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平:花繁水碧滿城翠
摘要: 碧水潺潺繞城流。水清岸綠是我家。格桑花開游人醉。花艷人俏生活美。花海新城美如畫。盛夏的西平,天藍地綠,花繁水碧。穿行在綠樹蔥蘢的國道、省道,人在景中游、車在綠中
碧水潺潺繞城流。
水清岸綠是我家。
格桑花開游人醉。
花艷人俏生活美。
花海新城美如畫。
盛夏的西平,天藍地綠,花繁水碧。
穿行在綠樹蔥蘢的國道、省道,人在景中游、車在綠中行,一路繁花相送,綠樹成蔭。
行走在城區,昔日令人掩鼻的臭水溝——南城河,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嫘祖公園、濕地公園、生態園、海棠園……一個個公園、游園散落城中,成為廣大群眾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徜徉在鄉村郊野,造型別致的廣場游園、整齊筆直的農田林網、生態宜居的美麗村莊……目之所及,皆是喜人的新綠和滿滿的和諧幸福。
近年來,西平縣委、縣政府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城市科學發展的重中之重,舉全縣之力扎實推進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工作,治水造綠,轉換動能,走上了一條環境美化、經濟提速、民生幸福的共贏之路。
增林添綠,全民創森眾志成城
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已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這塊牌子含金量高,但要求多、指標高。
創森號角吹響后,西平縣響應市委、市政府號召,堅持把植樹造林和創森工作作為當前的政治任務、檢驗黨員干部作風的重要抓手,切實加強對創森工作的領導。
該縣把創森作為書記工程,縣委書記、縣長不但是創森指揮部的政委和指揮長,還是總督導組組長。同時,縣、鄉兩級分別成立林業生產和創森工作領導小組,實行一把手負責制,層層落實責任,層層分解任務。僅去年12月全市創森攻堅推進會召開以來,西平縣就召開20多次由縣四個班子領導、各鄉鎮黨政職、縣直各單位一把手參加的高規格創森推進會。
創森造林,規劃先行。該縣結合實際,按照一年接著一年干的指導思想,把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和百城建設提質、鄉村振興戰略、美麗鄉村建設、人居環境整治相結合,統籌規劃,重點抓好“五大提升工程”。
攻堅克難,保持定力。該縣將綠色發展的理念堅持到底,加快繪制“施工圖”、創新驅動“新理念”、精準倒排“時間表”,大家你追我趕,全縣創森工作熱潮一浪高過一浪。
西平縣建立了20多個義務植樹基地。每年植樹節,縣、鄉主要領導率先垂范,只要時間允許,每周五下午都親自帶領機關干部、職工參加義務植樹。同時,該縣定期觀摩考評,嚴格兌現獎懲。
至目前,西平縣新增鄉級以上廊道2.2萬多畝,整改提升省級以上廊道1.2萬多畝,新建和完善農田林網43萬多畝,綠化河流水岸1.4萬多畝,建設特色經濟林、花卉苗木近4萬畝,共栽植各類樹木3600萬株。
精描細繪,打造生態文明新城
西平縣結合當地自然風貌及人文底蘊,攻堅克難,精準發力,將綠色發展的理念堅持到底,把創森工作與百城建設提質、鄉村振興戰略、人居環境改善相結合,超前規劃,統籌推進,融合發展,闖出了一條獨具西平特色的綠色生態發展之路。
推進城區綠化工程。堅持喬灌結合、彩綠結合的原則,加快森林進城、森林圍城。重點抓好嫘祖海棠園、嫘祖植物園、嫘祖濕地公園、南城河改造和南城河公園的綠化美化,合理配置樹木、花草等,形成一街一品、一路一貌的道路綠化特色。
推進廊道綠化工程。突出廊道綠化這個重點,抓好107國道、345國道、石武高鐵、京廣鐵路、京港澳高速等通道綠化提升。把硬化路面寬度6米以上道路定為縣鄉公路,完成縣鄉廊道兩側10米以上林木通道綠化與道路綠化相連接,營造多樹種、多層次、高品位的生態廊道。
推進水系綠化工程。全面實施“三河”治理,修復城區水系生態,沿岸建設柏國文化園、鑄劍文化園、法家文化園等七大主題游園,打造花海新城優美生態環境。對縣域內柳葉河、洪澍河、淤泥河等水系堤岸進行整治綠化,目前已綠化水岸1.4萬多畝。
