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炎炎夏日里的陪讀鏡頭:暑天起早送娃上課
摘要: 他們倚著門框,趴窗張望,等娃下課;他們坐在地上,靠墻打盹,等娃下課;他們寸步不離,望眼欲穿,等娃下課……他們是炎炎夏日等在培訓班外的家長。那一雙
他們倚著門框,趴窗張望,等娃下課;他們坐在地上,靠墻打盹,等娃下課;他們寸步不離,望眼欲穿,等娃下課……他們是炎炎夏日等在培訓班外的家長。那一雙雙等待的眼睛,折射出他們焦灼的心情,也折射出一顆顆再也樸實不過的父母心。
上周末,本報記者走進市內幾家培訓機構,和蹲守在走廊、大廳、廣場上的家長們聊了聊“陪讀的那些事”。
不少家長坐著小板凳等孩子下課。
一人管兩娃 媽媽變超人
11時許,在一家培訓機構的休息區,3歲男孩陽陽坐在媽媽腿上,拿著小火車,看著手機上的動畫片,在等哥哥下課。“5月,我辭去做了10年的骨科醫生工作,就是為孩子上暑期班做準備。”媽媽郝女士說,家里沒有老人幫忙,愛人經常出差,只得自己照顧孩子,“工作什么時候都可以開始,但孩子得現在就陪。”
郝女士和兩個孩子是坐公交車過來的――6時30分起床,6時45分出門,7時15分抵達培訓班。兩個孩子“訓練有素”,15分鐘就能吃完早飯。“沒辦法,再晚一點,公交車就擠了。”郝女士聊著聊著,課程結束了,9歲的龍龍沖出教室,奔向她和弟弟。
15時,地表溫度升高,許多家長更愿意待在有空調的室內。小廣場上,只有嚴女士坐在陰影處,8個月大的小女兒顏顏躺在她腿上,睡得正香。她們身邊有個購物袋,裝著奶瓶尿布。“空調屋太悶了,她鬧起來,我怕吵到人家。”嚴女士拿著扇子,不住地給顏顏扇風。顏顏的哥哥小益今年7歲,正在科技航模班上課。
“報班時,我也沒想到要走這么長的路。”嚴女士無奈地說,他們到地鐵站得走差不多1公里,她一個人帶著調皮的兒子,抱著體重7公斤的女兒,還要拎著購物袋,過程太煎熬。相比媽媽的頭疼,兩個孩子倒是都喜歡上課的日子,因為途中他們能去公園玩一趟。
孩子在上課 媽媽在工作
眼前是兩臺手機和厚厚的文件、筆記本電腦,許女士儼然把工作室搬到了休息區。“平時我在泉州從事財務工作,每周兩天回廈門,必須陪著孩子。”她說,兩個女兒都在上課。起初她也是干等,后來索性把電腦搬過來,這樣才能擠出更多時間陪伴孩子。記者問:“為什么不干脆找個地方好好工作?”許女士說:“走不開,小女兒才4歲,中間下課了,要接她去另外一個教室上課。”
和許女士一樣“閑不住”的家長不在少數。在另一家培訓機構,李女士麻利地做著針線活,等孩子下課。她有兩個孩子,女兒17歲,兒子10歲,兩個孩子的暑假培訓費加起來上千元,是一筆大開銷,但再苦再累也要讓他們學。“手工能做一點是一點,可以貼補家用。小時候我沒有這樣的條件,現在絕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家長們在戶外休息區看書或處理文件。
室內座位不夠,家長們坐到了戶外。
鏡頭
一張小板凳
父母坐在教室外隨時隨地照顧孩子
7時50分,距上課時間還有10分鐘,一家培訓機構的大廳休息椅空位已經所剩無幾。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暑假開班以來,每天都是如此。室內外的休息椅都十分搶手,8時不到就被一搶而空。
在203教室后門外,丁先生拿著板凳守著,一邊刷手機,一邊頻繁地往202教室前門看。他告訴記者,大兒子今年9月就要上小學了,他擔心孩子跟不上課程,暑假幫他報了拼音班和思維訓練班,妻子留在家帶二孩。記者問:“為什么不干脆坐到202教室門口?”“怕被他看到,影響他上課,坐在這里剛剛好,可以離他近一些,我看得到他,他看不到我。”丁先生說。
另一間教室外,陳先生坐著小板凳,小板凳帶著標簽,還包著塑料袋。“凳子是我在淘寶上買的,今天快遞剛到,就帶過來了。”陳先生說,他的孩子才5歲,有時可能跑出來喝水吃東西,他必須“嚴陣以待”。他拉開背包拉鏈,記者看到他背包里有面包和水,還有孩子媽準備的山竹和蓮霧。
在另一家培訓機構,6歲的天天正在學手算,媽媽楊女士搬板凳坐在走廊看書,手邊袋子里有水、酸奶和雞蛋,隨時等待孩子召喚。
一個餐盒
天熱不想太奔波中午就地解決午餐
一家培訓機構外的廣場上,林先生正捧著手機看新聞,衣服上滿是汗漬,背包放在一旁。“吹空調不太舒服,就在外面坐坐。”林先生說,女兒小藝今年讀一年級,暑假報了兩個班,周三和周六早上是卡通動漫繪畫班,下午是小提琴班。“小提琴是我叫她學的,因為能學卡通動漫繪畫,她就同意來學小提琴。”
上下午課程中間有3小時休息時間。林先生覺得擠公交往返太過奔波,索性帶了飯來,和女兒在培訓機構解決午餐。他打開黑色背包,撥開散裝小面包,兩個大保溫杯露了出來。“一個裝稀飯,一個裝菜。”林先生說。
“快去洗手,趕緊過來吃。”下課不到10分鐘,在教學樓二樓拐角處,藍女士麻利地擦拭桌椅,打開保溫袋,將兩個大圓碗和兩個保溫杯擺上桌。“下午還有課,家住得遠,干脆在這里吃。”藍女士說,女兒今年4歲,每周都來上兩天課。她是全職媽媽,一到女兒上課的日子,她6時就起床,提前備好她和女兒的午飯,打包放在保溫盒里。這天,她準備了鮮蝦蔬菜炒米粉和烏雞鮑魚湯。“自己做的飯菜比較衛生,吃完午飯,我還能看著她,讓她午睡一下。”
一瓶礦泉水
老人陪讀不鮮見帶著茫然也充滿期待
一家培訓機構外的樓梯上也坐滿了家長,其中一位是陸爺爺,他坐著發呆,不玩手機也不聊天,手里拽著一個紅色塑料袋,里面是一瓶未開封的礦泉水,他在等孫子承承下課,他說:“這瓶礦泉水在永輝超市買只要1元錢,去外面買要2元錢,我們給他帶了水壺,要是不夠喝,這瓶再給他喝。”記者問:“您自己帶水嗎?”“我自己不渴,不用喝,也不會熱。”陸爺爺說,他一大早為承承煮好早飯,等承承起床吃飯時,他便出發趕來培訓機構。承承爸爸開車送來承承后,陸爺爺便陪孫子上課,然后送他回家。
爺爺奶奶已成為陪讀家長中不可或缺的力量,但不少老人并不清楚培訓的內容,也不知道如何打發時間。在教室門口,一位帶著兩個孫子一起來培訓的奶奶,拿著塑料袋席地而坐。她說,三人6時許出門,中午在外面吃飯,下午回來繼續上課。“我不累,孩子學了就有用。”奶奶說不清孫子們的課程名稱,卻確信上課一定有好處。(文/記者 林路然 陸曉鳳 實習生 蔡鈺婷 張一涵 圖/記者 林銘鴻)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廈門日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