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民生改善 創幸福宜居之區
摘要: □晚報記者 閆宏偉 袁敏 文/圖“每天傍晚,我們一家三口都會到清河湖邊散步、打羽毛球,孩子每次都玩得很開心。沒想到短短兩年多時間,北區建得路暢景美,如此漂亮。
□晚報記者 閆宏偉 袁敏 文/圖
“每天傍晚,我們一家三口都會到清河湖邊散步、打羽毛球,孩子每次都玩得很開心。沒想到短短兩年多時間,北區建得路暢景美,如此漂亮。”昨天,家住市置地大道的張峰說,通過“雙創”,如今的開發區處處是美景,已成了宜居幸福之地。
環境優雅的小區。
完善配套設施
提升居民幸福感
昨天,記者從開發區城建部門了解到,目前,開發區開源小學、開源中學、開發區第四中學、駐馬店市第三十五小學等學校建設正在持續推進,開發區大魏莊附屬幼兒園擴建工程也進展順利。投資562萬元的農村校舍維修改造工程已全部開工建設。現已建成南魏莊、大劉莊、大魏莊、翟莊社區、賈莊社區5個文化服務中心。2018年開發區計劃完成40場戲曲惠民演出,目前已完成20場。總投資約700萬元的“開發區殘疾人托養中心”和“關王廟殘疾人日間照料中心”的升級改造和搬遷工作已完成,目前入住托養人員36人。
“開發區新建成的居民小區最多,有不少是高檔小區。快速推進配套設施建設,關系到轄區居民的生活質量。近兩年,開發區黨委、管委會在推進惠民工程上起點高、步伐快、投入多,就是要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和滿意度,讓居民享受發展帶來的好處。”開發區城建部門一負責人說。
“發展的目的是為了改善民生。開發區雖然地處主城區,經濟比較繁榮,但發展不平衡的問題比較突出,民生改善的任務繁重,尤其是新區基礎不配套、功能不完善,醫療、衛生、文化、教育等領域的民生問題亟待解決。為進一步實施好惠民工程,我們以省定民生實事和市定惠民工程為抓手,快速推進開源中小學、三十五小學、第五人民醫院、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等民生工程建設,完善基本公共服務;扎實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解決好垃圾、污水處理和秸稈利用等問題,做好危房改造和旱廁改造工作,確保農村群眾享受到整潔的人居環境。”開發區一負責人告訴記者。
多措并舉
打造生態宜居地
據了解,為改善開發區生活環境,提高居民的幸福感,開發區黨委、管委會領導班子圍繞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抓住百城提質契機,不惜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投入,精心打造駐北綠色長廊新景觀。建立了“村收集、鄉轉運、縣處理”環衛管理“三級體系”,認真落實省市鄉村振興戰略規劃,積極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高標準完成了關王廟鄉楊橋村、余莊村(小尹莊)美麗鄉村建設工作,這兩個村已成為全市美麗鄉村建設的示范點。目前,已完成投資3.8億元,市文明大道、樂山大道、興業大道、前進大道等道路建設進展順利,建業市場、天中老街、清河湖等百城提質工程吸引各地多批次參觀學習。
“黨和政府一切工作的出發點、落腳點都是讓人民過上好日子。關注民生、重視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們黨和政府的神圣職責和終極目標。我們在抓好各項工作推進的同時,著力解決群眾關心的教育、就業、收入、社保、醫療衛生、食品安全等民生問題,切實增進人民福祉,促進發展成果普惠共享。”開發區一負責人說,為此,開發區不斷加快推進殘疾人康復中心、托養中心和日間照料中心的建設,落實重度殘疾人和貧困殘疾人“兩項補貼”,加強殘疾人及其家屬實用技術和職業技能培訓,按照新的標準足額發放老齡津貼,切實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加大臨時救助和醫療救助力度,切實解決困難群眾“小病拖、大病扛”的問題;因為開發區正在拆遷,有關部門高度關注拆遷失地群眾安置問題,保障拆遷群眾的利益,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
責任編輯:wtt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