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馮灣村(下)
摘要: □晚報記者高琳琳 文/圖馮灣村村民提到的老房子。羊守林(右)講述老房子的故事。“那時,我們保和寨(馮灣村原來叫保和寨,后改名馮灣寨,解放后改名為馮灣村)村民最
□晚報記者高琳琳 文/圖
馮灣村村民提到的老房子。
羊守林(右)講述老房子的故事。
“那時,我們保和寨(馮灣村原來叫保和寨,后改名馮灣寨,解放后改名為馮灣村)村民最值得驕傲的是,外村的人爭著到寨子里認干親,姑娘們爭著嫁到寨子里來,有的男子寧愿‘倒插門’也要到我們這里。”汝南縣留盆鎮馮灣村82歲的羊守林老人津津樂道。
百年老屋屹立不倒
老人說,寨里有許多人和事到現在仍讓人難以忘記:寨子門前原來有座浮橋,每天晚上村民都回來后,浮橋才被吊起,回來太晚就進不了寨子了。
記者與羊守林聊天時,老人多次提及村里的一處老房子,說這座房子建得比寨子還早。“這座老房子和別的古屋不同,‘75·8’洪水那年,全村的房子都倒了,唯有這座老房子毫發無損。”羊守林說。
在村民的帶領下,記者來到村中一處坐北朝南的老屋前。
老屋有兩座相鄰的房子,都是三間,建筑結構相同,磚瓦結構,木門木窗、木質門檻。雖然房屋已經幾十年無人居住了,但是門板上粘貼的年畫和對聯顯現出房屋主人對舊屋的敬重。
該村老教師馮增國說,房屋原是村里一地主家的,剛開始還有小院,他小時候常在院子里玩。解放后,當地政府將房子分給了村里姓馮的兄弟倆。
“我小時候聽老輩人講,老房子有100多年的歷史了,建造時還有許多傳奇故事。”馮增國說,老房子是實木結構,木工師傅使用斧、鋸、刨、鑿等傳統工具建造。
“建造這座房屋時,有一位奇人,不用監工便知道工匠們干活的狀態,是否偷懶、偷工減料等。”馮增國說,因此木工、瓦工都“慢慢做”,將活兒做得很細,這也許就是老屋歷經百年屹立不倒的原因。
傳奇故事流傳至今
這座老屋不但冬暖夏涼,而且結實耐用,為何戶主棄之幾十年?
村民說,老房子里經常有蛇出沒,這也是主人搬離老屋的主要原因。“由于屋內冬暖夏涼,蛇便在此安了家,還經常在屋內出沒,讓這一家人膽戰心驚,他們就搬出去住了。”一名村民說,這種蛇是家蛇,無毒,不能打,以吃老鼠為生。
關于蛇的故事,該村還流傳著一個動人的故事。傳說這種蛇知恩圖報,它吃了窮人家的糧食后,會把富人家的糧食拉到窮人家。有一次,一名村民在取糧食時看到麥堆里盤著一條碗口粗的大蛇正在吃糧食。那個年代,窮人家的糧食很少,雖然擔心蛇會把自家的糧食吃完,但他沒有把蛇趕走。后來,這名村民發現,自家麥堆里的糧食雖天天被蛇吃,卻天天是滿的。
這雖然是一個傳說,但村民們堅信,和動物們和平共處一定不會受到傷害。大家還希望相關部門能重視,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對村中的老房子進行保護,讓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得以保存。
67歲的村民馮明海見證了村里許多重要的事件,在村里說話很有“份量”。他說,老屋里還有粗大的橫梁,整齊的檁條、椽子,應該好好保護。
先輩祖訓人人遵守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條件不斷提高,一棟棟樓房在村莊拔地而起,老屋也越來越少。但是記者采訪時發現,馮灣村竟然沒有一棟樓房,每家住的都是瓦房或平房。
難道是村民家中不富裕,蓋不起樓房?帶著這個疑問,記者采訪了村里的幾名村民,大家解釋的原因竟然一致:馮灣寨當年建寨時,村里的長輩們找了一位精通風水的先生前來。這位先生算過之后,稱該村是一塊菜子地,菜一出苔(長出頭)后就會被割去,所以村里的房子都不能出頭(不能蓋樓房)。后來,村民們都遵從祖訓,無論誰家蓋房都只蓋一層。
“多年前有一戶人家,沒聽老輩人的話,給自己的幾個兒子蓋起了樓房,后來他家的災禍一個接一個地發生。從此以后,村里再也沒人蓋過樓房。”一名村民說,“并不是我們迷信,而是老輩人傳下來的東西有一定的道理,而且大家住一樣的房子,就不會形成攀比之風,整個村莊十分和諧。”
采訪中,許多村民都表示,大家已經對這樣的生活習以為常了。“雖然家家戶戶住的都是瓦房或平房,但由于房屋蓋得高,又是用磚瓦鋪的斜面房頂,所以我們村的房子大都保暖降溫,住著十分舒服。”一名村民自豪地說。
良好家風代代相傳
“家里來客啦?中午在這兒吃吧。”記者在馮灣村采訪時,遇到一些村民,雖然記者和他們不相識,但大家都熱情地邀請記者去自己家吃飯。
“我們全村人就像一家人一樣親。”村民馮明海告訴記者,馮灣村的祖祖輩輩都勤勞善良、團結互助,村民非常重視親情、友情、鄉情,相互之間講究禮節、輩份。正是這種穩固的血緣、地緣紐帶,把他們的命運聯系了起來。
馮灣村村民人人注重信譽,不忘祖訓和村風民俗,這也讓良好的家風代代相傳。馮明海兄弟四人,雖然都已成家立業,但仍住在一起,沒有分家。一家人收獲的糧食都堆在一個屋里,誰吃誰取,不分你我。
馮明海的母親雖然沒有文化,但一直教導她的子孫工作要認真,要以國家的大事為重。她說:“家里的事情再大都是小事,國家的事情再小都是大事。”她還教導自己的孩子要兄弟和睦,多為他人著想,不要想著占便宜,要互相謙讓。日前,88歲的她被汝南縣評為“孝老愛親好婆婆”。
馮明海將良好的家風傳給了兩個兒子。目前,一家人生活在一起,長輩言傳身教,子女尊老愛幼,家人從沒有因為瑣事發生過爭吵。
馮明海家的墻壁上懸掛著一張四十多人的全家福。馮明海說:“這都是我家的人,五世同堂。”
“馮灣寨建寨100多年了,它的建成體現了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勇于斗爭的精神。”馮增國這樣形容自己的家鄉。他說,雖然家鄉沒有出過什么大人物,但是它帶著村民們走過了百年的風風雨雨,村民團結互助的精神流芳萬年。
試想,假如馮灣村的寨墻依然在,那將會是一道多么寶貴的人文景觀啊!
責任編輯:yjh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