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第一高樓為啥叫“中國尊”
摘要: 高達528米的北京第一高樓“中國尊”,雖然眼下尚未竣工,但已成為北京城的新地標。無論是在市中心的北海公園西岸,還是從T3航站樓出來在機場高速路上南行,遠遠
高達528米的北京第一高樓“中國尊”,雖然眼下尚未竣工,但已成為北京城的新地標。無論是在市中心的北海公園西岸,還是從T3航站樓出來在機場高速路上南行,遠遠地都能看到它的“尊容”。前幾天的一個周末,約了幾位好友去爬香山,在與“中國尊”相距40公里的香爐峰上竟然也眺望到了“中國尊”的身影。不過,不少游人在驚嘆的同時還不住地相互詢問:這棟高樓為什么要叫“中國尊”?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現收藏于湖南省博物館的商代牛尊。
“尊”是怎么來的
《說文》:“尊,酒器也。從酋,廾以奉之”
按照“中國尊”建筑設計競標方案的解釋,尊乃古之禮器,意為敬奉。“起時雙手捧至頂,行頂天立地之勢。”其寓意是:建筑高聳直入云端,表現出頂天立地的磅礴氣勢。以尊為建筑形態(tài),既有別于北京超高層建筑常見的直線形態(tài),又可以在高樓林立的CBD核心區(qū)成為獨具東方神韻的一棟建筑。
從“第一高”這個角度來看,“中國尊”確實頂天立地、傲視群“樓”。以“尊”為建筑形態(tài),不僅獨樹一幟,而且還彰顯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悠久與魅力。“尊”字在中國最古老的成熟文字甲骨文中就已經出現,是一個會意字,從酉,從廾。“酉”的本義為盛酒的器具,“廾”為雙手捧舉之形。“酉”“廾”為“尊”,會意為雙手高舉酒杯敬酒以表示尊敬。后來,“尊”字上面的“酉”漸漸被繁化為“酋”,《說文·酋部》:“尊,酒器也。從酋,廾以奉之。”本義為盛酒的器皿,引申為盛酒祭奠。《禮記·禮器》:“夫奧者,老婦之祭也,盛于盆,尊于瓶。”戰(zhàn)國時期秦文字中的“尊”字又省“廾”為“寸”,“酋”后來引申為酋長之意,“酋”在“寸”上,意思是將人奉至高位,以示推崇或重視。《玉篇·寸部》:“尊,重也。”封建時代,皇帝即被稱為“九五之尊”。尊還引申為尊貴、高貴,尊敬、尊重、尊崇等。《廣韻·魂韻》:“尊,貴也。”《廣雅·釋詁》:“尊,敬也。”“尊”從寸,表示尊敬之行要有分寸,恭敬有禮,敬酒重在敬意。
從“尊”字的由來不難看出,“尊”作為盛酒祭奠的重要禮器,在古人祭祀時可謂不可或缺。祭祀在古人眼里是國家最重要的大事,正如《左傳·成公十三年》所云:“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在中國古代,祭祀的對象大致分為天神、地祇、人神這三類。天神稱祀,地祇稱祭,宗廟稱享,祭祀所用的不同禮器不僅代表著身份和等級,還是“禮治”的象征,即所謂“藏禮于器”。在古代的禮器中,除了玉琮、玉圭等玉器,數量最多也最重要的就是青銅禮器,其中包括鼎、簋(ɡuǐ)、甗(yǎn)、鬲、俎(zǔ)、豆、簠(fǔ)等食器,匜、盉、盂等水器,鉞、戈、矛、鏃等兵器,鐘、鐃、磬等樂器,而青銅尊則是一種盛酒的禮器。《周禮·春官·司尊彝》:“司尊彝,掌六尊六彝之位。”因古代祭祀、朝聘、宴享之禮多用尊,故尊也泛指禮器。
“尊”的形狀有哪些
《周禮》:“辨六尊之名物,以待祭祀賓客”
在中國古代,盛酒的青銅禮器有很多,除了尊,還有爵、觚、觶、觥、瓿等。其中,“尊”的基本造型是侈口,長頸,圓腹或方腹,高圈足,但并非所有的尊都是“行頂天立地之勢”, 從考古出土的青銅尊來看,還有很多不同形制的“尊”。按其形體大致可分為有肩大口尊、觚形尊、鳥獸尊等三大類,而《周禮·春官·小宗伯》則將其細分為六尊:“辨六尊之名物,以待祭祀賓客。”何為“六尊”?鄭玄引鄭司農注曰:“六尊,獻尊、象尊、壺尊、著尊、大尊、山尊。”獻尊即犧尊,亦即“刻為犧牛之形,用以為尊”的青銅盛酒器,其特點是背上開口,有蓋。除了牛尊外,羊尊、豬尊、犬尊等都屬于犧尊。象尊即大象形狀的盛酒器,其特點是背上或頸部開口。《周禮·春官·司尊彝》稱:“其再獻用兩象尊。” 鄭玄引鄭司農注曰:“象尊,以象鳳皇。或曰以象骨飾尊。”青銅鳳鳥尊、鴟鸮尊等也屬于此類。壺尊是體形或圓或方、有蓋、或有耳、或有提梁的盛酒器,卣以及有蓋的扁圓觶等都算壺尊。著尊,或曰甒,指著地無足或圈足、侈口無蓋無耳的盛酒器,包括觚以及無蓋的圓觶等即屬此類。大尊,或曰瓦大、泰、缶,有蓋。山尊,或曰山罍,即今所見體形較高、小口、深腹、圈足、有蓋、肩有雙耳的盛酒器。《禮記·明堂位》:“山罍,夏后氏之尊也。” 孔穎達注疏曰:“罍為云雷也,畫為山云之形也。”《周禮·春官·司尊彝》:“其朝踐用兩大尊,其再獻用兩山尊,皆有罍。” 鄭玄注:“大尊 ,太古之瓦尊。山尊,云之形。”
