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社交網絡多者更易遭遇網絡霸凌
摘要:英國《自然》旗下開放獲取期刊《BMC公共衛生》近日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在14歲—17歲的歐洲國家在校生中,使用社交網絡較多的孩子比只填寫個人資料的孩子,更容易遭遇
英國《自然》旗下開放獲取期刊《BMC公共衛生》近日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在14歲—17歲的歐洲國家在校生中,使用社交網絡較多的孩子比只填寫個人資料的孩子,更容易遭遇網絡霸凌行為。研究者號召,教育系統應在課程中納入信息通信技術方面的教育,尤其是在那些網絡使用率急速上升的國家。
來自希臘雅典大學的研究者發現,羅馬尼亞、德國和波蘭的在校生,如果每天使用社交網絡超過兩小時,便更容易遭受網絡霸凌,包括收到激烈的、有威脅性的信息,被社交排擠,被人散布謠言,以及被人分享私人的、不合適的或有羞辱性的信息。
研究共同作者表示,這是一個重要發現,過去的研究認為,無論是擁有社交網絡賬號但不常用,還是大量使用社交網絡,都會提高被網絡霸凌的風險,但新發現對這一結論提出了挑戰。
研究發現,有些國家的在校生遭遇網絡霸凌的比例較高,如羅馬尼亞(37.3%)、希臘(26.8%)、德國(24.3%)和波蘭(21.5%),有些國家這種情況則較低,如荷蘭(15.5%)、冰島(13.5%)和西班牙(13.3%)。
而除了使用社交媒體的時間長短,還有多個因素可能會影響網絡霸凌發生的頻率,同時也可以解釋這種國家間的差異。希臘和羅馬尼亞的網絡霸凌較多,可能是這兩個國家缺乏相關法規,社交網絡的突然崛起也讓家長和孩子之間有了巨大的技術代溝。荷蘭的網絡霸凌較少,可能是因為荷蘭較好地推廣了網絡安全策略,且在教育系統中有專門針對上網技巧的教學。無論在哪個國家,青少年在沒有監管和缺乏網絡素養的情況下上網越多,越容易在網上發布自己的私人信息以及與陌生網友見面。
該項目作為觀察性研究,以學校為單位進行調研,7個國家中共有12372名14歲—17歲的學生參與調查。(張夢然)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科技日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