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共青團創業扶貧“直通車”進農村
摘要:海口共青團創業扶貧“直通車”進農村 90后擔當致富帶頭人 “像這樣的活動要多多開展!” “海南現在建設自貿區、自貿港,我們自己要努力,
海口共青團創業扶貧“直通車”進農村 90后擔當致富帶頭人
“像這樣的活動要多多開展!”
“海南現在建設自貿區、自貿港,我們自己要努力,否則,不是外面的大公司淘汰我們,而是我們自己先淘汰了自己。”
“小微企業只有堅持下去才能存活,不要怕發在微信朋友圈的廣告沒有人看,等那些第一撥兒、第二撥兒發廣告的已經失敗了,你還在堅持,你就成功了。”
7月12日,海南省海口市永興鎮政府的三樓會議室,互動頻繁,氣氛熱烈。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黃時京面對臺下的幾十個貧困戶、創業青年,沒有按照原先的計劃去講述自己的創業經歷,而是直接分享自己創業成功后的經驗和建議,原因只有一個,臺下的聽眾大部分都是熟人,幾乎沒有不知道他大名的,永興鎮的許多貧困青年都在他的幫助下實現了脫貧致富,他的創業故事早已成為當地人的熱門談資。
黃時京參加的這一活動有一個官方的名稱:海口共青團幫扶貧困戶“椰青號”創業扶貧直通車。黃時京說,這雖然是個“官方活動”,但內容卻非常接地氣。在這里,他可以實現與貧困戶、創業青年最有效、最直接的交流,并為他們提供技術指導、資源對接等創業服務,他甚至可以在活動上推廣自己的業務:“你們貧困戶手中如果有荔枝黃皮賣不出去的,我可以幫助你們加工成荔枝干、黃皮干,不收任何費用。”
1982年出生的黃時京是永興鎮的創業能人,他的生意規模年收入早年已有上千萬元。團海口市委了解到黃時京的創業故事后,主動將他吸納為海口市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協會的一員。被大家推選為協會副會長的黃時京,也是創業扶貧直通車活動的“常客”。
海口共青團的團干部們把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協會簡稱為“農致協”。雖然農致協并不是團海口市委的直屬機構,卻是在團海口市委的直接指導下成立的。
農致協秘書長徐明禎是個90后,曾經擔任培訓講師的他和幾個同齡年輕人一起負責農致協的日常運營工作。他介紹說,農致協成立于2016年,現已發展成為團海口市委服務青年的有力抓手。
日前,團海口市委青工部將團市委主辦、農致協承辦的2018年度創業扶貧直通車活動開啟的新聞上傳到了“美篇”上,并通過微信、QQ等方式廣為傳播,讓更多的年輕人得以了解創業扶貧直通車的全貌。
“美篇”對創業扶貧直通車的解讀沒有用華麗的辭藻,語言十分平實、易懂:“以‘農商互聯助力鄉村振興 城鄉互通促進精準扶貧’為主題的海口市青年創業扶貧直通車系列活動是共青團海口市委促進青年創業就業、助力精準扶貧的一項品牌活動。通過‘一站式’服務,深入田間地頭為全市建檔立卡的貧困青年、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的產業發展把脈號診,有效引導和支持農村青年創業脫貧致富,提供創業服務資源和搭建項目推介平臺,解決創業融資難題,為廣大城鄉青年提供全方位和多層次的創業指導服務……”
這段簡短的介紹,對徐明禎和他的幾個小伙伴來說,卻意味著重大的責任。按照2018年創業扶貧直通車的計劃,從7月9日至7月25日的這段時間里,直通車團隊要到12個鄉鎮開展活動,每次活動持續一天時間,將接觸數百名貧困戶及創業青年,走進田間地頭了解他們的困難和需求,并提出相對應的解決方案。
“這是苦活兒累活兒呀。”徐明禎的小伙伴在7月12日回程的路上向“徐大大”半開玩笑地抱怨,但這位被稱作“徐大大”的90后顯然有滿滿的獲得感。他忘不掉的是農致協給一位創業青年協調下500萬元貸款后,大家臉上集體呈現的成就感。
團海口市委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創業扶貧直通車活動已連續開展3年,未來仍將持續。除了創業扶貧直通車活動,團海口市委還將通過農村青年電商培訓、農村青年創業致富“領頭雁”培訓班、青年創業就業沙龍等豐富多樣的形式,為農村青年創業就業提供指導,帶動更多農村青年走上勤勞致富的道路。(記者 任明超 實習生 雷走宏)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中國青年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