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心“中獎”背后的陷阱
摘要: 近段時間,世界杯足球比賽讓球迷大呼過癮,可是伴隨著綠茵場上每一次精彩呈現,“中獎了”“您被評為幸運觀眾”等信息也不時騷擾著人們。事實上,&ld
近段時間,世界杯足球比賽讓球迷大呼過癮,可是伴隨著綠茵場上每一次精彩呈現,“中獎了”“您被評為幸運觀眾”等信息也不時騷擾著人們。事實上,“中獎”騙局一直被社會詬病,近期不少讀者來信講述被騙經歷、分享防騙對策,普遍認識到,面對誘惑,小心“餡餅”是陷阱。
騙局:“中獎”騙局五花八門,有的甚至是強買強賣,不領獎還不行
前幾天,湖北云夢縣的周曉文遇到一個中獎騙局。他突然收到一封郵件:“尊敬的郵箱用戶,您好!您已被某節目抽選為幸運觀眾,獲得二等獎。”周曉文隨即點開郵件中的鏈接,是活動“官網”,上面有獎項設置:一等獎是獎金98000元人民幣與小轎車一輛,二等獎是獎金78000元人民幣與筆記本電腦一臺,三等獎是獎金3800元人民幣與手機一部。周曉文還在網頁上看到很多“頒獎現場”圖片,比如主持人與“中獎者”的合影。
網頁拉到最底端,周曉文開始有了警覺。這里的“本活動最終用戶協議”明確聲明:本欄目為防止他人惡意擾亂活動秩序,已經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申請法律保護。您的資料被系統保存之后,若當天內沒有辦理相關手續,將被視為自動放棄,系統將自動把您所填寫的資料提交到您當地法院,起訴要求違約用戶按照法律和合同的規定賠償違約金5000至1萬元。
接下來是填寫中獎者資料了。周曉文思索再三,胡亂填寫了一份個人信息,結果引出了“活動主辦方”的廬山真面目:“由于本次活動獎項非常豐厚,發放獎項將會產生如下手續費用:獎金匯劃費50元,獎品郵寄費150元,獎金及獎品的安全運輸保險押金2600元,合計2800元。”“如果你真的匯出了這筆錢,那將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了。”周曉文在來信中說。
近年來,各類“中獎”騙局五花八門,有的是惡意詐騙錢財,有的是誘導顧客購物。最近,山東威海的張建利到一家商場4樓購物,付完費后收到三張抽獎卡。服務員說兩張是指定獎券,免費領取指甲刀、梳子各一個,另一張需到柜臺抽獎。
張建利隨便拿了一張獎券,上面顯示一等獎。服務員高興地說:“您的手氣真好。”隨后,服務員從柜子里取出一件玉飾并且說道:“這是一等獎獎品,市場價格1000多元,您只需付199元錢領走。”
“我對它不感興趣,看樣子也不值199元,確定不要后,服務員很不高興。”張建利看穿了其中的騙術,他在來信中寫道,“商家舉辦一些抽獎活動,讓顧客有意中獎,顧客以為自己撿了便宜,實則是商家變著手法促銷商品,而且往往是一些滯銷品。”
翻閱讀者來信,其中匪夷所思的是,“中獎”明明是騙局,有的不法分子反而強買強賣,讓“中獎者”不領獎還不行,河南洛陽的讀者劉桂華就遇到了這樣的“奇葩”事。前幾天,劉桂華看到路邊有人搭個棚子,吆喝著免費抽獎。根據規則,抽獎本身不要錢,但必須有至少1200元的現金或銀行卡余額不少于1200元,抽中哪個獎,你就有資格把對應獎品“優惠”買走,而且必須買走。劉桂華在來信中說:“我首先按要求把銀行卡交給他們驗了資,后來沒想到是一抽即中。對方立即催促我輸密碼刷卡,我反悔了,結果他們就不給我卡,旁邊還有不少人數落我。面對威脅,我說再這樣我要報警,他們這才有人出面和事。事后,我才發現旁邊的人都是托。”
上鉤:“中獎”騙局屢屢得逞,與“中獎者”的投機心理有關
對于各類“中獎”騙局,近年來各地各部門開展了一系列專項整治行動。但是有的不法分子依然鋌而走險。在河北唐山讀者艾立起的來信中,記者看到一個說法——趕“圈集”玩“抽獎”,是指居無定所、業無定點的散兵游勇,專門到城郊的一些早市、夜市和農村集市以“抽獎”為名,設局害人,騙取錢財。