推進農田綠化工程。破解農田林網這個難點,堅持統籌水田林路綜合治理,以高大喬木和優良鄉土樹種為主,按照“一路兩溝四行樹”標準,不栽單行樹,溝坡要栽樹,應栽盡栽,不留死角,高標準完善農田林網。
推進鄉村綠化工程。把創森與精準扶貧、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努力打造村莊綠化亮點,把2017年21個脫貧村定為美麗鄉村建設示范村,突出圍村片林、小游園、坑塘治理,推進內部園林化、外部森林化,帶動全縣村莊綠化,構建了“綠樹村邊合”的鄉村田園風光,讓群眾盡享生態建設成果。
如今,西平縣已投資20多億元,構建起了“四區三河六湖一帶”的城市框架,打造出了“人在樹下走,車在綠中行,樓房花叢臥,城市森林中”的綠化景觀。新建了嫘祖文化苑、南城河公園、嫘祖濕地公園、嫘祖海棠園等一批游園綠地,新增城市綠地600多萬平方米。目前,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綠地率和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分別達到34.2%、31.3%和11.6平方米,實現了由綠化到生態化的轉變。
省林業廳一位前來西平縣督導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工作的負責人總結了四個“前所未有”:領導重視程度前所未有、縣財政投入資金前所未有、老百姓認可度前所未有、成效前所未有。
近年來,西平縣先后收獲了全國綠化模范縣、全國生態文明典范城市、中國生態魅力縣、河南省林業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等綠色名片。
涅槃重生,久久為功惠及民生
退休后,居住在西平縣南護城河的市民于阿姨比上班時更忙。每天早上8點多,一幫老姐妹準時聚在一起游園賞景。
“滿眼都是綠色,現在的西平縣真是有看頭,水好、景好,老年人不缺玩兒的地方。”居住在這里的于阿姨說,“護城河好多年來就是一條臭水溝,夏天很遠就能聞到臭氣,有點兒辦法的居民都搬到別的地方去了。現在,縣委、縣政府想方設法籌資金,改善居民生活環境,為老百姓辦了一件大好事。”
“一橋河上橫,詩畫韻無窮。漣漪浞清蓮,花開別樣紅。”如今的南護城河水清了、景美了、人笑了。南護城河從臭水溝到生態游園的變身,只是西平縣以創森為契機,強力推進百城建設提質工程的一個縮影。
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更多的在于美化人居環境,讓城鄉居民共享創建成果。以“為民創建”為導向,西平縣創森之路始終與民生福祉緊密相連。如今,在西平縣街頭,像這樣的生態游園越來越多,不僅提升了城市品位,更“圈”出了百姓的獲得感、安全感。
漫步在小洪河、引洪河城區段河堤內外,10萬余株海棠列隊迎立,雖然花期已過,但三五成群的市民或去河堤散步,或在花叢中拍照留念,充分享受著生態建設帶來的美好體驗。
在西平縣城北橡膠壩河道段,但見河水靜靜地流淌著,在陽光照耀下閃閃發光。河岸邊的水草一片蔥綠,不時有野鴨嘻戲。一朵朵荷花正在開放,微風吹過,荷香撲面,令人心醉。
夜晚的嫘祖文化苑燈火輝煌,大型音樂噴泉表演成為一景,吸引了眾多市民前來感受生態美景,偌大的廣場處處洋溢著歡聲笑語。嫘祖文化苑臨近107國道,過去是一片地勢低洼、堆滿垃圾的荒地,如今是西平縣特色生態文化游園和縣城居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走進鄉村,一個個小游園各具特色,一片片圍村林拔地而起,一個個廢棄的坑塘重新泛起綠波……喬灌結合、彩綠結合、落葉常青結合、栽花植草結合,推進內部園林化、外部森林化,從城市到農村,不同層次的綠色緊密相連又相互呼應,構成一幅美麗的森林畫卷。目前,西平縣已建成21個美麗鄉村建設示范村。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為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今西平縣秉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以生態建設貫穿全縣發展,全力打造生態和諧新西平,持續提升群眾的獲得感。今天的西平,已成為一座幸福之城。明天的西平,更值得期待!
責任編輯:dr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