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試點職稱改革 打破教師成長“天花板”
摘要: 合肥市第20中學的80后教師李祥剛剛評上小學高級教師,距離他上次評上中級職稱已經過去了整整12年。 “很多同事中級評完,要等一二十年,有的等到退休都沒有評上
合肥市第20中學的80后教師李祥剛剛評上小學高級教師,距離他上次評上中級職稱已經過去了整整12年。
“很多同事中級評完,要等一二十年,有的等到退休都沒有評上。”李祥感慨道,“多虧了這次職稱改革,否則不知還要排隊到什么時候?”
中小學教師評高級職稱難,尤其青年教師更是“難上加難”。因為職稱問題,青年教師的成長遇到天花板,沒有了“奔頭”,由此產生“船到碼頭車到站”的職業倦怠,勢必影響到自身的職業發展,也會給日常教學帶來負面影響。
為了打破體制堅冰,2017年下半年起,合肥高新區率先啟動中小學教師職稱改革,變“單打獨斗”為“通盤推進”;變“論資排輩”為“優勝劣汰”;變“結果導向”為“過程嚴控”,取得了階段性成效。據統計,全區2017年全年參評高級職稱評定的中學教師25名、小學教師22名,其中40歲以下的青年教師占到10人,最年輕的才35歲。
全區統籌核定指標 把蛋糕做大
職稱難評,難在指標上,過去高級職稱指標“下放”至學校,實行“一校一核”。也就是說,每個學校的指標是相對恒定的,只有老教師退休了,才能空出來一個指標。由此造成“60后早評上,70后巴巴地等,80后、90后沒指望”的尷尬局面。
70后的合肥興園學校校長杜夕龍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他所在的學校共有40名在編小學教師,按照8%的比例進行計算(按照規定,小數點后的數字超過8方可進位——記者注)“也就是說,3.2個指標,實際上只能計作3個,學校無法‘最大化’地利用指標。”
此番改革,教師職稱崗位納入全區統籌核定,由此擴大了基數,2017年新增高級崗位指標3個。統一核定,中學高級崗位10個,小學14個。
“如同土地流轉,小田變大田,推平了田埂地溝,擴大了土地的有效面積。”杜夕龍舉例解釋道,“整合全區資源,從而實現集約發展,把蛋糕做大。”
更讓杜夕龍沒有想到的是,去年他所在的學校有3個教師同一批申報,最終通過競爭都評上了高級職稱。“如果擱在以前,一個學校只能報1個名額,如果最后在市里通不過,這個名額就等于浪費了,大家都會因此產生怨言。”
不再論資排輩 同場競技勝者出
“過去是在吃大鍋飯,校內教師爭一個碗里的指標,資歷所占的權重肯定比較大,或多或少存在論資排輩,青年教師自然吃虧。”在合肥市桂花園學校校長孫明東看來,“現在必須與全區的候選人一起‘開放式’競爭,老教師與青年教師同場競技,優勝劣汰,評不上,誰都無話可說。”
本次職稱改革破除以往評審慣例,改變區教育部門既當裁判員、又當監督員的現狀,引入第三方評審機制,實施“史上最嚴評審”,分別開展高級職稱材料評審和“無生上課”,確保評審公正。
“考試順序隨機抽定,紀委委員全過程監督,全過程錄像,教育部門只負責過程把關、監管。”合肥高新區社會事業局教育處處長葉光華介紹說,最后根據教師綜合打分成績,從高分到低分,擇優或者等額推送最優秀的教師參加市級評選。“徹底杜絕了評審過程中打招呼、走后門等不良現象。”
“‘無生上課環節’尤為重要,如同參加高考一樣,誰都不知道最后結果如何,只能精心準備,最后靠實力說話。”作為全程參與者,李祥感觸頗深。
值得一提的是,職稱改革也讓老教師看到了希望。2016年,孫明東所在的學校空出一個指標,但因為自己的校長身份,他主動放棄參評。“這一次,是全區的人一起競爭,于是我就報了。”
孫明東終于在退休之前評上了高級職稱,距離他評上中級職稱已經過去了17年。作為區里的名師,有了高級職稱這個條件,他將向“特級教師”的評定發起沖擊,為自己的職業生涯畫上圓滿的句號。
2017年合肥高新區教師高級職稱評選過關率達到96%,比2016年提高16個百分點,高于全市80%的通過率,真正實現了“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改革初衷。
從考核教師“如何教”到考查學生“學得如何”
“通過職稱改革,青年教師的優勢得到凸顯,他們平時樂于參加各種教學大賽,擅長信息化教學,獲得的榮譽相對較多,都成為了加分項。”合肥高新區社會事業局教研室副主任張志良說,職稱改革讓青年教師看到了專業成長的“曙光”,他們在教學改革中起到帶動作用,很多老教師的熱情也被調動起來。
“過去開展教研活動,要派任務,現在大家是主動申報。”他向記者提供了一組數據:2016年全區參加安徽省中小學教育教學論文評選活動的文章是52篇,2017年是48篇,而到了2018年,論文篇數增長至107篇;2018年全區教師“一師一優課”數量、科研論文數量、全國創新課堂獲獎率分別較上年提高122%、223%和357%。
“過去評職稱,將要輪到你的前兩年,你才會去準備,而現在,需要早作準備,長期堅持。”據孫明東分析,本次改革,教學業績占30分,成了重頭戲。
在他看來,過去評職稱偏重“材料”,現在側重考核教師“真正的教學能力”,更加注重學生的接受水平。
他介紹,因為職稱評定的導向作用,現在各校的校長基本上都在班級代課,堅守在教學一線,并且主動學習信息化教學方法。
“雖然大家過去都是名師,但現在都意識到不能吃老本,必須跟上教學改革的步伐。”孫明東說。
“從考核教師‘如何教’,到考查學生‘學得如何’,說到底,職稱改革的終極目標是激發教學改革,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不僅讓教師受益,更要讓學生受益!”孫明東說。(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王磊)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中國青年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