六尊的排序由小而大依次為犧、象、著、壺、大、山。《宋史·禮志四》記載:“內官,象尊各二,每方岳、鎮(zhèn)、海、瀆,山尊各二,在堂左右。”罍亦屬尊類盛酒禮器,但由于體形巨大,故居六尊之外,或附之六尊之后,古籍中往往以尊罍并稱。
除了作為青銅禮器的各種“尊”,古代的陶尊也不鮮見。如陜西神木石峁村龍山文化遺址出土的夾砂灰陶大口尊、甘肅武威皇娘娘臺齊家文化遺址中出土的折沿敞口陶尊等。其后的各種瓷尊更是五花八門,如南北朝時期燒制的青瓷蓮花尊,北宋時期始燒的“橄欖尊”、“出戟尊”,明代初期燒制的“魚簍尊”,始見于明宣德時期的“石榴尊”,清康雍時期流行的“搖鈴尊”、“馬蹄尊”、“太白尊”、“觀音尊”、“如意尊”、“萊菔尊”、“蘋果尊”等。
有哪些“名尊”堪稱國寶之“最”
何尊銘文:“余其宅茲中國,自之乂民”
作為青銅禮器中最重要的尊,很多都堪稱國寶。如中國現存商代最大的方形尊“四羊方尊”、迄今發(fā)現最早的鳥形尊“婦好鸮尊”、最早出現“中國”一詞的“何尊”等,都被視為“名尊”之“最”。
現收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四羊方尊,是已出土的商代青銅方尊中最大的一件,1938年出土于湖南寧鄉(xiāng)縣黃材鎮(zhèn)月山鋪轉耳侖的山腰上,現屬炭河里遺址。方尊每邊邊長為52.4 厘米,高58.3厘米,重量34.5公斤,長頸,高圈足,頸部高聳,四邊上裝飾有蕉葉紋、三角夔紋和獸面紋,尊的四角各塑一羊,肩部四角是4個卷角羊頭,羊頭與羊頸伸于器外,羊身與羊腿附著于尊腹部及圈足上,其高超的鑄造水平被史學界稱為“臻于極致的青銅典范”。
婦好鸮尊是迄今發(fā)現最早的鳥形青銅尊,1976年出土于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婦好墓是目前在殷墟發(fā)現的唯一不曾被盜掘過的商王室貴族大墓,也是中國迄今發(fā)現年代最早、能夠確切斷定墓主人身份的一座大墓。
墓中共出土了隨葬器物1928件,其中青銅器468件,而鸮尊共有兩件,現被分別收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和河南省博物院。婦好鸮尊通高46厘米,重16.7公斤,內壁鑄有銘文“婦好”二字。鸮,俗稱“貓頭鷹”,鸮鳥以其特殊的外表及獨有的生活習性在商代人眼中充滿了神秘感,并成為他們頂禮膜拜的靈鳥。因此,仿照鸮鳥形象鑄造的青銅尊在商代晚期極為盛行。
現收藏于寶雞青銅器博物院的“何尊”,是西周早期周成王時鑄造的一件青銅禮器,1963年出土于寶雞市賈村鎮(zhèn)。通高38.5厘米、口徑29厘米、圈足底徑20×20厘米,重14.6公斤。尊的形狀方圓相繼,器身呈橢方形,圓口外侈,通體飾四道透雕的扉棱,造型典雅莊重。這件青銅尊之所以被命名為“何尊”,是緣于其內底所鑄的12行122字銘文。銘文中記述了周成王親政五年時,在新營建的東都成周(今河南洛陽)對其下屬“宗小子”的訓誥。“何”就是“宗小子”的名,銘文中的“宅茲中國”更是“中國”一詞最早的文字記載:“余其宅茲中國,自之乂民。”最后,“何”還特別強調了受到周王的接見后,周王賞賜自己貝30朋,為了讓后代銘記祖先的殊榮,遂鑄此“尊”,以作紀念。
(據《北京晚報》)
責任編輯:yjh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fā)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yè)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yè)(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fā)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