來信中,艾立起講述了自己的親眼所見:今年3月,市郊早市,一對青年男女。女的負責推銷獎券,高喊“免費抽獎,中獎率100%” ,男的負責“兌獎”。只見一位老漢隨便一抽就中了一等獎——價值200元的高檔收音機。兌獎時,這對男女要老人繳納50元手續費,老人不肯并且表示不要獎品了,可是對方說,“不要不行。獎券打開了就得兌現。”一個月后,筆者再次回農村老家,在集市上看到的還是那一對男女。一個老大媽花掉60元抽了一大堆“獎品”,這些標價總值300多元的“獎品”其實都是“一元店”淘汰的廢品。
“中獎”騙局為何屢屢得逞?這和“中獎者”的投機心理有關。山東威海讀者石志新說,“不少人在做一夜暴富的夢,不靠腳踏實地奮斗,總是抱著投機心理,這樣的人十有八九會跌跟頭。”
“中了100萬元大獎不要張揚,不要告訴任何人!”這句話也是騙子慣用的忽悠招數,牢牢抓住了被騙者發“橫財”后怕別人知道的心理。前不久,山東的劉先生收到一張由廣州某公司寄來的彩色宣傳單,宣傳單上還有一個刮獎區,刮開后發現中了“二等獎”,獎金為100萬元。
劉先生又驚又喜,迫不及待地聯系對方,要求領獎。隨后,騙子一邊介紹領獎程序,一邊誘騙劉先生先后支付了7800元、9000元、20000元。其間,騙子多次提示:“你中了100萬大獎,先不要跟別人講,就是拿到獎金后,也不要張揚。”
就這樣,劉先生把多年積蓄都匯了過去。然而,對方不但沒有打來獎金,卻變本加厲的要求繳納5萬元“保險金”。此刻劉先生突然警醒,這才報了案。當地警方表示,騙子就是利用受害人容易趨利上當、輕信麻痹、抵制不住重獎誘惑的心理。
一些“中獎者”雖然被旁人警示、勸導,但是仍然深信不疑,江蘇江陰的讀者肖秋云就遇到這樣一位老年人。據介紹,當時這位老人懷著激動的心情,小聲對大堂經理陸文華說:“我收到了北京某保健公司成立21周年刮獎活動中獎單,中了100萬元特等獎,要先向北京市豐臺區公證處匯款1萬元公證費,才能拿大獎。”陸經理馬上識破騙局,“國家規定一般有獎銷售個人獎金最高只能5000元,向公證處匯款不可能是個人賬號。”陸經理在勸說的同時,旁邊許多工作人員、客戶也圍攏過來勸說,但這位老年人非常固執地認為上面有大紅公章,有公證處公證,不會是假的。近1小時勸說無效后,陸經理只好報警,派出所民警再聯系他的兒子,在大家一起勸說下,這位老人才作罷。
治理:打防結合、多措并舉,讓“中獎”騙局無處藏身
讀者來信反映,群眾的防騙意識和識騙技能顯著提升,遇到“中獎”騙局,越來越能理性思考、準確判斷。其中,吉林臨江的讀者鄭開秀講述了一段經歷:
去年冬天,鄭開秀突然接到一個電話,自稱某電商平臺的客服人員,“恭喜您中獎了,獎品是護膚品套裝一套,價值1800元。”
鄭開秀聽后很高興。此時,對方又開口了,“獎品是海外配送,需要您收到貨品后自己支付郵費298元。”“為了彌補您支付郵費的損失,我會給您隨貨品寄一張價值300元的聯通充值卡。”
“以我多年的購物了解,這種福利不像該網站應有的風格。”鄭開秀立即意識到這可能是一個騙局,隨即掛掉電話,并給電商平臺的人工客服致電,對方很謹慎:“從未聽說此類試用裝活動,所有中獎公告均以網站通告為準,希望您認真鑒別。”鄭開秀一聽就明白了。
廣東廣州番禺區的讀者袁斗成表示,打擊詐騙,需要警方、銀行、運營商等形成合力,但掌握信息甄別的能力,尊重知識和常識是不可動搖的底線,凡事經過大腦吸收、過濾和判斷,多方咨詢,及時查驗,學會保護自己,自然能筑牢防火墻。
“很多中獎騙局,一無營業執照,缺乏行業監管;二無固定場所,受騙的人想維權都找不到債主;三無商品參照對象,出手的商品以假亂真、以次充好,蒙騙消費者。”河北唐山讀者艾立起建議,治理這類亂象,一要給市場監管人員壓擔子,在所負責的市場上發生此類現象,就要追究相應的責任;二要加大宣傳力度,教育廣大群眾提高警惕,擦亮眼睛,防止上當受騙;三要組織志愿者開展巡查,發現此類現象立即制止,并上報上級機關嚴肅處理。
此外,多位讀者來信表示,監管部門應及時發布預警提示,曝光犯罪分子新伎倆,同時強化打擊,普及偵防此類案件的經驗方法。
《 人民日報 》( 2018年07月17日 20 版)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人民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