日葵已在華東及西北地區廣泛種植,但不再只是觀賞性的花卉,而成為油料作物。此后向日葵傳入華北地區,并以直隸(即今北京、天津及河北地區)作為傳播中心。不過,至少在光緒年間,北京的向日葵還沒有大面積種植,只在農村的屋前屋后、地邊地堰有零星種植。因葵花多籽,在崇尚多子多福的年代,人們在庭院及房前屋后栽植幾株向日葵,寓意多子多福、家丁興旺。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向日葵在京郊已多有種植,但仍未形成較大規模。
近十余年來,向日葵作為時令性景觀花卉在北京形成區域種植,先后出現了“千畝葵海”、“葵花小鎮”、“消夏葵海”、“芳香葵園”、“葵花迷宮”和“向日葵主題公園”等景區,品種已有30多個。仲夏時節,葵花盛開,綻放出美麗的“笑臉”,成為一道道令人賞心悅目的靚麗風景。
(據《北京晚報》)
責任編輯:yjh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