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私募扎堆來華發產品 費率優惠吸金能力強
摘要: 近期,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在中國發行了首只產品——貝萊德中國A股機遇私募基金1期,其0.75%的超低費率和10%的業績提成著實賺足了眼球。
近期,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在中國發行了首只產品——貝萊德中國A股機遇私募基金1期,其0.75%的超低費率和10%的業績提成著實賺足了眼球。記者從公開資料了解到,這家外資私募的首只產品銷售火爆,9天募集資金近10億元。在國外私募超低費率的沖擊下,國內私募應該如何應對?
管理費率打對折超吸金
記者了解到,目前國內證券私募基金管理費通常在1.5%-2%,同時超額業績回報為20%。但此次貝萊德不走尋常路,一方面將固定管理費率降到0.75%,另一方面將業績報酬計提比例定為10%,相當于在業內通常的做法上都打了對折,大幅降低了費用。這對國內合格投資者而言,誘惑不小。
《國際金融報》記者注意到,在這份產品要素中,貝萊德的投資者認購基金金額也是不低于100萬元(不含認購費用),但每次追加申購金額是不低于1萬元并且為1萬元的整數倍(不含認購/申購費)。而目前國內權益類私募基金認購追加金額是10萬元起且為10萬元的整數倍。除此之外,該產品還不設封閉期,投資者可在基金開放日申購、贖回。
對于為何貝萊德會在中國做出“大幅讓利”,市場眾說紛紜。《國際金融報》記者多次致電貝萊德海外投資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但是對方并未給予回復。
“我不確定貝萊德發行的是否是被動指數型基金,但是該基金一般收取的管理費用較低。”新加坡畢盛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創辦人兼首席投資官王國輝(Wong Kok Hoi)向記者表示,畢盛(上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已在近日備案成為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
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貝萊德可能是想打價格戰,業績不佳的國內私募可能受影響比較大,但是對于老牌私募不會有太大影響。
上海一位私募人士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分析說,從降費用的角度推測,貝萊德當前推出的首只產品應該是類似指數增強產品。因為如果偏向公募風格思路,費用太便宜的話幾乎沒有回報;如果做高頻指數交易,成本較高且需要技術實力考量,管理費用不可能打五折。由此推斷,貝萊德的這只產品應該是介于兩者之間的指數增強型產品。
對國內私募沖擊力方面,該人士表示,目前看影響并不大。如果貝萊德也做高頻指數增強,可能會讓部分國內私募感受到壓力。
經過一周的時間,貝萊德已經在中國完成了首只產品的募集,資金近10億元。中信證券的路演材料顯示,貝萊德這只基金的投資策略是“始終滿倉”。據業內人士透露,由于銷售比較火爆,7月30日貝萊德產品可能還要開放,專門針對500萬元以上購買量的客戶,而且要求客戶滿足合格投資者的條件。
外資私募數量不斷增加
數據顯示,截至7月27日,已有橋水、安中、富達、瑞銀、富敦、英仕曼、惠理、景順縱橫、路博邁、安本、貝萊德、施羅德、元盛和畢盛14家全球知名的外資機構拿到PFM(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牌照,為中國的合格機構、高凈值客戶提供私募基金產品。
剛剛加入中國外資私募隊伍的畢盛創辦人王國輝對記者表示:“我們選擇在中國備案成為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原因有二:首先,畢盛在中國已經有20多年的投資歷史,我們一開始交易B股、紅籌股和H股,從2004年開始交易A股,為中國的投資者管理財富自然而然成為下一步棋。過去14年,我們的年回報率保持穩定,因此畢盛也有信心幫助中國投資者。其次,中國是世界上成長最快的市場,將來也會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市場。”
截至目前,畢盛投資在基金業協會還沒有產品備案。“年底我們會在中國發行首只產品,希望一切順利。”王國輝對記者表示。
而在7月初,世界最大對沖基金橋水和另一家外資投資管理公司元盛資本也同時入華。“外資私募的加入,可以從整體上推動中國私募行業的發展,把他們的風控和投資理念帶到中國,服務于投資人,從而推動中國私募行業更加多元化。除此之外,還有助于世界資管行業更加了解中國的金融市場,把中國的信息傳播給世界。”元盛資本大中華區投資方案主管田野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
包括貝萊德中國A股機遇私募基金1期在內,截至7月27日,已經備案的外資私募基金產品數量達到16只。作為首家進入中國市場的外資私募,富達利泰于2017年12月14日成立富達中國股票一號私募基金,但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自成立以來,這一產品累計虧損率高達14%以上,而同期同類產品虧損率僅為6.16%左右。
著名對沖基金經理韓瑋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外資私募機構短期對中國證券市場熟悉度略有欠缺,可能導致出現一些水土不服的現象。外資與中資私募基金管理人同臺競技,更能促進行業整體投資水平的提升。對廣大投資者來說,也會有更多的選擇機會。”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國際金融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